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红十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柏秋主编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212022667
  • 页数:77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切入历史学、社会学视角,透视红十字会与中国社会的互动关系,通过对红十字会从事的战地救护、赈济灾民、公益事业、国际援助、社会服务等人道主义活动及其社会影响的条分缕析,揭示“红十字精神”的深刻内涵。

序&钱信忠 1

前言&孙柏秋 1

第一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红十字的起源 1

第一节 杜南精神的“东渐” 1

一、亨利·杜南:红十字运动之父 1

二、《索尔弗利诺回忆录》:红十字运动的源头 2

三、杜南精神的“东渐” 9

第二节 从中国救济善会到上海万国红十字会 13

一、中国救济善会:红十字会的先声 13

二、日俄战争与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 16

三、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 20

第三节 初建功勋 23

一、筹款募捐 23

二、“出险”行动 26

三、赈济灾民 29

第二章 辛亥战时的“救伤葬亡” 33

第一节 辛亥革命前的中国红十字 33

一、结万国红十字会之会局,巩中国红十字会之初基 33

二、并非首任会长的中国红会先师吕海寰 36

三、盛宣怀与大清红十字会 41

第二节 “发轫于俄日之战,而大彰于武汉之师”——辛亥战时的“救伤葬亡” 46

一、辛亥革命爆发与红会万国董事会组建 46

二、救伤葬亡,仁声卓著 50

三、善功所及 55

第三节 相得益彰:红十字与赤十字 57

一、留日医药学界红十字团及其他 57

二、张竹君与中国赤十字会 60

三、慈航同济,共纾国难 64

第三章 在纷乱的年代里 68

第一节 “统一大会”前后 68

一、“立案”之请 68

二、万国董事会解散和首届会员大会召开 71

三、“统一”大会 74

第二节 “二次革命”中的人道救援 77

一、救护行动的展开 77

二、出险与瘗亡 83

三、赈济难民 87

第三节 硝烟中的救护神 91

一、红十字在1914年 91

二、在“护国”之役中 98

三、从“护法”到“北伐” 101

第四节 雪中送炭 情暖人间 110

一、水灾的救济 111

二、旱灾的救济 117

三、其他灾患的救济 125

第四章 十五年间——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红十字 130

第一节 另换一番新气象,重开一个新纪元 130

一、抗战初期的救护行动 130

二、另换一番新气象,重开一个新纪元 134

三、“应变”举措 137

第二节 救护总队的光辉业绩 141

一、危难之秋 141

二、救护总队长林可胜 143

三、责无旁贷 146

四、第九大队与湘北会战 153

五、域外救护 161

六、军医的摇篮: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 166

第三节 在敌后战场 168

一、“歧路”先锋:第23医疗队在陕北 168

二、人道与人情的风景线 174

第四节 一曲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的颂歌 183

一、“为支援中国抗战” 183

二、国际医疗队的中国之旅 187

三、不朽的丰碑 189

第五节 乱世真情 192

一、赈灾济众 193

二、战中恤难 197

三、医疗卫生与社会服务 204

第五章“复员时期”的中国红十字 210

第一节 抗战胜利与红会“复员” 210

一、服务社会,博爱人群——红会工作重心的转移 210

二、重新奠基的努力:组织与会务调整 216

三、征募运动的推广 221

第二节 红会的新兴事业——红十字青少年组织 228

一、红十字青少年运动的缘起 228

二、红十字青年服务团 233

三、试办红十字少年会 238

第三节 社会服务新园地 242

一、儿童营养站:献给孩子们的爱 242

二、时代新知之源:图书阅览室与流动图书供应站 247

三、留住光明:沙眼防治所 251

第四节 救济与救护——传统工作的延续 256

一、施医给药:红十字会平民诊疗 256

二、济危救困——红十字会灾变救济与冬令救济 262

三、内战中的红十字旗帜 268

第六章“新的转变 新的开始” 274

第一节 “改组”——历史性的转折 274

一、众望所归盼“新生” 274

二、同心协力商改组 278

三、新中国首任红会会长李德全 283

第二节 群众性医防服务别开生面 288

一、深受农民欢迎的“农村巡回医防服务队” 289

二、活跃在治淮工地上 294

三、多彩的画卷 298

第三节 国际医防服务队纪实 301

一、国际医防服务队的组织经过 301

二、欢送光荣的队伍赴朝 304

三、国际医防服务队在朝鲜 309

四、载誉凯旋 312

五、最崇高的荣誉 316

第四节 架起中日友谊之桥的访问 319

