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11
第一编 行政建置第一章 位置 境域 53
第一节 地理位置 53
第二节 境域面积 53
第二章 建置沿革 53
第一节 县置沿革 53
第二节 县域变迁 56
第三章 行政区划 58
第一节 元、明、清时期区划 58
第二节 民国时期区划 59
附:民国30年陆良县政区图 6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区划 61
第四节 区(镇)简介 63
第二编 自然环境第一章 地质 地貌 67
第一节 地质 67
第二节 地貌 68
第三节 矿藏 70
第二章 气候 物候 72
第一节 日照 73
第二节 气温 74
第三节 降水 76
第四节 蒸发 77
第五节 风 79
第六节 物候 80
第三章 水文 84
第一节 地表水 84
第二节 地下水 88
第四章 土壤 植被 89
第一节 土壤 89
第二节 植被 93
第五章 生物资源 96
第一节 野生植物 96
第二节 野生动物 99
第六章 自然灾害 100
第一节 地震 100
第二节 气候灾害 103
第三编 人口简述 113
第一章 人口发展 114
第一节 历代人口 114
第二节 人口变动 116
第三节 人口密度、分布 119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28
第一节 民族 128
第二节 年龄 128
第三节 性别 130
第四节 文化 132
第五节 职业 133
第六节 家庭、婚姻、生育 133
第七节 平均预期寿命 134
第三章 计划生育 135
第一节 计划生育机构 135
第二节 宣传教育 135
第三节 技术队伍 136
第四节 节育、绝育 137
第四编 综合经济第一章 经济结构 141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141
第二节 产业结构 143
第三节 流通结构 145
第二章 经济指标 146
第一节 经济发展 146
第二节 经济效益 153
第三章 国民收入与分配 156
第一节 国民收入 156
第二节 投资建设 158
第四章 人民生活 159
第一节 收入水平 159
第二节 消费水平 161
第三节 居住水平 162
第五章 经济管理 162
第一节 计划管理 163
第二节 综合经济管理 167
第五编 农牧渔业简述 171
第一章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 172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72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74
第三节 农业互助合作 176
第四节 人民公社 177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178
第二章 农业生产 179
第一节 农田建设 179
第二节 农具农机 180
第三节 农作物 182
第四节 农业技术 189
第五节 蚕桑业 195
第三章 畜禽生产 198
第一节 饲养 198
第二节 品种改良 202
第三节 疫病防治 203
第四章 渔业 204
第一节 水域 204
第二节 鱼类资源 206
第三节 养殖 207
第四节 捕捞 208
第五章 农业机构 209
第一节 农牧渔业局沿革 209
第二节 农牧渔业局所属单位 209
第三节 陆良国营华侨农场 210
第六编 林业简述 217
第一章 森林面积与分布 217
第一节 用材林 217
第二节 经济林类 218
第二章 山林权属 220
第一节 私有山林 220
第二节 公有、集体所有山林 220
第三章 植树造林 222
第一节 采种、育苗 222
第二节 造林 223
第四章 森林保护 228
第一节 护林防火 228
第二节 制止滥伐 229
第三节 制止毁林开荒 230
第四节 防止病虫害 231
第五章 资源利用与管理 232
第一节 采伐 232
第二节 林业管理机构 233
第七编 水利简述 237
第一章 水资源与洪旱灾 238
第一节 河流 238
第二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 240
第三节 洪涝旱灾与抗灾纪实 242
第二章 治理老盘江 243
第一节 修筑新坝 243
第二节 修建杜公河 244
第三节 炸开西桥滩阻 244
第四节 窑上截弯 245
第五节 开阎芳河排涸中原泽 246
第六节 垦殖“荒海”筑圩扩田 246
第三章 开挖新盘江 247
第一节 筹备 248
第二节 主体工程 248
第三节 配套设施工程 250
第四节 工具改革、物资、经费 252
第五节 新盘江抢险与整修 252
第六节 老盘江运用 253
第四章 蓄水工程 253
第一节 中型水库 253
第二节 小(一)型水库 258
第三节 小(二)型水库 262
第四节 坝塘、人畜饮水 268
