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京派文学的文化环境 12
一、动荡与寂寞并存的“文化古城” 12
二、“兼容并包”的传统都市形态 16
三、大学里的“学术自由”和“通才教育” 22
四、在政治、商业与纯文学追求夹缝中的期刊活动 27
第二章 京派作家的文化策略与文学观念 35
一、“自由生发,自由讨论” 35
二“无形的功利” 43
三、国民性改造 49
四、静穆、平淡与和谐 54
第三章 京派文学的自然意象 69
一、水边的沉思与人格的比照 70
二、树的比喻与树荫下的写作 78
三、桥上的风景与艺术的启示 86
四、山水田园的现实寄托 94
第四章 京派文学的主题模式 101
一、中年心态与个体生命的体验 101
二、发现童心与复活童心 113
三、“浮世绘”与民族理想“德性”的寻找 124
四、古城、原乡与城乡的多重比照 134
第五章 京派文体的综合与创造 153
一、文体的“雕琢”与“很不分明” 153
二、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 162
三、俗语体散文与独语体散文 179
四、不“纯”的“纯诗” 186
五、作为“灵魂冒险”的书评 197
结语 常与变:京派文学的思考 205
附录 209
试论废名小说的中外文学借鉴——以黄昏意象与《竹林的故事》和《桥·窗》为例 209
废名的郭沫若诗歌批评——以“新诗讲义”为例 218
试论沈从文的文学教育成就 222
沈从文与延安文学传统 229
优美与忧愁《边城》的生命和情感形式 238
“原料”的人生与“悲悯”的情怀——读沈从文的《鸭窠围的夜》 243
参考文献 247
后记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