一、背景——协助日侨归国的人道之举 320

二、历时20个月的“邀请” 323

三、欢迎活动盛况空前 327

四、成功的访问,共同的心声 330

第七章 寒冬过后是春天 333

第一节 在困境中求生存 333

一、“红色风暴,”冲击波 333

二、国内工作不堪回首 336

三、国际工作在“维持”中跋涉 340

第二节 中国红十字事业的春天 347

一、“拨乱反正”与国内工作的恢复 347

二、“三大”的召开 350

三、红会工作的新局面 352

第三节 跨越国界的情谊 357

一、安置印支难民 357

二、“为了非洲的旱灾灾民” 361

三、凝聚国际友谊的大厦 365

第八章“四大”以来 369

第一节 “四大”:新的起点 369

一、“四大”的召开 369

二、“人道主义”宗旨的确立 371

三、红会性质的新内涵 374

第二节 红会事业的“中国特色” 375

一、“五大”:继往开来 375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红十字事业 378

三、宏伟蓝图 381

第三节 不断创建精神文明亮点 385

一、红十字与精神文明建设 385

二、春天的盛典——中山慈善万人行 387

三、多彩的红十字 392

四、云曙碧精神 396

第四节 依法建会:历史性的跨越 403

一、红会法:时代的呼唤 403

二、红会法的内涵 407

三、“六大”:中国红十字运动史上的里程碑 412

第五节 打破40年“坚冰”实现海峡两岸沟通 420

一、海峡深千尺,不及两岸骨肉情 420

二、查人转信——红十字致力海峡两岸传情 423

三、两岸红十字会长历史性会晤 428

四、“金门协议” 432

五、曲折的台湾之行 438

六、“一次成功的交流”——孙柏秋首次率团访台 443

七、希望的未来 449

第九章“三大”工程 456

第一节 完善自我的努力 456

一、“三大”工程的由来 456

二、“事预则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成立 458

三、未雨绸缪——备灾救灾中心的建设 464

第二节 风雨同舟——救援工程 470

一、’91特大水灾——红会救灾规模空前 470

二、情系灾区——94赈灾片断 487

三、爱心谱写丽江情 496

四、当地震发生后 500

五、红十字:’98抗洪再建功勋 506

六、雪中送炭,真情融入新世纪 516

第三节 生命工程——关爱人的生命 522

一、让生命把握在自己手中——卫生救护网络建设 523

二、情系血液事业 533

三、骨髓移植开先河 548

四、参与艾滋病防治,关爱艾滋病患者 554

五、倡导“最后的奉献” 558

六、“’97复明行动” 563

七、“生命的卫士”——王琇瑛、姜健志略 566

第四节 爱心工程——爱的奉献 576

一、爱心暖“夕阳” 577

二、“助残”行动见真情 581

三、让孤儿拥有“母爱” 585

四、“博爱送万家” 596

五、司堃范:为老年人献爱心 596

第十章 中国红十字文化事业 600

第一节 报刊——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喉舌 600

一、《新中国红十字》 600

二、从《中国红十字》到《博爱》 604

三、《中国红十字报》:走在洒满人道主义阳光的道路上 607

第二节 多彩的宣传 款款的情意 610

一、在红十字电影节上 610

二、丹青巧绘红十字,诗情画意颂人道 614

三、纪念,为了事业的永恒——建会80·90周年纪念活动侧记 618

第三节 相约“五·八” 624

一、“五·八”世界红十字日的由来 624

二、世界红十字日主题 626

三、“五·八”在中国 628

第十一章 在国际历史舞台上 639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外事活动 639

一、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国际红十字的会议上 639

二、“第一个合法席位” 641

三、震动世界的“退场风波” 646

四、发展与各国的友谊 649

第二节 亚太区域大会与《北京宣言》 655

一、外事繁忙的1980年 655

二、谭云鹤副会长当选协会副主席 657

三、亚太区域大会与《北京宣言》 660

第三节 通向世界的桥梁 665

一、广泛开展双边外交与首次出访韩国 665

二、相互援助,共同发展 670

三、不负众望 677

四、跨世纪的承诺 684

附录一:中国红十字会百年大事记 689

附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 728

附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 733

附录四:中国红十字会红十字标志标明性使用规定 738

附录五:中国红十字会章程 741

附录六:中国红十字会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救助规则 751

附录七:中国红十字会募捐和接受捐赠工作条例 756

附录八: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章程 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