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编 地理 47
第一章 建置沿革 47
第一节 位置 49
第二节 沿革 49
第二章 行政区划 51
第三章 县城 乡镇 77
第一节 故县城 77
第二节 镇 78
第三节 乡 80
第四章 自然环境 87
第一节 地质 87
第二节 地貌 88
第三节 气候 89
第四节 河流 水文 98
第五节 土壤 108
第五章 自然资源 112
第一节 土地 112
第二节 水 112
第三节 野生植物 113
第四节 野生动物 113
第五节 矿产 114
第六章 自然灾害 115
第一节 自然灾害分类 115
第二节 自然灾害实录 118
第二编 经济 129
第七章 农业 129
第一节 农村生产关系变革 132
第二节 农业区划 137
第三节 种植制度 140
第四节 种子改良 140
第五节 土壤 肥料 143
第六节 改土治碱 144
第七节 植物保护 145
第八节 农业机具 146
第九节 农业机构 149
第八章 林业 151
第一节 植树造林 151
第二节 林木分布 152
第三节 林果品种 153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 159
第五节 林业管理 160
第九章 金丝小枣 161
第一节 栽培历史 161
第二节 品种分布 162
第三节 生产条件 163
第四节 栽培管理 164
第五节 科学实验 166
第六节 病虫害防治 166
第十章 畜牧 水产 168
第一节 畜禽种类 168
第二节 畜禽饲养 172
第三节 牲畜繁育 174
第四节 饲草饲料 174
第五节 疫病防治 175
第六节 水产 176
第七节 管理机构 177
第十一章 水利 178
第一节 洪涝治理 178
第二节 农田灌溉 184
第三节 排灌机具 188
第四节 水利工程管理 190
第五节 水利机构 190
附 县外水利施工第十二章 工业 194
第一节 对工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
第二节 经营体制 196
第三节 生产门类 198
第四节 经营管理 208
第五节 管理机构 209
附 驻县企业 211
第十三章 乡镇企业 211
第一节 生产经营形式 212
第二节 产供销 213
第三节 生产经营门类 213
第四节 管理机构 221
第十四章 土特产品 224
第一节 农林牧产品 224
第二节 手工艺品 226
第三节 风味食品 229
第十五章 交通 邮电 231
第一节 古道 231
第二节 公路 231
第三节 桥梁 236
第四节 运输 240
第五节 铁路 242
第六节 交通管理 243
第七节 邮电 246
第十六章 能源 248
第一节 电力 248
第二节 煤炭供应 252
第三节 石油开发 253
第四节 柴草利用 253
第五节 沼气 地热 太阳能 254
第十七章 城乡建设 256
第一节 城镇建设 256
第二节 乡村建设 259
第三节 房产管理 260
第四节 建筑施工 261
第五节 土地管理 262
第六节 环境保护 264
第十八章 商业 267
第一节 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67
第二节 经营体制 268
第三节 商品购销 274
第四节 物资 277
第五节 对外贸易 278
第六节 饮食服务 280
第七节 集市贸易 280
第十九章 粮油管理 282
第一节 粮食市场 282
第二节 粮油购销 283
第三节 粮油储运 287
第四节 管理机构 292
第二十章 工商管理 293
第一节 市场管理 293
第二节 企业登记 294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295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 296
第五节 行政管理 297
第二十一章 物价 计量 299
第一节 物价管理 299
第二节 计量管理 302
第二十二章 财政 审计 304
第一节 财政体制 304
第二节 财政收入 305
第三节 财政支出 306
第四节 财政管理 309
第五节 财政机构 310
第六节 审计 311
第二十三章 税务 312
第一节 农业税 312
第二节 工商税 314
第三节 征收管理 321
第四节 机构 323
第二十四章 金融 324
第一节 货币 324
第二节 借贷 325
第三节 存款 328
第四节 基建拨款、贷款 329
第五节 现金管理 331
第六节 结算 331
第七节 保险 331
第八节 代理发行债券 332
第九节 农村信用合作 333
第十节 机构 334
第三编 政治 337
第二十五章 中国共产党 337
第一节 建立发展 337
第二节 组织机构 340
第三节 党员 350
第四节 代表大会 354
第五节 纪律检查 355
第六节 统一战线 355
第二十六章 中国国民党 357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 357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358
