序&邢福义 1
导言 1
第一章 “用”字结构 4
1.1“用”字结构的构成 4
1.2“用”字结构的出现环境 8
1.3“用”字结构的出现方式 14
1.4“用”字结构和“用事成分” 15
第二章 用事成分 18
2.1时间成分 18
2.2方式成分与凭借成分 23
2.3工具成分与材料成分 30
2.4工具成分的配价考察 34
第三章 用事动词 45
3.1用事动词的语义特征及分类 45
3.2可定时动词和不可定时动词 47
3.3有凭动词和无凭动词 53
第四章 用事成分的标记词和辅助词 65
4.1用事成分的标记词 65
4.2用事成分的辅助词 71
第五章 理论思考 76
5.1语义序列与语法规则 76
5.2可有与必有 82
5.3离散与连续 86
5.4语言世界与现实世界 89
主要参考文献 92
附录 96
论动词性主语句 96
工具成分和主谓谓语句 152
试谈在动态研究中发掘语法规律 160
语流中的名词句连用 173
徐州话中的“肯”、“很”、“管” 187
徐州方言里非轻声的“着” 194
徐州方言词汇订补(一) 204
徐州方言词汇订补(二) 212
徐州方言词汇订补(三) 224
徐州方言词汇订补(四) 239
徐州方言词汇订补(五) 254
徐州方言本字考 263
扬州方言的连读变调 273
扬州方言的连读变调(续) 285
扬州方言词语选释(一) 295
扬州方言词语选释(二) 318
扬州方言单音词汇释(一) 334
扬州方言单音词汇释(二) 357
扬州曲艺作品中的方言词语选释 378
武汉话的“唦”与普通话的“啊”和“嘛” 386
论修辞格的心理基础 397
也谈普通话里表示儿化的“儿” 411
“零”带来的困惑——谈“世纪”与“年代”起讫之争的原因 416
汉语比喻中负载的汉文化信息 422
试谈语言与文化的矛盾 429
汉语语法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评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 438
儿童怎样描绘自己的语言地图?——读《儿童语言的发展》和《汉族儿童问句系统习得探微》 447
关于语言研究的要求与学风的思考 458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目标和思路 471
在探求中形成中国特色——读邢福义《汉语语法学》 481
新时期语法学者学术研讨会(国际)纪要 486
吴继光主要论著目录 489
后记 492
推荐书 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