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 1
大事记 5
第一篇 建置区划 自然环境 27
第一章 区域 27
第一节 位置 27
第二节 面积 27
第三节 治所 28
第二章 建置区划 28
第一节 建置沿革 28
第二节 区划 29
第三章 自然环境 34
第一节 地形 地貌 34
第二节 水系 水文 35
第三节 土壤 植被 37
第四节 气候 38
第五节 动植物资源 40
第六节 自然灾害 41
第二篇 山水 胜迹 45
第一章 山水 45
第一节 山丘 45
第二节 河流 48
第三节 湖泊 52
第二章 胜迹 52
第一节 园林景区 53
第二节 影视景区 57
第三节 其他景点 60
第四节 寺庙 62
第五节 遗址 故居 66
第六节 墓冢 70
第三篇 人口与计划生育 77
第一章 人口状况 77
第一节 人口总量与变动 77
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 80
第三节 人口构成 80
第四节 外来人口 84
第五节 老龄人口 84
第六节 婚姻家庭 85
第二章 计划生育 86
第一节 组织机构 87
第二节 宣传教育 88
第三节 计划生育管理 89
第四节 计划生育服务 91
第四篇 国土资源管理 95
第一章 土地资源 95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 95
第二节 国土资源调查 97
第二章 土地管理与开发 9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98
第二节 土地规划 99
第三节 地籍管理 100
第四节 基本农田保护 101
第五节 建设用地管理 102
第六节 土地开发整理 106
第三章 土地执法监察 106
第一节 制定土地法规 106
第二节 涉地信访 106
第三节 执法监察动态巡查 107
第四节 案件查处 108
第五节 土地执法创优活动 108
第五篇 环境保护 111
第一章 环境质量 111
第一节 大气环境 111
第二节 水环境 113
第三节 声环境 115
第二章 污染防治 116
第一节 大气污染防治 116
第二节 水污染防治 117
第三节 噪声污染防治 118
第四节 环境专项整治 119
第三章 管理机构与环保设施 12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20
第二节 环保设施 120
第四章 环保管理与执法 121
第一节 环保宣传 121
第二节 建设项目审批 122
第三节 环保质量管理 123
第四节 环保执法 123
第六篇 城乡建设与交通 127
第一章 城乡规划 127
第一节 规划编制 127
第二节 规划管理与执法 128
第二章 市政建设与公用事业 129
第一节 道路桥梁 129
第二节 环境卫生 133
第三节 老新村改造 135
第四节 供电 136
第五节 供水 136
第六节 供气 137
第三章 村镇建设 137
第一节 村镇建设 137
第二节 农民住宅区建设 138
第四章 建筑施工与管理 139
第一节 行业状况 139
第二节 建筑设计与施工 140
第三节 建筑市场管理 141
第五章 房产开发与管理 14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42
第二节 产权、产籍管理 143
第三节 公有住房管理 143
第四节 公有住房制度改革 145
第五节 房产交易 145
第六节 商品房开发 145
第六章 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 14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46
第二节 综合执法管理 146
第三节 队伍建设 148
第七章 交通 14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48
第二节 公路运输 149
第三节 水路运输 149
第四节 交通运输管理 149
第七篇 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 154
第一章 农业体制改革 154
第一节 农业经营体制改革 154
第二节 蔬菜产销体制改革 155
第三节 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155
第二章 乡镇工业体制改革 156
第一节 经营承包责任制 156
第二节 产权制度改革 157
第三章 农村金融和供销社改革 158
第一节 农村金融改革 158
第二节 供销社体制改革 159
第四章 对外经济贸易 160
第一节 出口贸易 160
第二节 进口贸易 161
第五章 招商引资与境外投资 162
第一节 招商引资 162
第二节 境外投资 164
第六章 开发区建设 164
第一节 蠡园经济开发区 164
第二节 太湖山水城旅游区 167
第三节 乡镇园区建设 168
第七章 民营经济 169
第一节 发展历程 169
第二节 发展环境 169
第三节 经济规模 170
第四节 民营经济管理 170
第八篇 农村 农业 农民 175
第一章 农村工作 175
第一节 农村现代化建设 175
第二节 扶持经济薄弱村 176
第二章 农业 177
第一节 农业生产发展 177
第二节 农业结构调整 178
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 179
第四节 生态农业 179
第五节 都市农业 180
