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
1.1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2
1.1.1 国际贸易的产生 2
1.1.2 国际贸易的发展 2
1.2 国际贸易的作用 6
1.2.1 国际贸易与国家 6
1.2.2 国际贸易与企业 7
1.2.3 国际贸易与国民 7
1.3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8
1.3.1 国际贸易的种类 8
1.3.2 国际贸易的基本统计指标 13
本章小结 17
本章习题 17
本章实践 18
第2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19
2.1 国际分工 20
2.1.1 国际分工的含义与类型 20
2.1.2 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21
2.1.3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24
2.1.4 国际分工的制约因素 26
2.2 世界市场 28
2.2.1 世界市场的含义与作用 28
2.2.2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28
2.2.3 世界市场的国际价格机制 30
2.2.4 世界市场价格 31
2.2.5 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主要特征 32
2.2.6 世界市场的开拓 33
本章小结 36
本章习题 37
本章实践 37
第3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38
3.1 绝对优势理论 39
3.1.1 绝对优势理论产生的背景 39
3.1.2 绝对优势理论的界定 42
3.1.3 绝对优势理论的假设 44
3.1.4 绝对优势的衡量方法 44
3.1.5 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46
3.2 比较优势理论 46
3.2.1 比较优势理论产生的背景 47
3.2.2 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条件 47
3.2.3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 48
3.2.4 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 51
本章小结 54
本章习题 56
本章实践 56
第4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57
4.1 要素禀赋理论 58
4.1.1 要素禀赋理论的提出 58
4.1.2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概念 59
4.1.3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假设 62
4.1.4 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 63
4.1.5 对要素禀赋理论的简评 65
4.2 要素禀赋理论的扩展 65
4.2.1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66
4.2.2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68
4.2.3 雷布津斯基定理 69
4.3 要素禀赋理论的检验 71
4.3.1 里昂惕夫之谜 71
4.3.2 “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73
本章小结 76
本章习题 76
本章实践 76
第5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77
5.1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 78
5.2 新要素理论 78
5.2.1 理论内容 79
5.2.2 理论评价 80
5.3 产业内贸易理论 80
5.3.1 产业内贸易及产业内贸易指数 81
5.3.2 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 84
5.3.3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评价 85
5.4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86
5.4.1 技术差距论 86
5.4.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88
5.4.3 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及国际贸易 89
5.4.4 理论评价 90
5.5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90
5.5.1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91
5.5.2 优势产业阶段理论 94
5.5.3 创新机制理论 95
5.5.4 产业聚集理论 95
5.5.5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意义 97
本章小结 99
本章习题 100
本章实践 100
第6章 世界市场与贸易条件 101
6.1 世界市场与世界市场价格 102
6.1.1 世界市场的形式与作用 102
6.1.2 世界市场价格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108
6.2 贸易条件 111
6.2.1 贸易条件的含义 111
6.2.2 贸易条件的种类 111
6.2.3 贸易条件决定的相关理论 113
6.2.4 贸易条件的变动 115
本章小结 121
本章习题 121
本章实践 122
第7章 国际贸易政策 123
7.1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124
7.1.1 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和构成 124
7.1.2 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形式及选择依据 125
7.2 重商主义理论 125
7.2.1 重商主义理论产生背景 125
7.2.2 重商主义理论内容 125
7.2.3 重商主义贸易政策主张 126
7.2.4 对重商主义的评价 126
7.3 自由贸易政策 127
7.3.1 自由贸易政策产生背景 127
7.3.2 自由贸易政策的主要表现 127
7.3.3 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及简要评价 129
7.4 保护幼稚产业贸易理论及政策 129
7.4.1 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思想简介 129
7.4.2 李斯特的保护幼稚产业理论及政策 130
7.5 超保护贸易理论与政策 134
7.5.1 超保护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 134
