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编辑理念与技巧 修订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任远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4355706
  • 页数:38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电视编辑;电视传媒的特性;抵制电视低俗化;电视制作方式;数字编辑制作;两种影像语言;摄像机——人的视线的延伸;连续构成——康迭尼;对列构成——蒙太奇句型等。

第一章 什么是电视编辑 1

一、电视编辑的任务 1

二、电视编辑工作的特点 6

三、怎样当好电视编辑 10

第二章 电视传媒的特性 14

一、研究电视传媒特性的意义和出发点 14

二、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结合 15

三、电视手段的兼容性 17

四、电视演播的现场性 18

五、电视观众的深度参与性 21

六、电视对现实生活的逼视性 23

七、观众收视的随意性 24

第三章 抵制电视低俗化 26

一、关于我国电视低俗化的评析 29

二、低俗化的认识根源 32

三、摆正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35

四、抵制广播电视低俗化是长久的战略性任务 37

第四章 电视制作方式 39

一、实况直播 39

二、电视影片制作 42

三、录像制作 50

第五章 数字编辑制作 59

一、非线性编辑 60

二、虚拟演播室 65

第六章 两种影像语言 72

一、两种影像语言产生的由来 75

二、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 76

三、长镜头的表现力 82

四、蒙太奇的造型表意效果 87

第七章 摄像机——人的视线的延伸 90

一、镜头的视野——角度和景别 90

二、拍摄术语 95

三、摄像机运动 102

第八章 连续构成——康迭尼 113

一、什么是“连续构成” 113

二、时间的连续构成 114

三、地点的连续构成 115

四、动作的连续构成 116

第九章 对列构成——蒙太奇句型 137

一、对列组接的作用 137

二、蒙太奇定义与分类 141

三、用镜头造句 148

四、蒙太奇句型 150

第十章 合理组接镜头的条件 156

一、画面剪辑工作的任务 156

二、合理组接镜头的条件 157

第十一章 蒙太奇的剪接点 167

一、剪辑的逻辑性与节奏性 167

二、剪接点的选择 168

三、剪接率和蒙太奇节奏 179

第十二章 连续构成的剪辑 182

第十三章 电视片的节奏 197

一、镜头长度和感染力 197

二、影视剪接的“震惊感” 201

三、影视节奏的生成和表现 206

第十四章 场景过渡的手段 213

一、技巧画面的转场 213

二、无技巧剪接的转场 219

第十五章 声音支撑时空连续 230

一、声音的功能 231

二、内现、外现声音和同步、非同步声 235

第十六章 声音的录制 237

一、自然音响的录制 237

二、声音的种类 248

三、解说词录制 249

四、摄影机的噪音 250

第十七章 电视采访 253

一、怎样进行电视采访 253

二、拍摄现场的组织工作 256

三、电视记者出镜采访和报道 259

第十八章 镜头前的访谈 264

一、电视访谈的界定 265

二、收视情境下的人际传播 267

三、收视情境下的人际传播特点 272

四、收视情境下的人际传播策略 284

五、收视情境下的人际传播效果分析 286

第十九章 电视新闻编辑 291

一、电视新闻的内容 291

二、电视新闻的特点 292

三、电视新闻的类型与演播 294

第二十章 包裹式新闻编排 296

一、包裹式新闻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 298

二、包裹式新闻的种类和形式 300

三、包裹式新闻编排的优点 305

第二十一章 电视新闻杂志节目 320

一、屏幕上的《60分钟》 322

二、《60分钟》节目形态分析 323

三、《60分钟》的报道特点 325

四、镜头观念——受众至上,以人为本 327

五、镜头前的提问技巧 328

六、报道风格 329

第二十二章 纪录片编辑 335

一、纪录片定义 335

二、想象和补拍 339

三、纪录片的体裁 340

四、主线、细节、悬念、高潮 341

五、两种创作倾向 343

六、纪录片的叙述与描写 344

第二十三章 电视教育节目的编导 348

一、电教节目和心理学 348

二、电教节目的类型 351

三、电教节目的特技运用 353

第二十四章 电视节目的策划与管理 361

一、策划的含义 361

二、策划与计划、策略 362

三、节目策划的主要因素 363

四、理论滋润着灵感 365

五、节目管理与总编室 369

第二十五章 电视栏目及频道形象设计 374

一、追求意境美 375

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376

三、地域文化,民族特色 377

四、写实和抒情 377

后记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