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篇 3
导论 3
油气地质理论 16
区域与构造 16
地球的化学成因&翁文波 16
渤海湾含油气盆地断块活动与古潜山油、气田的形成&阎敦实 王尚文 唐智 28
我国煤系地层含气性的初步研究&戴金星 36
中国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李德生 45
中国石油地质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评价&田在艺 54
区域盖层在油气聚集中的作用&童晓光 牛嘉玉 62
南方海相地层油气评价及勘探建议&周 堃 冯恩源 68
中国海相油气勘探若干重大科学问题&李晋超 马永生 张大江等 73
中国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基本特征&赵文智 何登发 宋 岩等 76
残余盆地构造分析与油气地质评价&袁剑英 周炎如 李相博等 84
21世纪国内外油气勘探发展趋势——兼论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前景&宋建国 张光亚 88
苏丹穆格莱特盆地的地质模式和成藏模式&童晓光 窦立荣 田作基等 93
中亚地区与中国西部盆地类比及其油气勘探潜力&雷振宇 杜社宽 张朝军 100
中国板块构造对油气盆地演化和油气分布特征的控制&靳久强 宋建国 106
从区域构造背景看我国油气勘探方向&翟光明 何文渊 113
印尼萨拉瓦提盆地Island地区Kais组生物礁圈闭及含油气特征&余辉龙 薛良清 杨福忠等 122
中国石油印尼项目的勘探实践&薛良清 杨福忠 马海珍等 131
苏丹迈卢特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童晓光 徐志强 史卜庆等 140
石油地质学理论若干热点问题的探讨&胡见义 147
东非地区沉积盆地油气潜力浅析&张可宝 史卜庆 徐志强等 152
中国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陆内变形特征与油气矿藏富集&贾承造 158
石油与天然气地球化学 166
成煤作用中形成的天然气和石油&戴金星 166
中国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中油气的生成&黄第藩 王捷 范成龙等 172
陆源盆地的生油&翁文波 181
特高蜡原油及其生油岩中可溶有机质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分析&李晋超 黄第藩 张大江 187
成烃理论的发展——(Ⅰ)未熟油及有机质成烃演化模式&黄第藩 198
成烃理论的发展——(Ⅱ)煤成油及其初次运移模式&黄第藩 205
煤成油排驱机理与初次运移&赵长毅 程克明 211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的生烃研究&程克明 王兆云 熊英等 217
从塔里木盆地看中国海相生油问题&梁狄刚 张水昌 张宝民等 229
关于古生界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评价标准&张水昌 梁狄刚 张大江 241
叠合盆地多烃源层混源油定量判析——以准噶尔盆地东部彩南油田为例&陈建平 邓春萍 梁狄刚等 248
中国天然气晚期成藏的地球化学特征&李剑 罗霞 刘人和等 258
沉积与储集层研究 267
构造湖盆三角洲与油气分布&吴崇筠 267
中国东部古代扇三角洲沉积&顾家裕 280
沉积方式与碎屑岩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裘怿楠 许仕策 肖敬修 288
湖盆砂体类型&吴崇筠 296
关于沉积盆地的分类&翟光明 315
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学分析的方法与实践&吴因业 318
砂岩储层孔隙保存的定量预测研究&寿建峰 朱国华 322
论沉积层序级别的划分&薛良清 327
可容纳空间概念在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分析中的应用——以渤海湾盆地下第三系为例&池英柳 333
中国油气储层地质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罗平 裘怿楠 贾爱林等 340
中国陆相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及模式&顾家裕 郭彬程 张兴阳 347
苏丹Melut盆地北部油田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马明福 李薇 刘亚村 354
西藏羌塘盆地中侏罗世布曲期及夏里期岩相古地理与油气远景&李永铁 谭富文 王剑等 359
湖盆沉积与油气——从沉积到层序&薛叔浩 邹才能 袁选俊等 368
油气成藏 400
松辽盆地的油气形成和分布特征&李德生 400
南方古生代碳酸盐岩孔隙演化与有机质演化和构造演化配置的组合类型&徐志川 陈景山 齐敬文等 406
渤海湾地区异常高压与烃的生成及运移&谯汉生 413
中国南方古生界—中生界油气藏成藏规律及勘探方向&赵宗举 朱琰 徐云俊 416
大油气区的内涵、分类、形成和分布&邹才能 陶士振 426
成藏三要素的耦合对高效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以四川盆地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为例&汪泽成 赵文智 张水昌等 436
天然气(包括煤层气) 449
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富集因素&戚厚发 449
我国大中型气田主要成藏模式及其分布规律&宋岩 戴金星 戴春森等 456
中国煤层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新领域&赵庆波 461
有机质“接力成气”模式的提出及其在勘探中的意义&赵文智 王兆云 张水昌等 466
中国天然气资源研究&李景明 李剑 谢增业等 475
中国天然气高效成藏的内涵及意义&赵文智 王红军王兆云等 480
中国大气田形成条件和主控因素&戴金星 邹才能 陶士振等 490