第五章 排灌设施 271
第一节 人力提水 271
第二节 机电排灌 271
第三节 喷灌 272
第六章 水利管理与综合经营 272
第一节 水利管理机构 272
第二节 灌溉管理 273
第三节 综合经营 274
第八编 工业简述 279
第一章 经营体制 280
第一节 个体手工业 280
第二节 私营、公私合营企业 281
第三节 城镇集体工业 281
第四节 国营工业 281
第五节 乡镇企业 282
第二章 农机农具 288
第一节 生产与维修 288
第二节 管理体制与工厂选介 289
第三章 电力 290
第一节 火力发电 290
第二节 变电站 291
第三节 水力发电 292
第四节 用电 293
第五节 电力管理 294
第四章 化工 297
第一节 化肥 297
第二节 烧碱、氯气 301
第三节 塑料制品 301
第五章 建材 301
第一节 水泥与水泥构件 301
第二节 砖瓦、石灰、碎石 303
第六章 造纸 印刷 304
第一节 造纸 304
第二节 印刷 306
第七章 纺织 缝纫 皮革 307
第一节 纺织 307
第二节 缝纫 309
第三节 皮革、机绣 310
第八章 五金 编织 311
第一节 五金制品 311
第二节 竹木、陶器等 312
第九章 食品 314
第一节 粮食加工 314
第二节 油脂加工 315
第三节 糖食品加工 316
第四节 米线加工 316
第五节 酶制剂 317
第六节 酿酒、酱菜 317
第十章 矿业 318
第一节 铁矿 318
第二节 煤 318
第三节 铅、锌、硫磺 319
第十一章 工业管理机构与驻陆厂 319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319
第二节 驻陆厂简介 320
第九编 交通 邮电简述 325
第一章 交通 326
第一节 驿道 326
第二节 县内道路 326
第三节 公路 327
第四节 水路交通 333
第五节 桥梁 334
第六节 运输 339
第二章 邮电 342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42
第二节 邮政 344
第三节 电信 351
第十编 商业简述 359
第一章 经营体制 360
第一节 私营商业 360
第二节 国营商业 361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 361
第四节 合作店、组 363
第五节 个体商业 363
第六节 联营 364
第七节 集市贸易 365
第二章 生产资料购销 367
第一节 金属材料购销 367
第二节 机电设备购销 367
第三节 建筑材料购销 367
第四节 化工原料购销 368
第五节 石油、煤购销 369
第六节 化肥、农药购销 370
第七节 小农具、耕畜、薄膜购销 372
第三章 农副产品购销 374
第一节 农副产品采购 374
第二节 土特产品购销 376
第三节 副食品购销 379
第四章 日用工业品购销 384
第一节 百货、针织、文化用品 384
第二节 五金、交电 386
第五章 饮食 服务 388
第一节 饮食 388
第二节 服务 389
第六章 对外贸易 390
第一节 出口商业 390
第二节 经营方式 393
第七章 商业机构 394
第一节 商业局 394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 396
第三节 物资公司 396
第四节 对外经济贸易公司 396
第十一编 粮油简述 399
第一章 粮油购销 400
第一节 粮油征购 400
第二节 粮油供销 405
第三节 价格 409
第二章 储运 411
第一节 仓储 411
第二节 调运 415
第三章 粮油加工 417
第一节 粮食加工 417
第二节 油脂加工 418
第三节 饲料生产 418
第四章 粮油管理 420
第一节 经营管理 420
第二节 粮油管理机构 422
第十二编 工商 物价简述 425
第一章 工商 425
第一节 市场管理 425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428
第三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 429
第四节 合同、商标、广告管理 430
第五节 计量管理 431
附:工商团体组织 432
第二章 物价 432
第一节 物价管理 432
第二节 物价变化 433
第三节 物价调整 439
第四节 物价监督检查 440
第十三编 财政 税务简述 445
第一章 财政收入 447
第一节 民国时期税捐 447
第二节 建国后财政收入 449
第二章 财政支出 456
第一节 民国时期支出 456
第二节 建国后财政支出 456
第三章 财税管理 460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60
第二节 管理体制 461
第三节 监督与征管 462
第十四编 金融简述 467
第一章 金融组织 467
第一节 民国时期金融概况 467
第二节 建国后金融机构 468
