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坟村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家坟村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宁波:宁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52633245
  • 页数:419 页
图书介绍:鄞州区姜山镇胡家坟村,是一个自然村,也是一个行政村,村中胡姓村名近半数。胡氏南宋绍兴年间从陕西迁入,定居发族。今胡家坟全村区域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590亩,在册户数580户,本地人口1333人,外来流动人口约1100人。该村曾先后获得省级民主法治村、省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等称号。胡家坟村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至今尚有大量历史遗存。本书分环境、宗族、经济、文卫体育等七篇,设五十四章,计三十余万字。本书编纂历时两年多,征集了大量史料,较为客观地记录了自建村开始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演变。

概述 1

一、环境篇 10

第一编 自然环境 10

第一章 地理位置 10

第一节 村域位置 10

第二节 海拔及经纬度 11

第二章 地质地貌 11

第一节 地质 11

第二节 地质构造活动 12

第三节 土质地貌 14

第四节 宜种作物 15

第三章 气候 15

第一节 四季特征 15

第二节 温度、日照、降水 16

第三节 气象谚语 22

第四章 自然灾害 26

第一节 水灾 27

第二节 旱灾 30

第三节 其他灾害 32

第二编 人口 34

第一章 人口数量 34

第一节 历代人口统计 34

第二节 村人口数量 36

第三节 户平均人口 40

第二章 人口结构 41

第一节 姓氏 41

第二节 年龄结构 45

第三节 性别结构 47

第四节 文化结构 48

第三章 计划生育 48

第一节 人口控制 48

第二节 计划生育机构 49

第三节 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 50

第四章 流动人口 51

第一节 流动人口数量 51

第二节 流动人口范围 51

第三节 流动人口管理 52

二、行政篇 56

第三编 鄞地溯源政区分属 56

第一章 古域沿革及探究 56

第一节 秦前 56

第二节 秦汉 57

第三节 唐宋时期 57

第四节 明清时期 58

第五节 民国时期 58

第六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59

第二章 政区分属 59

第一节 历代政区划分 5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67

第三节 乡镇治所在村内的变迁 70

第四节 村办公室的变迁 70

第四编 党政组织运动 72

第一章 党政干部 72

第一节 村级干部机制 72

第二节 历届村干部名录 72

第三节 乡镇级以上干部名录 75

第二章 党群代表名录 77

第一节 历届党代会代表名录 77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录 78

第三节 县级以上政协代表名录 79

第四节 群团组织 79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项政治运动 81

第一节 各项政治运动在本村的演绎 81

第二节 军人、知青名录 85

三、宗族篇 88

第五编 宗族兴起 村落形成 88

第一章 文献选摘 88

第一节 文献选摘——圣旨奏章 88

第二节 文献选摘——宗谱序文 89

第二章 宗族村落 91

第一节 先祖迁居祖茔得村名 91

第二节 宗祠 93

第三节 堂前 96

第四节 祭祖活动 97

第五节 六柱分派投资集会 98

第六节 公产义举 100

第七节 宗谱和辈序 103

第三章 奉化县分水岗村文山胡氏分支 106

第一节 分支形成 106

第二节 步创新之路,享改革成果 106

第三节 英才辈出 107

第四章 象山县贤庠乡西山下村文山胡氏分支 109

第一节 西山下村胡氏分支简史 109

第二节 村地理位置及政区沿革 110

第三节 造亭建庙,留住乡愁 112

第四节 人文繁博,生活和美 113

第五节 文山胡氏历代分支简介 116

第六编 村居建设 117

第一章 村落建筑 117

第一节 民居的分布及结构 118

第二节 民居主要特色 124

第三节 新建民居 127

第二章 设施建设 127

第一节 古井月华清池 西林庙池 127

第二节 文山小学 128

第三节 文山公墓 128

第四节 老街集市 130

第五节 新街集市 131

第六节 道路改建 131

第七节 桥梁设施建设 132

第八节 新农村建设 135

第九节 集体积累 135

四、经济篇 138

第七编 农业经济 138

第一章 土地所有制的演变 139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39

第二节 农民土地所有制 140

第三节 土地集体(国营)所有制 141

第二章 粮食作物 142

第一节 面积与产量 142

第二节 耕作制度 143

第三节 肥料的种类与使用 145

第四节 水稻 148