第六节 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 180
第七节 场圃 181
第三章 种植业 182
第一节 粮油作物 182
第二节 花卉 苗木 183
第三节 茶果 183
第四章 蔬菜 187
第一节 蔬菜生产 187
第二节 生产技术 191
第三节 城郊蔬菜管理区 195
第五章 水产 196
第一节 水产养殖 196
第二节 太湖捕捞 197
第三节 特种水产 198
第四节 渔政管理 198
第六章 养殖业 199
第一节 畜禽 199
第二节 特种养殖 200
第三节 疫病防治 200
第七章 林业 202
第一节 林地面积 202
第二节 古树名木 203
第三节 城乡绿化 205
第四节 护林防火 205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 206
第六节 林政执法 206
第八章 农业机械 207
第一节 农机装备 207
第二节 农机管理与服务 209
第九章 水利 211
第一节 水利工程建设 212
第二节 水利工程管理 215
第三节 水资源管理 216
第四节 农田水利建设 216
第五节 防汛抗旱 217
第六节 河道管理 219
第七节 水利综合经营 219
第十章 农机水利园艺研究所与科研队伍 220
第一节 无锡市园艺水利研究所 220
第二节 无锡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221
第三节 科研队伍 221
第十一章 农民 222
第一节 农村劳动力结构 222
第二节 减轻农民负担 223
第三节 失地农民补偿 224
第四节 农村社会保障 224
第九篇 工业 227
第一章 工业经济综述 227
第一节 工业发展 227
第二节 工业结构 231
第三节 工业经济管理 233
第四节 工业布局调整 234
第五节 创名优产品 235
第六节 发展规模经济 236
第二章 工业门类 237
第一节 食品加工制造业 238
第二节 纺织、服装业 238
第三节 机械制造、电子业 238
第四节 冶金、轻化工业 239
第五节 其他行业 240
第十篇 商贸流通业与旅游业 243
第一章 经济成分 243
第一节 国有商业 243
第二节 集体商业 244
第三节 供销合作商业 244
第四节 股份制商业 245
第二章 商贸流通市场 246
第一节 专业市场 246
第二节 农贸市场 246
第三节 商业网点 247
第四节 市场管理 247
第五节 重点市场简介 248
第三章 商品购销 251
第一节 生产资料购销 251
第二节 蔬菜与副食品经营 251
第四章 服务业 旅游业 253
第一节 仓储运输业 253
第二节 餐饮业旅馆业 253
第三节 居民服务业 254
第四节 现代服务业 254
第五节 其他服务业 254
第六节 旅游业 255
第五章 商贸流通管理 25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56
第二节 行业管理 256
第十一篇 财税 金融 259
第一章 财政 259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 259
第二节 财政机构 260
第三节 财政收入 261
第四节 财政支出 263
第五节 公债 国库券 264
第六节 财政有偿资金 265
第七节 财政监督管理 265
第八节 公有资产管理 266
第九节 政府采购 266
第二章 国家税务 267
第一节 税制改革 267
第二节 机构 267
第三节 征管方式 268
第四节 征收 268
第五节 税务管理 269
第六节 稽查 271
第三章 地方税务 271
第一节 机构 271
第二节 征收 272
第三节 基金、规费 272
第四节 税务管理 273
第五节 税务稽查 275
第四章 银行 信用社 275
第一节 机构 275
第二节 存款 贷款 276
第五章 保险 277
第一节 机构 277
第二节 业务 278
第十二篇 综合经济管理 281
第一章 计划管理 281
第一节 机构 281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 282
第三节 项目管理 287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288
第五节 经济运行管理 290
第二章 统计 292
第一节 机构 292
第二节 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 292
第三节 国情国力调查 294
第四节 统计服务与统计监督 295
第三章 审计 296
第一节 机构 296
第二节 行政事业审计 296
第三节 财政金融审计 297
第四节 其他审计 297
第五节 审计服务 298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299
第一节 机构 299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 300
第三节 个体私营企业管理 301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 302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302
第六节 市场管理 303
第七节 经济监督 304
第五章 物价管理 304
第一节 机构 304
第二节 价格体制改革 305
第三节 价格和收费管理 305
第四节 价格监督与检查 307
第五节 价格服务 308
第六节 价格诚信活动 309