第二章 货币 469
第一节 演变 469
第二节 流通 471
第三章 存款 贷款 473
第一节 存款 473
第二节 贷款 475
第四章 保险 国库 480
第一节 保险 480
第二节 国库 481
第五章 金融管理 483
第一节 货币管理 483
第二节 拨款管理 485
第三节 转帐结算 485
第十五编 城乡建设简述 489
第一章 县城建设 490
第一节 城池 490
第二节 市政建设 494
第三节 公共建设 497
第四节 房屋建设 500
第二章 村镇建设 504
第一节 集镇 504
第二节 乡村 508
第三章 建筑 511
第一节 设计管理 511
第二节 队伍、技术 512
第四章 环境保护 513
第一节 环境污染 513
第二节 防治污染 515
第五章 城乡建设管理 516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16
第二节 总体规划 517
第三节 建设管理 519
第十六编 党派群团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523
第一节 县委 523
第二节 基层党委 527
第三节 党支部 528
第四节 党员状况 530
第五节 党代会 532
第六节 宣传教育 533
第七节 纪检 537
第八节 统一战线 540
第九节 信访 542
第十节 保密 544
第十一节 落实政策 545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546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陆良县党部 546
第二节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陆良分团 547
第三章 群众团体 547
第一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陆良县委员会 547
第二节 工会 552
第三节 妇联 557
第四节 农会 560
第五节 科协 562
第十七编 政权 政协第一章 政权机关 565
第一节 元、明、清政权 565
第二节 民国政权 566
第三节 人民政府 569
第二章 权力机关 576
第一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576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 582
第三章 人民政协 588
第一节 政协委员会 588
第二节 政协常务委员会 589
第三节 政协主要工作 590
第十八编 公安 检察 法院 司法第一章 公安 595
第一节 机构 595
第二节 剿匪 镇压反革命 596
第三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 597
第四节 禁烟 禁赌 597
第五节 打击刑事犯罪 598
第六节 看守 劳改 599
第七节 治安行政管理 600
第八节 消防 603
第二章 检察 603
第一节 机构 603
第二节 刑事检察 604
第三节 经济检察 606
第四节 法纪检察 607
第五节 监所检察 607
第三章 法院 608
第一节 机构 608
第二节 审判制度 609
第三节 刑事审判 610
第四节 民事审判 611
第五节 经济审判 612
第六节 申诉复查 613
第四章 司法行政 613
第一节 机构 613
第二节 人民调解 614
第三节 法制宣传 615
第四节 律师 616
第五节 公证 616
第十九编 军事第一章 建制 621
第一节 武装机构 621
第二节 兵役兵制 623
第二章 武装 627
第一节 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地方武装 627
第二节 革命武装 629
第三章 民兵 632
第一节 民兵组织 632
第二节 军事训练 633
第三节 政治教育与参加建设 634
第四节 战备支前 635
第四章 驻军 636
第一节 民国时期驻军 636
第二节 建国后驻军 636
第五章 战事记略 637
第一节 明、清战事 637
第二节 民国战事 638
第三节 革命武装斗争战事记略 639
第四节 建国初期战事 645
第六章 人民防空 646
第一节 防空组织 646
第二节 防空工程设施 646
第三节 防空演习 646
第二十编 民政简述 651
第一章 优抚 652
第一节 抚恤 652
第二节 优待 653
第三节 拥军优属 657
第四节 安置 658
第二章 救灾救济 659
第一节 救灾 659
第二节 社会救济 662
第三章 社会福利 665
第一节 福利院 665
第二节 收容遣返 666
第三节 移民安置 667
第二十一编 人事劳动第一章 机构 编制 671
第一节 机构 671
第二节 编制 671
第二章 干部 671
第一节 干部状况 671
第二节 干部管理 677
第三节 干部制度 680
