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1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推进 1
二、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法律保障 6
三、文化产业法律服务的范畴 7
四、文化产业法律服务的过程 9
第二章 文化产业的立法服务 13
一、加强文化产业立法的重要性 13
二、美国文化产业立法状况 13
三、日本文化产业立法状况 15
四、韩国文化产业立法状况 18
五、法国文化产业立法状况 19
六、我国文化产业立法现状 20
七、我国高度重视健全文化产业立法 22
八、我国健全文化产业立法的基本原则 24
九、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立法基本思路 29
第三章 文化产业的行政执法与普法服务 33
一、文化产业行政执法的含义 33
二、当前我国文化产业行政执法概况 34
三、我国文化产业行政执法的理念偏差 35
四、我国文化产业行政执法的现实矛盾 36
五、内地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统一 36
六、普法宣传的重要性 37
七、文化产业普法宣传的特殊意义 38
八、我国文化产业普法宣传进程 41
九、文化产业普法宣传的重点人群 42
十、文化部门的文化产业普法宣传 44
十一、当前文化产业普法的难点及对策 46
第四章 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法律服务 49
一、市场化法律服务基本特征 49
二、文化产业预防性法律服务 52
三、文化产业中的市场主体法律服务 56
四、文化投资与企业设立的法律服务 57
五、我国内地传媒国际融资的政策框架 62
六、文化企业运行过程的法律服务 64
第五章 文化消费者权益法律服务 72
一、文化产业关涉公民文化权利实现 72
二、文化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的范畴 73
三、文化多样性的法律保护 75
四、公众获得公共文化服务的法律保障 76
五、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免费开放 78
六、文化产业服务中的双倍赔偿 79
七、消费者的网络隐私权保护 80
八、文化商品、服务的精神损害赔偿 84
九、文化消费者的法律风险警示 85
第六章 文化产业商品权益法律服务 88
一、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重要意义 88
二、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基本内涵 89
三、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现状 90
四、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对策 92
五、文化商品保护完整性 93
六、文化商品的不可复制权 94
七、文化商品不得用于营利目的 95
八、消费者不得自行在网络上传播文化作品 96
九、知识产权权利主体的确立与变更 96
十、知识产权权利穷尽保护原则 97
十一、文化商品与服务的驰名商标申报 98
十二、文化企业如何利用规则赢得授权 100
十三、文化经营活动中自觉购买知识产权 102
第七章 文化产业引进与文化安全 105
一、我国文化产业引进发展要素的必要性 105
二、文化交流中的国家文化安全 105
三、国家文化安全保护的国际法依据 108
四、自由贸易规则对文化例外的反拨 110
五、“入世”承诺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影响 111
六、文化引进与文化安全的契合 114
七、文化资本引进的法律框架 116
八、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财政资助 117
九、文化产业技术性要素的引进 118
十、文化产业中人才引进的法律问题 118
第八章 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法律服务 120
一、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政策演变轨迹 120
二、我国文化“走出去”工程的内涵解读 123
三、文化“走出去”进程中的法律服务 123
四、文化“走出去”政策向法律转化 124
五、我国政策向法律的转化路径 125
六、文化“走出去”工程国内立法框架 126
七、文化“走出去”的地方立法重点 129
八、优化我国文化“走出去”的国际法律环境 131
九、文化贸易全球性国际协定框架 133
十、文化“走出去”的双多边协定订立 135
十一、文化“走出去”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防范 137
十二、文化“走出去”的知识产权风险防范 139
十三、文化“走出去”法律服务队伍的构建 142
十四、文化“走出去”市场化法律服务的基本内容 144
十五、市场化法律服务的主要方式 146
十六、文化企业跨国并购中的尽职调查 148
第九章 文化产业争端解决法律服务 150
一、文化产业的补救性法律服务 150
二、著作权侵权的认定 150
三、著作权侵权的抗辩事由 151
四、专利侵权与抗辩 153
五、商标侵权与抗辩 156
六、驰名商标的司法认定 158
七、知识产权诉讼中索赔金额的确定 159
八、知识产权诉讼手段的使用 161
九、知识产权行政诉讼 163
十、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 165
第十章 文化产业犯罪及其防治 168
一、文化产业犯罪的主要类型 168
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刑法规定 169
三、现阶段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特点 171
四、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刑事自诉 172
五、信息传播活动中的犯罪 175
六、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特性犯罪 176
七、文化产业犯罪的防治 177
主要参考资料 182
后记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