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守护一种人文精神——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人文品格 1
上篇:历史回眸 11
第一章 历史的步履——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历程 11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酝酿和初创 14
1.反映论和唯物史观在艺术论中的初步运用 14
2.马克思主义学说经典的翻译及苏俄文艺理论的影响 18
3.《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新美学》 21
二、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展开 23
三、实践美学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深化 30
第二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中国的现代性启蒙——20世纪中国的审美现代性问题 40
一、现代性的概念 41
1.现代性概念的内涵 41
2.两种现代性 43
3.对审美现代性的评价 47
二、中国现代化中的社会启蒙和审美启蒙 55
1.输入型现代化 55
2.中国现代性启蒙的主导线索:社会启蒙 56
3.审美启蒙的意义 58
4.审美启蒙的命运 63
5.现代性启蒙的中断 64
三、新时期的美学与新时期的现代性启蒙 66
1.80年代的现代性启蒙与新的美学热 66
2.实践美学的产生和发展 68
3.实践美学的意义和内在矛盾 69
4.对实践美学的批评和实践美学的发展 73
5.审美的泛化与美学学科的重建 78
第三章 现代化的思想回声——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历史反思 84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产生的文化背景:中国的现代化启蒙与超功利主义美学 84
二、作为新功利主义美学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 88
1.新功利主义美学的特点 88
2.新功利主义美学的历史使命与局限 91
3.小结:关于功利主义美学和超功利主义美学 96
三、美的本质大讨论的再评价 98
1.美学学科的本体论错位 101
2.唯物与唯心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局限 102
3.美学的全面功利化 106
4.对待美学历史遗产的历史虚无主义态度 109
5.研究方法单一化 111
中篇:他者之镜鉴 117
第四章 艺术与人类解放之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启示 117
一、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 117
二、人类解放的精神之路的探索:建立新感性 121
三、艺术与现实的关系 128
1.艺术的批判功能 128
2.艺术的阶级性问题 135
四、对大众文化和文化工业的批判 138
第五章 传统的新生——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借鉴与改造 144
一、中国传统美学新生的可能性 144
二、中国传统美学的精神实质 150
1.哲学基础:阴阳五行说、天人感应说和元气自然论 150
2.精神实质:在现世中超越,以有限通达无限 154
3.人生态度:审美化生存 158
三、中国古代美学与现代生存一实践论哲学 163
1.美学的困境 163
2.作为生存论概念的实践 164
3.从生存—实践论立场看艺术和审美的根本特质 167
四、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意义 170
1.美学研究方法论 170
2.纠正人类中心主义偏向 171
3.对自然的审美态度及人生的审美理想 176
4.寓无限于有限的形上追求 180
下篇:理论的建构 185
第六章 实践哲学与“美学本体论”——对实践美学的几个基本概念的辨析 185
一、实践哲学与美学本体论 187
二、实践与主体性的概念辨析 192
1.实践 192
2.主体与主体性、主体间性 202
第七章 新世纪的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重建 217
一、审美基础论 218
二、审美感性论 226
三、审美把握论 232
四、审美文化论 239
第八章 塑造灵魂的工程——建构现代审美教育理想 246
一、现代艺术教育理念的变革 246
二、国外艺术教育改革方向一瞥——以美国的音乐教育为例 252
三、审美教育的本质、特征和方法论反思 262
1.当代美育的误区 262
2.美育的本质 269
3.美育的方法 277
4.美育的功能和“以美育代宗教” 281
附录1 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道 287
附录2 时间与生命的艺术——评韩林德《境生象外》兼论中国艺术的时空意识和生命意识 310
附录3 批评的批评——评梅墨生《现代书法家批评》 323
附录4 面向世俗化和功利化的美育 334
参考文献 339
后记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