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6
第一章 自然概况 56
第一节 成陆变迁 56
第二节 地质构造 61
一、地质 61
二、地貌 62
第三节 土地面积 62
第四节 土壤植被 68
一、土壤 68
二、植被 68
三、矿产 68
第五节 气侯 71
一、气温 71
二、降水 71
三、蒸发 76
四、风 77
第六节 自然灾害 78
一、潮灾 78
二、涝灾 82
三、旱灾 87
四、台风、大风 90
五、龙卷风、飓风 100
六、江坍 101
第二章 水系·水资源 104
第一节 水系 104
一、区域性水系 104
二、沿海水系 105
三、沿江水系 105
第二节 水资源 106
一、资源总量 106
二、开发利用 107
三、水资源质量 112
附录一、黄海水域 113
附录二、长江水域 116
附录三、内河水文 121
第三章 围垦·垦殖 123
第一节 围垦 123
一、沿海围垦 123
二、江心沙围垦 131
三、永隆沙围垦 137
四、江滨沙围垦 139
五、圩角沙围垦 140
六、灵甸沙围垦 145
七、新通海沙围垦工程 148
第二节 垦殖 152
一、组织移民 152
二、兴修水利 152
三、土地利用 153
附录一、沙案 156
附录二、永隆沙之争 157
第四章 江海堤防 159
第一节 海堤 159
第二节 江堤 163
第三节 治坍 170
一、江岸治坍 170
附录、江心沙农场护岸 178
二、海堤护坡 178
第五章 河道治理 181
第一节 区域性河道 182
第二节 沿海河道 187
第三节 沿江河道 190
附录、灯杆港 197
第六章 水工建筑 199
第一节 沿海控制涵闸 200
第二节 沿江控制涵闸 202
第三节 内河控制涵闸 210
一、通吕、通启两大水系分界控制涵闸 210
二、通启运河水系西片与中片分界控制涵闸 212
三、通启运河水系中片与东片分界控制涵闸 213
四、沿江与中西、中东片分界控制涵闸 214
五、通东地区分片控制涵闸 217
六、其他小片控制涵闸 221
第四节 桥梁 222
一、公路桥 223
二、农村公路桥 226
三、人行桥 229
第七章 农田水利 230
第一节 基本河网 231
一、三级河 231
二、四级河 255
三、明沟、丰产沟、宅沟、横沟 256
第二节 分片治理 260
一、通东片 261
附录、正余镇的农田基本建设 264
二、中西片 264
三、中东片 265
四、沿江片 265
五、城区片 267
第三节 改土治渍 270
一、平整土地 270
二、盐碱土治理 273
附录、1964年海门县通吕运河以北地区盐碱土治理规划 275
三、低洼地治理 277
四、田间工程 277
第四节 水生态治理 278
一、生态水利 278
二、民生水利 280
第八章 农田排灌 282
第一节 自控灌溉 282
第二节 机械灌溉 282
第三节 电力排灌 283
一、输电线路 283
二、变电所 290
三、灌溉站 297
四、提水站 298
五、排涝站 300
第四节 其他灌溉方式 301
一、喷灌 301
二、窨灌 303
第九章 防汛抗灾 304
第一节 机构 304
第二节 防汛 314
第三节 抗灾纪实 317
一、防洪防潮 317
二、排涝 319
三、抗旱 322
第十章 水利管理 324
第一节 堤防管理 325
一、管理体制 325
二、管理制度 326
第二节 河道管理 327
一、管理体制 327
二、管理制度 328
第三节 涵闸管理 329
一、管理体制 329
二、管理制度 330
第四节 机电管理 331
一、管理体制 331
二、管理制度 332
三、技术管理 333
第五节 桥梁管理 333
一、管理体制 333
二、管理制度 334
第六节 水政管理 334
一、管理体制 334
二、水政执法 334
第七节 水资源管理 336
第八节 经费管理 337
一、资金来源 337
二、投资原则 339
三、民力负担 343
四、民工报酬 343
五、民工抚恤 343
六、水利工程赔偿 344
第九节 建设管理 345
一、概预算管理 345
二、质量管理 345
三、招投标管理 345
四、监理管理 346
第十一章 水利基础工作 347
第一节 测绘勘测 347
一、地形测量 347
二、地基勘测 349
第二节 水文 349
一、站网布设 349
二、水质测验 350
三、径流测验 351
四、长江河口区上段全潮水文测验 352
五、沿海海域全潮水文测验 354
第三节 规划设计 354
一、沿革 354
二、治理标准 355
三、水利规划 360
四、水工设计 362
五、施工技术 364
第十二章 水利科技 366
第一节 科技队伍 366
一、科技人员 366
二、人才培训 376
三、职称评定 378
第二节 科技工作 379
一、水利科研 379
二、科技刊物 380
第三节 科技团体 380
一、水利学会 380
二、海门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水利分会 382
第四节 科技成果 382
一、土心丁坝护岸 382
二、软体排的推广应用 383
三、自动引排多用式涵洞 384
四、头刀薄荷喷灌 385
五、长江北支上口堵坝效益分析 386
六、厂洪乡农田水利规划 386
七、水量平衡原理在挡潮闸排涝计算中的应用 387
八、江苏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 387
九、海门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387
十、水力冲挖机组在河道疏浚工程中的应用技术与推广 388
十一、海门县现有水利设施普查 389
十二、南通市土壤渗透性测定与研究 389