第六章 质量技术监督 310
第一节 机构 310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310
第三节 计量管理 311
第四节 质量监督 312
第七章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312
第一节 管理网络 313
第二节 安全管理 313
第三节 安全设施投入 314
第四节 事故查处 314
第十三篇 中国共产党无锡市郊区地方组织 317
第一章 中共无锡市郊区代表大会 317
第一节 党代表 317
第二节 中共无锡市郊区代表大会 319
第二章 中共无锡市郊区委员会 324
第一节 区委全委会议 324
第二节 区委常委会议 327
第三节 重要会议与决策 329
第四节 区委工作制度 332
第五节 工作机构 332
第三章 组织建设 333
第一节 基层组织建设 333
第二节 党员发展 337
第三节 党员管理 339
第四节 整党和民主评议 340
第五节 干部队伍建设 340
第六节 党员干部教育 342
第七节 知识分子工作 343
第八节 争先创优活动 343
第四章 纪律检查 34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44
第二节 党风廉政建设 345
第五章 宣传思想教育 347
第一节 时政教育 347
第二节 思想理论教育 348
第三节 宣传队伍建设 349
第六章 统一战线 350
第一节 民主党派工作 350
第二节 民族宗教工作 351
第三节 海外统战工作 353
第四节 落实统战政策 353
第七章 老干部工作 353
第一节 老干部管理 353
第二节 老干部待遇 354
第三节 老干部活动 355
第四节 老干部服务 355
第八章 保密、机要工作 356
第一节 保密工作 356
第二节 机要工作 356
第九章 党校教育 357
第一节 机构 357
第二节 教师队伍 357
第三节 教学培训 357
第十四篇 人民代表大会 361
第一章 人大代表 361
第一节 代表产生 361
第二节 区级人大代表构成 362
第三节 无锡市以上人大代表 362
第二章 历届区人民代表大会 363
第一节 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363
第二节 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364
第三节 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365
第四节 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365
第五节 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366
第三章 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367
第一节 机构 367
第二节 区人大常委会会议 368
第四章 主要工作 369
第一节 讨论决定重大事项 369
第二节 依法实施监督 370
第三节 决定人事任免 371
第四节 代表工作 371
第五节 议案、意见办理 372
第六节 指导乡镇人大工作 374
第十五篇 人民政府 377
第一章 机构 377
第一节 工作机构 377
第二节 派出机构 380
第三节 驻外机构 380
第二章 政务与制度 380
第一节 重要政务 380
第二节 区政府会议制度 382
第三章 行政监察 384
第一节 效能监察 384
第二节 政务公开 384
第三节 执法监察 385
第四节 行风建设 385
第四章 信访 386
第一节 信访机构 386
第二节 信访制度 386
第三节 信访处理 387
第五章 侨务与涉台事务 388
第一节 侨务 388
第二节 涉台事务 389
第六章 政府法制 390
第一节 机构 390
第二节 行政措施制定 390
第三节 行政复议应诉 390
第四节 行政执法监督 391
第五节 行政法制宣传 391
第七章 友好区县与对口帮扶 391
第一节 友好区县 391
第二节 对口帮扶 392
第十六篇 人民政协 395
第一章 郊区政协全体会议 395
第一节 第二届政协全体会议 395
第二节 第三届政协全体会议 395
第三节 第四届政协全体会议 396
第四节 第五届政协全体会议 397
第二章 郊区政协常务委员会 398
第一节 政协主席会议 398
第二节 政协常委会议 399
第三节 政协专门委员会 399
第四节 政协委员构成 400
第三章 主要工作 401
第一节 参政议政 401
第二节 提案工作 401
第三节 各项活动 402
第四节 文史工作 402
第十七篇 民主党派 群众团体 405
第一章 民主党派 405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无锡市郊区支部 405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无锡市郊区支部 405
第三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无锡市郊区支部 406
第四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无锡市郊区综合支部 406
第五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无锡市郊区医院支部 406
第六节 九三学社无锡市郊区支社委员会 406
第二章 群众团体 407
第一节 无锡市郊区总工会 407
