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序 1
序言 3
上篇 中国书法史话 3
先秦大篆的珍贵遗产 3
秦和秦以前的墨迹 7
李斯和小篆 9
隶书的崛起 12
“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草圣”张芝 16
屡建殊勋的蔡邕 19
三国书法的雪泥鸿爪 22
异彩斑斓的两晋书法 27
“书圣”王羲之 32
劝父改体的王献之 36
春意阑珊,得失参半的南朝书坛 39
北魏楷书掠影 43
承前启后的隋朝碑志 48
“铁门限”和“笔冢”的传说 51
空前繁荣的唐代书苑 54
初唐书坛的主角——欧、虞、褚、薛 57
帝王书法家李世民、李隆基 61
书、论双绝的杰作——孙过庭《书谱》 64
武则天和唐代女书法家 67
颠张狂素 70
永字八法 73
“学我者死,似我者俗”的李邕 75
颜筋柳骨 78
“斯翁之后,直至小生”的李阳冰 82
“落笔便有佳处”的唐代诗人书法家 84
唐代僧侣书法家队伍 87
名花零落雨中看——人物凋零的五代书苑 90
宋初书坛和法帖之祖《淳化阁帖》 94
把禅宗思想引进书法的苏轼和黄庭坚 98
神经质书法家米芾 102
宋徽宗赵佶和宋高宗赵构父子 105
开创元代新书风的赵孟頫 108
元代书坛的碎锦——鲜于枢和康里巙巙 112
点缀在明初书坛上的几颗星星 115
狂放的祝枝山和端雅的文征明 118
明代浪漫主义书风的代表——陈道复和徐渭 121
被誉为“明四家”的邢、董、张、米 124
明末清初两大家 127
以古为新的开拓者——金冬心和郑板桥 130
乾隆皇帝和《三希堂法帖》 133
翁、刘、梁、王“清四家” 136
邓篆伊隶 140
阮元和南北书派论 143
包世臣和《艺舟双楫》 146
清朝学颜三大家——钱沣、何绍基、翁同龢 149
“三百年来所无”的梅调鼎 153
清末书坛一株既“创新”又“从俗”的奇葩——“北碑罪人”赵之谦 156
活跃在清末民初书坛上的吴昌硕 159
著《广艺舟双楫》的康有为 162
于右任和“标准草书” 165
沈尹默,一位被批评激励出来的近代书法大师 168
下篇 中国历代书法名作赏析 173
古老而又复杂的篆书 173
甲骨文诡奇多变 177
金文圆浑古朴 179
刻石始祖石鼓文 182
小篆书《泰山刻石》 184
汉篆上品《袁安碑》 186
《天发神谶碑》别树一体 188
小篆重宝《城隍庙记》 191
小篆隽品《温仁朗碑额》 194
《白氏草堂记》苍古奇伟 196
《西泠印社记》遒劲老到 198
隶书,划时代的转折 200
隶中之草《石门颂》 202
《乙瑛碑》最可取法 204
《礼器碑》精严洗练 206
八分正宗《史晨碑》 208
摩崖刻石《西狭颂》 210
汉隶别枝《韩仁铭》 212
汉石至宝《曹全碑》 214
郑簠隶书词轴 216
金农《隶书册》自辟蹊径 218
伊秉绶墨迹联语 220
字体端正,用笔合法的楷书 222
碑中极则《张猛龙碑》 225
海内孤本《张玄墓志》 228
方笔极轨的《龙门四品》 231
承前启后的《龙藏寺碑》 234
隋代墨迹宠儿《楷书千字文》 237
初唐楷书龙头《九成宫碑》 240
墨池至宝《孟法师碑》 243
楷行书墨迹珍品《文赋》 245
颜真卿杰构《自书告身》 248
《神策军碑》骨力清劲 250
《妙严寺记》独有千古 253
如行云流水的行书 256
《姨母帖》哀情满纸 259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262
“三希”之一的《伯远帖》 266
惊世之作《张翰思鲈帖》 269
行书草稿《汝南公主墓志铭稿》 272
“书中仙手”李邕的《麓山寺碑》 275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季明文稿》 278
五代行书珍品《韭花帖》 280
有唐人遗风的《土母帖》 283
《覆盆子帖》别有天地 286
《松风阁诗》纸墨俱佳 288
《蜀素帖》超妙入神 290
徐渭行书对联飘逸空灵 292
文征明行书精品《滕王阁序》 294
“六分半书”别具一格 297
草书,表情达意之花 300
皇象的章草《急就章》 303
王羲之书札集帖《十七帖》 305
《鸭头丸帖》第一希有 307
有唐一代草书剧迹《书谱》 310
“草圣”张旭的《肚痛帖》 313
怀素狂草《自叙帖》 315
高闲《千字文》残本 318
黄庭坚狂草《忆旧游诗》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