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流域治理与监测评价背景概述 1
1.1水土保持指导思想的充实与丰富 1
1.1.120世纪初至建国前(民国时期) 1
1.1.220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末 2
1.1.3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 2
1.2小流域治理 2
1.3流域发展 3
1.4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及其监评简述 4
1.4.1项目简介 4
1.4.2项目监测评价 6
2小流域监测评价的理论分析 2
2.1小流域监测评价概念 10
2.1.1小流域监测 10
2.1.2小流域评价 11
2.2小流域监测评价的主题解析 12
2.2.1小流域监测评价应重视的问题 12
2.2.2小流域监测评价管理体系应重视的问题 15
2.3小流域监测评价框架建立的理论基础 17
2.3.1压力-状态-反应(PSR)框架 17
2.3.2结果链框架 18
2.3.3可持续生计框架 19
2.3.4信息金字塔框架 22
2.4小流域监测评价体系构成 23
2.4.1小流域监测评价的总体目标与思路 23
2.4.2小流域监测评价体系框架 24
3小流域监测评价活动 25
3.1小流域监测评价体系开发 25
3.2小流域监测评价示范活动 25
3.2.1贫困生计监测评价 26
3.2.2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价 26
3.2.3水沙监测评价 27
3.2.4社区参与式监测评价 28
3.3小流域监测评价能力建设 29
3.3.1小流域监测评价数据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29
3.3.2小流域监测评价数据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30
3.3.3小流域监测评价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30
3.3.4小流域监测评价元数据标准研究 31
3.3.5小流域监测与评价标准和规范的调查与评价 32
3.3.6小流域监测评价规范研究 32
3.3.7小流域综合评价方法与模型研究 33
3.3.8小流域综合评价系统 34
3.3.9其他活动 34
4小流域监测评价示范活动主要成果 35
4.1贫困生计监测评价示范 35
4.1.1贫困生计监评指标体系 35
4.1.2抽样方案与数据采集 35
4.1.3基线调查及结果分析 37
4.1.4对项目实施的替代生计的评价 37
4.2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价 38
4.2.1生物多样性监测指标体系 38
4.2.2生物多样性监测结果 38
4.3甲积峪水沙监测评价 39
4.3.1水沙监测指标体系 39
4.3.2水沙监测结果 39
4.4社区参与式监测评价 40
4.4.1实现了社区居民角色的转变 40
4.4.2实现了在生态环境改变基础上的弱势群体关注策略 40
4.4.3社区能力建设 41
4.4.4可持续生计替代策略的应用 41
4.4.5以社区为中心的综合资源整合 41
5小流域评价指标体系 43
5.1小流域综合评价指导思想与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43
5.1.1小流域综合评价的目标与指导思想 43
5.1.2小流域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 44
5.2小流域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45
5.3小流域评价指标释义 48
5.3.1生态支持类指标 48
5.3.2蓄水保土类指标 49
5.3.3环境保护类指标 51
5.3.4社会进步类指标 51
5.3.5经济发展类指标 52
5.3.6管理调控类指标 53
6小流域评价方法与模型 54
6.1小流域综合评价方法体系 54
6.1.1小流域综合评价方法简介 54
6.1.2小流域综合评价方法的建立 55
6.1.3小流域评价模型构成 56
6.2单项评价数学模型 57
6.2.1土地生产力评价模型 57
6.2.2植被固碳综合能力评价模型 58
6.2.3耕地坡度评价模型 58
6.2.4小流域治理率评价模型 58
6.2.5植被覆盖指数评价模型 59
6.2.6梯田面积比重评价模型 59
6.2.7经济内部收益率评价模型 60
6.2.8生活垃圾处理率评价模型 60
6.2.9农用化肥施用强度评价模型 60
6.2.10恩格尔系数评价模型 61
6.2.11医疗人员状况评价模型 61
6.2.12妇女参与项目程度评价模型 62
6.2.13儿童入学情况评价模型 62
6.2.14农业技术人员比重评价模型 62
6.2.15农产品商品率评价模型 63
6.2.16可耕地比重评价模型 63
6.2.17非农收入评价模型 63
6.2.18农民人均纯收入评价模型 63
6.2.19单位面积治理投入评价模型 64
6.2.20参与式方法普及程度评价模型 64
6.2.21公众满意度评价模型 64
6.3分类评价模型 65
6.3.1生态支持评价模型 65
6.3.2蓄水保土评价模型 65
6.3.3环境保护评价模型 65
6.3.4社会进步评价模型 66
6.3.5经济发展评价模型 67
6.3.6管理调控评价模型 67
6.4小流域综合评价模型 68
6.4.1综合评分标准 68
6.4.2综合评分结果的判定 73
6.4.3层次分析模型 73
7小流域评价信息获取与数据共享 79
7.1小流域评价指标获取途径 79
7.1.1生态支持类指标 79
7.1.2蓄水保土类指标 79
7.1.3环境保护类指标 80
7.1.4社会进步类指标 80
7.1.5经济发展类指标 80
7.1.6管理调控类指标 81
7.2小流域评价指标监测技术及其规范 81
7.2.1小流域监测指标体系 82
7.2.2监测点的数据采集方法 83
7.2.3小流域监测数据采集方法 85
7.2.4数据管理 86
7.3小流域监评数据资源共享 87
7.3.1小流域监测评价数据共享现状与需求 87
7.3.2小流域监测评价数据共享方案与机制 89
7.3.3小流域监测评价数据共享基础——元数据建设 92
7.3.4小流域监测评价数据共享平台建设 97
7.4小流域评价信息系统建设 104
7.4.1小流域综合评价系统设计思想 104
7.4.2系统平台需求 104
7.4.3系统模块逻辑设计 104
7.4.4系统功能设计 107
7.4.5数据框架设计 108
7.4.6系统结构设计 109
7.4.7系统角色功能定义 109
8小流域监测评价项目成果与应用前景 110
8.1小流域监测评价项目成果 110
8.1.1小流域监测评价体系开发 110
8.1.2小流域监测评价示范活动 111
8.1.3小流域监测评价能力建设 112
8.2小流域监测评价项目总体评价 116
8.2.1项目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116
8.2.2项目成果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118
8.2.3项目组织程序合理 管理理念先进保证了项目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 119
8.3小流域监测评价项目应用前景展望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