第二节 共青团无锡市郊区委员会 410
第三节 无锡市郊区妇女联合会 412
第四节 无锡市郊区工商业联合会 415
第五节 无锡市郊区科学技术协会 416
第六节 无锡市郊区残疾人联合会 418
第十八篇 法治 421
第一章 政法综述 421
第一节 机构 421
第二节 执法督查 421
第三节 政法队伍建设 422
第二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423
第一节 机构 423
第二节 严打与整治 423
第三节 治安防控体系 424
第四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制度 424
第三章 公安 426
第一节 机构 426
第二节 刑事侦查 427
第三节 经济侦查 430
第四节 户政管理 431
第五节 治安管理 433
第六节 安全保卫 436
第七节 消防安全管理 437
第四章 检察 440
第一节 机构 440
第二节 刑事检察 441
第三节 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 442
第四节 控告申诉检察 443
第五节 民事行政检察 443
第六节 重大案例 444
第五章 法院 445
第一节 机构 445
第二节 刑事审判 445
第三节 民事审判 450
第四节 经济审判 452
第五节 行政审判 454
第六章 司法行政 455
第一节 机构 455
第二节 普法和依法治区 456
第三节 人民调解 458
第四节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 458
第五节 法律服务 459
第十九篇 军事 463
第一章 军事机构 463
第一节 郊区人民武装部 463
第二节 基层人民武装部 464
第三节 驻军 465
第二章 兵役 465
第一节 兵役制度 465
第二节 兵员征集 466
第三节 兵役工作“创三优” 467
第四节 优抚政策 468
第五节 预备役 468
第三章 民兵 470
第一节 组织建设 470
第二节 基地建设 471
第三节 政治教育 472
第四节 战备训练 473
第五节 服务社会 474
第六节 以劳养武 475
第四章 国防动员与国防教育 475
第一节 国防动员 475
第二节 国防教育 476
第五章 人民防空 477
第一节 组织机构 477
第二节 工程建设 477
第三节 警报与防空预案 478
第四节 人防教育 478
第二十篇 教育与科技 481
第一章 教育改革 481
第一节 教育体制改革 481
第二节 教育教学改革 482
第二章 教育发展 483
第一节 学前教育 483
第二节 义务教育 483
第三节 成人教育 484
第四节 职业技术教育 485
第五节 社区教育 485
第三章 教师队伍 486
第一节 学历与职称 486
第二节 教师素质 486
第三节 教师待遇 487
第四章 教育装备与经费 487
第一节 教育装备 487
第二节 教育经费 488
第三节 校办企业 488
第五章 科技机构与队伍 48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89
第二节 科研机构 489
第三节 科技队伍 490
第六章 科技项目与成果 490
第一节 科技项目管理 491
第二节 主要科技成果 491
第七章 科技管理 493
第一节 专利管理 493
第二节 科技咨询 494
第三节 产学研结合 494
第二十一篇 文化与体育 497
第一章 文化艺术与文物保护 497
第一节 群众文化 497
第二节 文化设施 498
第三节 文艺创作 498
第四节 文艺演出 498
第五节 文艺团体 499
第六节 民间艺术 499
第七节 文物保护 499
第二章 新闻媒体 500
第一节 广播 500
第二节 电视 501
第三节 报纸 501
第三章 档案 502
第一节 机构队伍 502
第二节 档案馆管理 503
第三节 区机关、基层档案管理 505
第四章 体育 507
第一节 群众体育 507
第二节 学校体育 507
第三节 竞技体育 508
第四节 区级运动会 508
第二十二篇 卫生 511
第一章 卫生机构 511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511
第二节 医疗机构 511
第三节 防疫与保健机构 513
第二章 卫生体制改革 513
第一节 医疗体制改革 513
第二节 医疗制度改革 514
第三章 医疗 514
第一节 医疗设施 514
第二节 医疗技术 515
第三节 医疗队伍 515
第四章 预防保健 516
第一节 疫病防治 516
第二节 妇幼保健 519
第五章 卫生监督 520
第一节 食品卫生 520
第二节 公共卫生 521
第三节 劳动卫生 521
第四节 学校卫生 522
第六章 卫生行政 522
第一节 卫生行政许可 522
第二节 医政管理 523
第七章 爱国卫生 524
第一节 创建卫生镇村 525
第二节 农村卫生实事工程 525
第三节 除“四害”工作 526
第二十三篇 人事 劳动 保障 529
第一章 机构和干部人事改革 529
第一节 机构改革 529
第二节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530
第三节 事业单位改革 531
第二章 机构编制管理 532
第一节 区级机关单位人员编制管理 532
第二节 乡镇、街道机关人员编制管理 532
第三章 干部结构与来源 533
第一节 干部结构 533
第二节 干部来源 534
第四章 人事管理 534
第一节 机关事业单位考核 534
第二节 奖惩 535