第五节 大麦与小麦 154

第六节 杂粮 156

第三章 主要经济作物 157

第一节 油菜 157

第二节 草子种 158

第三节 席(蔺)草 159

第四节 棉花 160

第五节 蔬菜 160

第六节 瓜果 161

第四章 农机具推广及应用 162

第一节 老式农具农资 162

第二节 农具机械 163

第五章 农田水利建设 165

第一节 人工造田 165

第二节 整改农田 166

第三节 村外水利系统建设 166

第四节 村域内水利系统建设 167

第六章 畜、禽、蜂、水产饲养 168

第一节 畜 168

第二节 禽 170

第三节 蜂 171

第四节 水产 172

第七章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 173

第一节 农业技术推广站 173

第二节 农业机械管理站 174

第三节 畜牧兽医站 174

第四节 广播网络 175

第八章 农村经济管理 175

第一节 合作化时期 175

第二节 人民公社化时期 178

第三节 恢复乡(镇)时期 181

第九章 公社化时期社员生产、生活状况 188

第一节 队长职能 188

第二节 社员生产 189

第三节 社员外差 194

第四节 社员抗灾 195

第五节 社员“福利” 196

第六节 社员生活 197

第八编 工业经济 201

第一章 发展史略 201

第一节 旧时工业 201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产业发展 202

第三节 乡镇企业 203

第四节 民营企业 204

第二章 工业管理 209

第一节 经营管理 209

第二节 生产管理 210

第三节 财务管理 211

第九编 商业贸易 213

第一章 商贸集市 213

第一节 集市 213

第二节 店铺 215

第三节 服务性行业 218

第四节 流动经营 221

第五节 商旅 223

第二章 粮食购销 227

第一节 田赋征购 227

第二节 销售 228

第三节 粮站 230

第三章 集体化商贸 233

第一节 供销合作社 233

第二节 生产资料供应 234

第三节 生活资料供应 236

第四节 农副产品收购 238

第十编 金融、邮政、电力、交通 240

第一章 金融 240

第一节 货币 240

第二节 金融机构 242

第三节 民间金融 246

第二章 邮政电力 247

第一节 邮政 247

第二节 电信 249

第三节 电力 250

第三章 水陆交通 252

第一节 水路交通 252

第二节 陆路交通 253

第三节 公路建设 255

五、文卫、体育篇 258

第十一编 教育卫生 258

第一章 教育 258

第一节 旧时教育 258

第二节 学前教育 259

第三节 小学教育及其发展 259

第四节 中学教育 261

第二章 教育改革 262

第一节 学制 262

第二节 教育改革 263

第三节 学校撤并 263

第四节 勤工俭学 263

第五节 教育成果 264

第三章 医疗卫生 272

第一节 旧时卫生 272

第二节 爱国卫生运动 272

第三节 改善环境卫生 272

第四节 医疗机构沿革 272

第五节 合作医疗与医保 274

第十二编 文化体育 275

第一章 儒学文化 275

第一节 儒学形成 275

第二节 儒家学说的发展 276

第三节 作用与影响 276

第二章 民间习俗文化 277

第一节 习俗文化 277

第二节 1949年前文化活动 277

第三节 1949年后文化活动 278

第三章 体育活动 289

六、宗教篇 294

第十三编 宗教 294

第一章 佛教(释教) 294

第一节 流传 294

第二节 西林寺 295

第二章 道教 303

第一节 道教盛衰 303

第二节 教派 303

第三节 活动与影响 304

第三章 基督教 305

第一节 基督教传入 305

第二节 本地教派 306

第三节 茅山教堂 307

第十四编 崇拜 309

第一章 祀庙 309

第一节 祀庙的形成 309

第二节 祀庙活动 310

第三节 西林庙简介 312

第二章 崇拜与信仰 313

第一节 民间崇拜意识 313

第二节 民间信仰节 316

第三节 文山胡氏七月半放焰口和盂兰盆会 318

第四节 禁忌 319

第五节 祈福消灾 322

七、人文篇 326

第十五编 民情习俗 326

第一章 旧时民间习俗文化 326

第一节 生活习惯 326

第二节 四时八节习俗 328

第三节 喜庆习俗 333

第四节 丧葬习俗 336

第五节 其他习俗 337

第二章 谚语民谣 338

第一节 地域谚语 338

第二节 世俗谚语 341

第三节 隐喻(歇后语) 345

第四节 童谣民歌 346

第五节 地方语音浅释 353

第十六编 史话杂记 357

第一章 古村旧事 357

第一节 民国纪事 357

第二节 用工具杂记 358

第三节 小村记忆 368

第二章 民间故事 370

第一节 先祖故事 370

第二节 民间传说 374

第十七编 人物、景点、诗文 376

第一章 人物 376

第一节 先祖南宋垂名 376

第二节 近代、现代精英 378

第三节 人瑞录 384

第二章 景点简介 387

第一节 文山古八景 387

第二节 文山新八景 388

第三章 诗文 392

第一节 录文山胡氏宗谱古体诗 392

第二节 文山八景诗词新作 399

第三节 胡家坟村十二个月杂记竹枝词 404

第四节 村外景观诗 406

第五节 楹联 407

大事年记 414

后记 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