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8
1.2 文献综述 13
1.2.1 终身教育研究综述 13
1.2.2 学分银行研究综述 19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28
1.3.1 研究目的 28
1.3.2 研究内容 29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30
1.4.1 研究方法 30
1.4.2 技术路线图 31
1.4.3 创新之处 31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支撑 33
2.1 基本概念 33
2.1.1 终身教育 33
2.1.2 终身学习 35
2.1.3 学分银行 38
2.2 主要的理论支撑 39
2.2.1 终身教育思想 39
2.2.2 学分制理论 48
2.3 本章小结 52
第3章 国外学分银行现状及分析 53
3.1 欧盟的学分累积与转换系统ECTS 53
3.1.1 ECTS发展概况 53
3.1.2 ECTS的主要内容 54
3.2 英国的学分转换系统QCF 58
3.2.1 学分及学习单元 58
3.2.2 等级描述 59
3.2.3 资格种类 61
3.2.4 职业资格 63
3.3 加拿大学分转换系统BCTS 65
3.3.1 转换学分类型 65
3.3.2 学分认证和转换机构 67
3.4 现状分析 70
3.5 本章小结 71
第4章 国内学分银行现状及分析 72
4.1 浙江省慈溪市的市民学分银行 72
4.1.1 市民学分银行的基本概念 72
4.1.2 获取学分的途径 73
4.1.3 学分分类及管理 74
4.1.4 学分互认和转换 75
4.1.5 学分银行建构 76
4.2 北京市西城区学分银行认证体系建设 79
4.2.1 学分银行建设的基本框架 79
4.2.2 学分银行发展概况 81
4.3 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82
4.3.1 学分银行建设的基础 83
4.3.2 学分银行建设的过程 84
4.3.3 学分银行的专业及课程 85
4.3.4 学分银行的运行机制 86
4.4 现状分析 88
4.5 本章小结 89
第5章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学分银行因子分析 90
5.1 结构方程模型原理 90
5.2 研究设计 94
5.2.1 学分银行系统结构分析 94
5.2.2 构建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98
5.2.3 量表设计 100
5.2.4 样本来源 101
5.2.5 量表投放及回收 102
5.2.6 信度分析 103
5.2.7 效度分析 105
5.3 数据分析与建模 107
5.3.1 相关性分析 107
5.3.2 构建学分银行结构方程模型 112
5.3.3 学分银行模型拟合度比较与评价 114
5.3.4 学分银行结构方程模型与结果分析 118
5.4 学分银行因子间因果关系分析 120
5.4.1 模型假设 120
5.4.2 模型修正 121
5.4.3 模型结果分析 122
5.5 本章小结 122
第6章 学分银行学习成果框架及构建 124
6.1 学分银行资格框架 124
6.1.1 资格框架概述 124
6.1.2 资格框架的基本属性 126
6.2 学分银行学习成果框架 127
6.2.1 学习成果框架的提起 127
6.2.2 学习成果框架结构 128
6.2.3 学习成果框架要素及相互关系 129
6.3 学习成果框架构建 134
6.3.1 建立学习成果认证、转换的基础性框架 134
6.3.2 根据基础性框架,确定互认的学习成果 138
6.3.3 将行业细分至方向和职能 139
6.3.4 根据行业岗位职责和培训内容确定学习成果认证单元的基本要素 139
6.3.5 根据认证单元对学习成果进行比对以获得标准学分 140
6.3.6 在认证单元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转换规则 140
6.4 本章小结 141
第7章 以高尔夫行业为个案的学习成果认证及转换 142
7.1 高尔夫行业学习成果认证 142
7.1.1 高尔夫行业方向划分 142
7.1.2 认证单元矩阵 143
7.1.3 认证单元 145
7.2 高尔夫行业学习成果转换 201
7.2.1 学习成果比对 201
7.2.2 转换规则表 205
7.3 本章小结 208
第8章 结论及展望 209
8.1 研究结论 209
8.2 研究展望 210
参考文献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