7.5.2 超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134
7.5.3 超保护贸易理论的政策主张及特点 135
7.5.4 对超保护贸易理论的评价 136
7.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贸易政策 136
7.6.1 战后主要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 136
7.6.2 战后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简介 141
本章小结 144
本章习题 145
本章实践 145
第8章 关税 146
8.1 关税概述 147
8.1.1 关税的定义 147
8.1.2 关税的特点 147
8.1.3 关税的分类 148
8.1.4 关税的征收和作用 153
8.2 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 155
8.2.1 关税经济效应的局部均衡分析 156
8.2.2 关税经济效应的一般均衡分析 160
8.3 关税的衡量 162
8.3.1 关税的“高度” 162
8.3.2 名义税率与有效税率 163
8.3.3 关税结构 164
本章小结 166
本章习题 167
本章实践 167
第9章 非关税壁垒 168
9.1 非关税壁垒概述 169
9.1.1 非关税壁垒的概念及其特点 169
9.1.2 非关税壁垒的分类 170
9.1.3 非关税壁垒的发展趋势 170
9.2 非关税壁垒的主要种类 171
9.2.1 进口配额制 171
9.2.2 “自动”出口配额制 172
9.2.3 进口许可证制 173
9.2.4 外汇管制 174
9.2.5 进出口国家垄断 175
9.2.6 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 175
9.2.7 各种国内税 176
9.2.8 最低限价与禁止进口 176
9.2.9 进口押金制 177
9.2.10 海关估价制度 177
9.2.11 技术性贸易壁垒 177
9.2.12 绿色壁垒 179
9.2.13 社会壁垒 181
9.2.14 动物福利壁垒 181
9.3 配额的经济效应分析 182
9.3.1 绝对配额的经济效应分析:小国情况 182
9.3.2 绝对配额的经济效应分析:大国情况 184
9.3.3 进口配额与进口关税的经济效应比较 185
9.3.4 “自动”出口限制的经济效应分析 186
本章小结 188
本章习题 188
本章实践 188
第10章 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 189
10.1 出口信贷 190
10.1.1 出口信贷的内涵 190
10.1.2 出口信贷的形式 191
10.1.3 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 192
10.2 出口补贴 194
10.2.1 出口补贴及其形式 194
10.2.2 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分析 195
10.3 倾销 196
10.3.1 商品倾销 196
10.3.2 外汇倾销 198
10.4 其他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 199
10.4.1 出口价格支持 199
10.4.2 促进出口的组织措施 200
10.4.3 经济特区 201
本章小结 204
本章习题 205
本章实践 205
第11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206
11.1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207
11.1.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 207
11.1.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兴起与发展 207
11.1.3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 209
11.1.4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11
11.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分析 212
11.2.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 213
11.2.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 215
11.3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217
11.3.1 欧盟 217
11.3.2 其他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219
本章小结 227
本章习题 227
本章实践 228
第12章 世界贸易组织 229
12.1 世界贸易组织的概述 230
12.1.1 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生 230
12.1.2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职能 232
12.1.3 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机制 233
12.2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争端解决机制 237
12.2.1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237
12.2.2 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 242
12.3 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246
12.3.1 中国复关入世的背景 246
12.3.2 中国复关入世的三原则 246
12.3.3 中国复关入世的主要进程 247
12.3.4 入世后中国的权利和义务 249
本章小结 252
本章习题 252
本章实践 253
第13章 国际服务贸易 254
13.1 国际服务贸易概述 255
13.1.1 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及特征 255
13.1.2 国际服务贸易的产生及发展 256
13.2 国际服务贸易的分类 260
13.2.1 民间分类 260
13.2.2 世界贸易组织分类 262
13.2.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类 264
13.3 国际技术贸易 265
13.3.1 技术和技术贸易的有关概念 265
13.3.2 国际技术贸易的特点 265
13.3.3 国际技术贸易的形式 266
13.3.4 国际技术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268
本章小结 271
本章习题 272
本章实践 272
参考文献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