叠合盆地与复合含油气系统 506
加速渤海湾油气勘探的几点想法&邱中建 506
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的形成和分布&胡见义 徐树宝 童晓光 510
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的开发前景&李德生 517
塔里木盆地天然气系统划分&王红军 周兴熙 535
中国叠合型盆地复合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何登发 赵文智 雷振宇等 540
复合含油气系统的提出及其在叠合盆地油气资源预测中的作用&赵文智 张光亚 汪泽成 552
四川叠合盆地盆山耦合特征分析&姚根顺 李大成 卢文忠等 561
中国海相油气田形成的地质基础&张水昌 梁狄刚 朱光有等 571
岩性地层油气藏 586
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田在艺 常承永 钱绍新 586
东北亚古老克拉通油气勘探新领域及资源潜力&胡见义 徐树宝 周兴熙等 594
渤海湾盆地隐蔽油气藏&谯汉生 王明明 603
渤海湾盆地富油气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袁选俊 谯汉生 610
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论——内涵与意义&赵文智 邹才能 汪泽成等 614
中国东部陆相湖盆层序类型与岩性圈闭发育特征&牛嘉玉 冯有良 鲁卫华等 628
中国低丰度大型岩性油气田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邹才能 陶士振 谷志东 633
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贾承造 赵文智 邹才能等 648
前陆盆地 666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分布与勘探方向&张光亚 薛良清 666
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及其天然气勘探&魏国齐 贾承造 李本亮 672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成藏过程&赵孟军 宋岩 秦胜飞等 678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的地质特征及油气聚集&贾承造 宋 岩 魏国齐等 688
中国前陆盆地油气富集规律&宋岩 赵孟军 柳少波等 699
勘探技术方法 708
油气资源评价 708
油气盆地的早期评价&翁文波 708
含油气盆地早期油气资源区域评价&邱中建 龚再升 杨甲明 713
按SEC标准进行油气证实储量评估的基本原则&胡允栋 萧德铭 王永祥 723
油气空间分布预测方法&胡素云 郭秋麟 谌卓恒等 730
地震勘探技术 737
空校图板和偏移图板&吕牛顿 737
横向预测技术在储层研究中的应用&姚逢昌 刘雯林 梁青等 739
储层地质模型&裘怿楠 749
AVO异常检测技术及其应用&郑晓东 755
应用模式识别方法预测油气储集层&钱绍新 761
油气层反射特征预测的一个新方法&刘雯林 767
用叠前振幅检测陆上气藏的初步尝试&欧阳永林 曾灏 777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气藏识别与预测技术&李明 邹才能 刘晓等 785
地震储集层预测技术在不同勘探开发阶段的应用&张研 张颖 孙夕平等 793
储集层预测技术在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王西文 刘全新 吕焕通等 798
储层预测中的非线性反演方法&刘全新 高建虎 董雪华 804
水驱油藏四维地震技术&甘利灯 姚逢昌 杜文辉等 810
非地震勘探技术 821
卫星遥感技术在中国陆上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叶和飞 821
对地观测卫星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丁树柏 827
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系局部构造形成的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王桂宏 张友焱 王世洪等 830
不同油气勘探阶段的非地震勘探技术&贾进斗 孔繁恕 834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天然气勘探方向&杨辉 张研 邹才能等 840
中国典型火山岩油气藏地球物理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文百红 杨辉 张研 848
海上油气勘探开发中的溢油遥感监测技术——以渤海湾海域为例&于五一 李进 邵芸等 854
测井技术 862
电阻率—孔隙度、电阻率—含油(气)饱和度关系的一般形式及其最佳逼近函数类型的确定(Ⅰ)&李宁 862
砂岩裂缝的成因及其常规测井资料综合识别技术研究&周灿灿 杨春顶 872
委内瑞拉卡拉高莱斯合同区疑难储层测井识别方法&郭睿 赵丽敏 褚人杰等 878
孔隙结构对低孔低渗储集层电性及测井解释评价的影响&张龙海 周灿灿 刘国强等 883
实验技术方法 890
我国不同地质时期沉积有机质中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意义&张大江 王大锐 章聆 890
碳同位素在生物气勘探中的示踪作用&王大锐 宋岩 894
盆地综合模拟系统BASIMS&石广仁 郭秋麟 米石云等 898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研究储层孔隙结构&应凤祥 杨式升 张敏等 905
原油中中性氮和烷基酚化合物的分离制备及分析应用&王汇彤 徐冠军 游建昌等 910
地表砂岩样品含油气显示与确认——以青藏高原措勤、比如、昌都、可可西里盆地为例&许怀先 蒲秀刚 韩德馨 915
三叠纪末生物集群绝灭事件&邓胜徽 卢远征 徐道一 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