十三、江苏省主要农作物需水量等值线图研究及其应用 390
十四、水力冲挖机组在河道疏浚工程中的应用技术与推广 391
十五、水力冲挖机组在培修江堤工程中的应用技术与推广 392
十六、江苏省农作物灌溉试验资料整编与分析 392
十七、用减载法修复护岸挡土墙 393
十八、江苏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与开发试点研究 393
十九、提高小型机电灌区灌溉效益的应用技术 394
二十、旱稻喷灌的研究与应用 394
二十一、南通条排沟地区稻田减渗防漏技术研究 395
第五节 论文、著作 395
一、论文 395
二、著作 401
第十三章 机构设置 402
第一节 市(县)水行政主管机构 402
一、机构沿革 402
二、主要职责 403
三、领导人更迭 405
第二节 局内科室 408
一、科室职责 408
二、负责人更迭 409
第三节 乡镇水利站 412
一、主要职责 412
二、人员更迭 412
三、综合经营 414
第四节 事业单位 415
一、涵闸管理所 415
二、堤防管理所、节约用水办公室 416
三、水政监察大队、水利工程水费管理所 417
四、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 417
五、农水科研站 417
六、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所 418
第五节 水利企业 418
一、海门市水利电力建筑工程公司 419
二、海门市水利局船队 420
三、海门市水利局凿井队 422
四、海门市水利物资公司 423
五、海门市水利局劳动服务公司 425
六、海门市水利机械疏浚工程公司 425
七、附属厂 426
八、海门市河海建筑安装公司 427
九、南通业勤水利电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427
十、海门市华祥凿井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428
十一、南通禹中水利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428
第十四章 治水人物 429
第一节 人物传略 429
一、沈起 429
二、陈朝玉 429
三、徐文灿 430
四、特来克 431
五、张謇 431
六、谈觉农 435
七、范欽孟 435
八、顾国民 437
九、秦朝纲 437
十、范步洲 439
十一、施成熙 440
十二、黄胜 440
十三、崔金鳌 442
十四、秦涛 443
十五、胡海涛 444
十六、施雅风 446
十七、樊发祥 448
第二节 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449
一、先进集体 449
二、先进个人 452
第三节 荣获国家水利部颁发的水利水保荣誉证书的名录 453
第十五章 丛录 458
第一节 重要文献 458
一、海门县政府布告 458
二、关于植树造林的政策和经营管理的试行办法 458
三、关于江堤树木管理维护堤防安全的情况和意见的报告 459
四、海门县对江海堤防和涵闸管理制度(试行办法)通知 461
五、关于加强《农机管理服务工作的请示报告》的通知 466
六、关于印发海门县水利工程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467
七、关于切实做好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 472
八、海门市水利工程管理实施办法 473
九、关于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479
十、关于《印发海门市沟河环境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480
十一、关于加强全市水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 482
十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意见 487
十三、关于加强农村沟河长效管理的意见 489
第二节 碑文 492
一、海门先啬陈君祠堂碑文 492
二、徐公堤碑 493
三、通海界柱铭 494
四、通海定界后记 494
五、东灶港闸纪念碑 495
六、海门港建港纪念碑 495
七、江堤达标纪念碑 497
八、海太汽渡纪念碑 497
九、立新闸出江港道水系调整工程纪念碑 499
十、海门市新通海沙综合整治工程纪念馆 499
第三节 诗选 501
一、送海门沈尹监察湖南 501
二、渔舟 501
三、过扬子江心 501
四、咏陶村牧歌 502
五、咏海门景六首 502
六、捍海堰 503
七、庚辰(1520)岁归省,观江水逼县有感 503
八、悲感六首 503
九、徐公堤 504
十、海门歌 505
十一、海门砖砚歌 505
十二、青龙港 506
十三、浒通港 506
十四、沈堤 506
十五、江堤曲 506
十六、湖上 507
十七、湖上(和个簃) 507
十八、垦区的海门人 508
第四节 文记 508
一、海门县沈兴宗兴水利记 508
二、海门迁县记 509
三、海门狮山记 509
四、青龙港变迁 510
五、九匡河堵坝工程 511
六、水利和人民武装相结合——开河做岸造靶场 511
七、大新港港东涵洞坍塌事故 511
八、出征工程 512
九、气象风潮地方谚语 514
索引 517
后记 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