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上编 认识论——自然灾害的法律性 9
第一章 自然灾害——法律上的不可抗力 9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含义 10
第二节 唐山大地震及其教训 15
第三节 自然灾害的不可抗力性 19
第二章 自然灾害中的承灾体 26
第一节 承灾体的界定 26
第二节 第一承灾体——人命和健康 29
第三节 第二承灾体——财物和各种有体建筑物 36
第四节 第三承灾体——社会秩序 39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致灾因子 44
第一节 致灾因子与自然灾害 44
第二节 孕灾环境 50
第三节 致灾因子的法律控制 55
中编 方法论——自然灾害预防的法律 64
第四章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启动 64
第一节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概述 65
第二节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 71
第三节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启动 75
第五章 物质性防灾制度——物资储备制度 84
第一节 物质性防灾的起源——从赈济仓到物资储备制度 85
第二节 物资储备库 91
第三节 食品和药品的防灾储备 97
第六章 工程防灾与生命线工程建设 105
第一节 防灾工程与工程防灾——以南水北调工程为典型 106
第二节 三峡工程的防灾效用评价 115
第三节 生命线工程及其维护 120
第七章 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及其培育 129
第一节 防灾减灾救灾意识 130
第二节 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自我养成 140
第三节 减灾技能的培育:从灾害现场逃离与灾害应对心理角度 152
下编 实践论——自然灾害的法制化应对 160
第八章 抢险救灾法与公众应急参与训练 160
第一节 《四川灾害预案2003》中的灾害应急 161
第二节 政府抢险救灾 165
第三节 军队抢险救灾 171
第四节 抢险救灾立法 174
第九章 临灾救助法及获得救助的方法 187
第一节 我国的灾害救助立法 188
第二节 救助准备与应急救助 196
第三节 汶川大地震的过渡安置 199
第四节 《灾害救助法》的立法设想 212
第十章 灾后重建法与灾民生活恢复 219
第一节 灾后重建的准备 220
第二节 灾后重建责任及其承担 223
第三节 灾后重建的实施 235
第十一章 自然灾害责任追究法 240
第一节 国家防灾、救灾与减灾的功能 240
第二节 我国《防震减灾法》规定的法律责任 248
第三节 地方防震减灾立法中的法律责任 258
跋 269
参考资料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