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哲学理论的真谛 3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发现 3
打败反党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锐利武器——学习《反杜林论》札记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在我国的由来和发展 17
简论毛泽东哲学体系 30
《实践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碑——纪念《实践论》产生五十周年 35
周恩来对精神生产理论的贡献 42
哲学战线上“三次大斗争”应当重新评价 4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决策的理论基础 54
真理发展规律探析——自然科学史上成对学说演变的启示 61
论思维方法的现代化 68
异想天开——创造性思维的一个特点 79
正确把握人的本质是人天观研究的基点 83
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之争探析 87
当代中国三大哲学资源的整合(统筹)问题发轫(提纲) 95
第二篇 社会主义理论的沉思 101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实 101
对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的再思考 110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15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的趋势和漫长的过程(摘要) 123
从十大关系到十二大关系: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新发展 125
科技兴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31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135
论法治思维与依法治国 142
第三篇 科学哲学的底蕴 159
马克思对自然辩证法的贡献 159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节录) 168
论恩格斯对黑格尔自然哲学的评价 170
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史研究的贡献 177
论《自然辩证法》在我国的传播历程——纪念恩格斯逝世110周年 189
自然辩证法学科性质试探 195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关于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的讨论 204
四川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30年历程 209
分形理论对世界认识的意义 214
分形理论的科学和哲学底蕴(节录) 221
现代自然科学对认识论的挑战 224
现代西方科学方法论动向侧视——亨普尔的科学方法论思想述评 236
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247
浑天说与老庄思想 254
第四篇 科学文化教育的刍议 263
中华文化名扬四海——四川大学张国祺教授谈中华文化 263
文化 科学 现代化——兼评卡西尔的文化哲学 266
科学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补 274
科学、艺术的文化审视(节选)——卡西尔文化哲学的借鉴意义 278
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改变教育观的几个问题 283
四川高等哲学(专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290
新时期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观 299
第五篇 书海拾贝的兴味 307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新探索——评《论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结构》 307
《毛泽东科学技术思想简论》略评 310
《矛盾系统论》序言 311
探索科学问题的有力武器(摘要)——《自然科学认识论问题》读后 314
科学哲学园地的新硕果——《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述评 315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性新思维——简评《社会生态学与协同发展论》 317
逻辑园地的新开拓——《科学逻辑》评介 320
集成周公研究的新力作——《周公评传》述评 324
附录 作者代表性著述目录 326
后记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