第二十七章 民主党派 359
第一节 中国民主同盟 359
第二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 359
第三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 359
第二十八章 群众组织 360
第一节 工人组织 360
第二节 农民组织 361
第三节 妇女组织 362
第四节 青少年组织 364
第五节 中苏友好协会 369
第二十九章 人民代表大会 370
第一节 选举 370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70
第三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371
第四节 人大常委会 373
第五节 主要工作 374
第三十章 政府 376
第一节 县级政府 376
第二节 基层机构 383
第三节 信访 384
第三十一章 人民政协 386
第一节 历届政协会议 386
第二节 主要工作 390
第三十二章 民政 39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91
第二节 社会救济 391
第三节 社会福利 393
第四节 拥军优属 396
第五节 退伍军人安置 398
第六节 婚姻登记 398
第七节 殡葬管理 399
第三十三章 政法 400
第一节 公安 400
第二节 检察 403
第三节 审判 405
第四节 司法行政 407
第三十四章 人事 劳动 409
第一节 人事 409
第二节 劳动 413
第三节 工资 福利 413
第四编 军事 419
第三十五章 驻军 419
第一节 旧政权驻军 419
第二节 人民武装驻军 420
第三十六章 兵役 421
第一节 旧时兵役 421
第二节 人民武装兵役 421
第三十七章 民兵 423
第一节 民兵组织 423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23
第三十八章 战事 426
第一节 明清战事 426
第二节 民国战事 426
第三节 抗日战争 427
第四节 解放战争 429
附 日伪军暴行录……第五编 文化第三十九章 教育 435
第一节 书院 私塾 435
第二节 幼儿教育 436
第三节 小学教育 437
第四节 中学教育 441
第五节 专业教育 445
第六节 成人教育 447
第七节 教学研究 449
第八节 考试制度 450
第九节 教育经费 452
第十节 教师队伍 453
第十一节 勤工俭学 455
第十二节 教育行政 457
第四十章 科技 460
第一节 组织机构 460
第二节 科技队伍 461
第三节 科技普及 462
第四节 科研成果 462
第五节 气象 地震 464
第四十一章 文化 466
第一节 文化馆、站 466
第二节 图书 档案 468
第三节 电影 470
第四节 表演团体 471
第五节 戏剧 曲艺 474
第六节 文艺创作 475
第七节 民间文艺 479
第八节 文物 古迹 遗址 488
第四十二章 卫生 494
第一节 医疗 494
第二节 卫生防疫 499
第三节 妇幼保健 502
第四节 医药 药政 503
第五节 爱国卫生 504
第六节 管理机构 505
第四十三章 体育 506
第一节 学校体育 506
第二节 群众体育 507
第三节 体育竞赛 508
第四十四章 武术 513
第一节 组织机构 513
第二节 门类 分布 514
第三节 拳社 517
第四节 武术活动 520
第四十五章 新闻 527
第一节 报刊 527
第二节 通讯 528
第三节 广播 电视 528
第六编 社会 533
第四十六章 人口 533
第一节 户口变迁 533
第二节 人口结构 558
第三节 计划生育 561
第四十七章 人民生活 564
第一节 农民生活 564
第二节 职工生活 569
第四十八章 风俗习惯 572
第一节 婚嫁 572
第二节 丧葬 573
第三节 礼俗 575
第四节 节日 576
第五节 陋习 578
第六节 优良风尚 579
第七节 衣食住行 580
第八节 日常用品 582
第九节 文娱生活 582
第四十九章 方言 583
第一节 语音 583
第二节 词汇 588
第三节 语法 595
第四节 标音举例 595
第五十章 宗教 597
第一节 伊斯兰教 597
第二节 佛教 598
第三节 基督教 599
第四节 道教 599
第五十一章 会道门 600
第一节 一贯道 600
第二节 青红帮 600
第三节 圣贤道 601
第四节 正心慈善会 601
第五节 家理 602
第六节 清理 602
第七编 人物第五十二章 人物传 605
第一节 革命烈士 605
第二节 军政官员 614
第三节 学者名人 626
第四节 武林志士 628
附 635
第五十三章 人物表 635
第一节 军政官员 635
第二节 学者名人 640
第三节 模范人物 650
第五十四章 烈士英名录 651
附录 757
重大事故 757
奇闻轶事 758
特异功能 758
修志史略 759
编后记 772
志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