第三章 工人 682
第一节 工人队伍 682
第二节 职业培训 683
第三节 用工制度 684
第四章 工资 劳保 福利 685
第一节 工资 685
第二节 劳动保护 688
第三节 福利 689
第五章 劳动就业 690
第一节 就业安置 690
第二节 精简安置 690
第三节 知识青年安置 691
第四节 劳动服务公司 692
第二十二编 教育简述 695
第一章 普通教育 696
第一节 私塾 义学 书院 696
第二节 幼儿教育 698
第三节 小学教育 699
附:文化、棠梨、格德小学简介 702
第四节 中学教育 708
附:陆良第一、第二中学简介 711
第五节 教学研究 713
第六节 招生考试 715
第二章 专业教育 716
第一节 专业学校 716
第二节 职业学校 717
第三章 成人教育 718
第一节 扫盲教育 718
第二节 职工教育 720
第四章 教师队伍 721
第一节 师资 721
第二节 培训 723
第五章 教育经费与设备 725
第一节 教育经费 725
第二节 群众集资办学 727
附:这里,最好的房子是学校——陆良县群众办学见闻 728
第三节 校舍设备 731
教育行政机构 732
第二十三编 科学技术简述 737
第一章 科技组织、活动 737
第一节 科技组织 737
第二节 科技队伍 741
第三节 科普活动 742
第二章 群众性科技活动 743
第一节 技术革新 743
第二节 先进技术推广应用 744
第三节 民间发明创造 745
第三章 专业性科研与推广 747
第一节 农业资源普查与区划 747
第二节 农业科技 749
第三节 机械化育秧厂和水稻机械化栽培的试验 753
第四节 水库病险处理新技术 754
第五节 工业技术 754
第六节 卫生医疗技术 755
第七节 气象与地震测报 756
第八节 科技成果 757
第二十四编 文化简述 763
第一章 文化机构、设施 764
第一节 行政机构 764
第二节 文化设施 764
第二章 文学艺术 770
第一节 文艺创作 770
第二节 民间文艺 775
第三章 文物 胜迹 777
第一节 文物 777
第二节 胜迹 783
第四章 广播 电视 785
第一节 广播 785
第二节 新闻报道 788
第三节 电视录像 789
第二十五编 医药卫生简述 793
第一章 机构设置 794
第一节 卫生局 794
第二节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794
第三节 卫生防疫站 794
第四节 妇幼保健站 795
第五节 卫生工作者协会 795
第二章 医疗 796
第一节 县级医院 796
第二节 区级医院 801
第三节 乡村医疗 804
第四节 民间医疗 806
第五节 厂矿、学校卫生所、室 807
第三章 药物 808
第一节 药物购销 808
第二节 引进中药材试种 810
第三节 药政管理 810
第四章 爱国卫生 812
第一节 环境卫生 812
第二节 除害防病 813
第三节 “两管”、“五改” 813
第五章 防疫 814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814
第二节 地方病查治 821
第三节 计划免疫 822
第四节 饮水卫生改良 824
第五节 食品卫生管理 828
第六章 妇幼卫生保健 829
第一节 设备和门诊 829
第二节 妇女保健 829
第三节 儿童保健 831
第四节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832
第二十六编 体育简述 835
第一章 学校体育 835
第一节 体育课 835
第二节 体操 836
第三节 课外活动 837
第四节 劳卫制与达标活动 837
第二章 群众体育 838
第一节 民间体育 838
第二节 职工体育 839
第三节 农民体育 840
第三章 体育竞赛与人才输送 841
第一节 体育竞赛 841
第二节 人才输送 847
第四章 机构设置与场地设施 847
第一节 机构设置 847
第二节 场地设施 848
第二十七编 社会第一章 民族 851
第一节 彝族 851
第二节 回族 856
第三节 汉族 858
第二章 风尚习俗 859
第一节 生活习俗 859
第二节 四时节日 861
第三节 礼仪习俗 863
第四节 香会 866
第五节 移风易俗 867
第三章 宗教 868
第一节 佛教 868
第二节 伊斯兰教 871
第三节 道教 872
第四节 天主教 873
第四章 方言 873
第一节 语音 873
第二节 词汇 880
第三节 谚语 883
第四节 歇后语 885
第二十八编 人物一、人物传 889
二、人物表 917
三、革命烈士英名录 925
附录 953
一、碑文 953
二、重要文献资料 961
三、歌谣 997
四、考跋 1000
五、省、地、县对新编《陆良县志》审批意见 1008
本志编纂始末 1011
中共陆良县委史志办公室编辑、工作人员名录 1015
参与撰写有关初稿和提供资料人员名录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