第五章 工资 福利 536
第一节 工资制度改革 536
第二节 工资调整 537
第三节 福利待遇 538
第四节 退休制度 539
第六章 人才开发 539
第一节 人才市场建设 539
第二节 人才交流与引进 540
第七章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541
第一节 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541
第二节 专业技术职务评聘 542
第八章 劳动力管理 544
第一节 用工制度改革 544
第二节 劳动力资源 545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 546
第九章 就业与报酬 547
第一节 就业安置 547
第二节 职业培训 548
第三节 失地农民就业 549
第四节 劳动报酬 549
第十章 劳动保护 551
第一节 劳动保护实施 551
第二节 安全监察 552
第十一章 劳动仲裁与监察 554
第一节 劳动仲裁 554
第二节 劳动监察 555
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 556
第一节 养老保险制度 557
第二节 医疗保险制度 558
第三节 失业保险制度 559
第四节 工伤保险制度 560
第二十四篇 民政 563
第一章 村、居委与社区建设 563
第一节 村民委员会 563
第二节 居民委员会 565
第三节 社区建设 567
第二章 双拥和优抚安置 568
第一节 双拥工作 568
第二节 抚恤优待 571
第三章 社会救济与福利 572
第一节 灾害救灾 572
第二节 城乡扶困 573
第三节 募捐与捐赠 573
第四节 社会救助 574
第五节 福利企业 574
第四章 老龄工作 575
第一节 老年优待 575
第二节 老年文体活动 576
第三节 老年大学 577
第五章 社会事务管理 577
第一节 社会团体管理 577
第二节 婚姻与收养登记管理 579
第三节 殡葬管理 580
第四节 地名管理 580
第二十五篇 居民生活与精神文明创建 583
第一章 居民生活 583
第一节 农村居民收入 583
第二节 城镇居民收入 584
第三节 生活水平 584
第二章 精神文明创建 585
第一节 目标管理 586
第二节 思想道德教育 586
第三节 文明创建活动 587
第二十六篇 民俗 方言 595
第一章 民俗 595
第一节 节日习俗 595
第二节 生老嫁娶习俗 600
第三节 生活习俗 601
第四节 其他习俗 603
第五节 太湖渔民拜神风俗 604
第二章 方言 605
第一节 概述 605
第二节 方言掌故 606
第三节 方言成语 607
第四节 方言集粹 607
第五节 俗语 618
第六节 歇后语 622
第七节 惯用语 625
第八节 谜语诗 630
第九节 谚语 630
第十节 歌谣 童谣 638
第二十七篇 人物 649
第一章 人物传 649
第一节 断限内人物 649
第二节 补遗人物 660
第二章 人物简介 675
第一节 著名人士简介 675
第二节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简介 677
第三节 解放军将军简介 680
第四节 烈士简介 681
第三章 人物表 682
第一节 江苏省劳动模范表 683
第二节 无锡市劳动模范表 683
第二十八篇 乡镇、街道概况 689
第一章 乡镇 689
第一节 河埒镇 689
第二节 蠡园镇 690
第三节 大浮镇 692
第四节 胡埭镇 694
第五节 渔港乡 695
第六节 扬名镇 696
第七节 南站镇 698
第八节 广益镇 699
第九节 黄巷镇 700
第十节 山北镇 702
第二章 街道 703
第一节 河埒街道 703
第二节 荣巷街道 704
第三节 青山湾街道 705
第四节 溪南街道 706
第五节 中桥街道 707
第六节 西园街道 707
第七节 芦庄街道 708
第八节 刘潭街道 708
专记 711
第一章 荣氏故里 711
第一节 “荣氏故里”的由来 711
第二节 从荣巷到上海滩 711
第三节 荣巷老街 713
第四节 荣巷近代建筑群 714
第五节 海内外荣氏亲属大团圆 716
第六节 荣毅仁当选为国家副主席 717
第二章 “神州第一郊”由来 718
第三章 郊区精神 718
杂记 721
第一章 地名掌故 721
第一节 荣巷古镇 721
第二节 以鱼池命名的河埒 722
第三节 荷叶地——蠡园镇 723
第四节 蠡园周围的地名 723
第五节 中桥、北桥、南桥、蠡桥 724
第六节 陈司人弄与陈死人弄 724
第七节 大浮与?嶂山 724
第八节 张渤开犊山门 725
第九节 长广溪 726
第十节 宝界双虹 726
第十一节 胡埭 727
第十二节 阖闾城 727
第十三节 十八湾 728
第十四节 蠡湖周围的景观地名 729
第十五节 马蠡港与骂蠡港 730
第十六节 尤图里 730
第十七节 拖山与夫差墓 730
第十八节 梨花庄 731
第十九节 吴塘门 732
第二十节 扬名乡 732
第二章 历史掌故 733
第一节 阖闾城史记 733
第二节 蠡湖的传说 734
第三节 长广溪和石塘桥的来历 734
第四节 《富安乡志》流浪记 735
第五节 荣德生做寿办“百桥会” 735
第六节 万方楼会议 736
附录 739
发展城郊经济的成功之路 739
巩固“八五”成果 再创“九五”辉煌(摘要) 740
坚持从实际出发 在改革开放中发展郊区 754
郊区民规 761
索引 769
主要参考书目 792
编后记 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