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1
第一章 东方传统医学理论 3
第一节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医药理论成型和发展的基原 4
第二节 临证实践促使中医药理论体系逐渐完善和全面发展 11
第三节 中医基础理论概述 22
第二章 天然药物学宝库 42
第一节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42
第二节 丰富的药物学种类 46
第三节 奇特的药物制备技术 50
第四节 中药的性能和配伍理论 54
第三章 灵活多样的诊疗技艺 61
第一节 独特的四诊技艺 62
第二节 整体辨证理论 68
第四章 神秘的针灸推拿学 73
第一节 经络学说 75
第二节 腧穴学 80
第三节 针灸推拿疗法 82
第五章 影响深远的创造发明 104
第一节 药学史上的天才发现 104
第二节 疗效显著的手术疗法 112
第三节 危重病证的急救措施 154
第六章 天人相应的保健养生观 167
第一节 恬淡虚无,重视心理调适 169
第二节 药补不如食补,注重饮食调理 185
第三节 顺应四时变化,强调起居有常 189
第四节 吐纳运气,保健强身 194
第五节 节欲护精,延年益寿 197
第七章 孙思邈医德思想透析与展望 203
第一节 孙思邈医德思想形成的基础 203
第二节 孙思邈医德思想的理论体系 208
第三节 孙思邈医德理论对后世医家的重大影响 219
第四节 传统医德的继承与扬弃 226
第八章 百家争鸣的师承学术流派 229
第一节 学术争鸣是医学发展的活力 229
第二节 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233
第三节 主要学术流派的贡献与影响 238
第九章 浩如烟海的中医药文献资源 266
第一节 中医药文献的存在形式 266
第二节 中医药文献的整理研究 276
第十章 特色显明的少数民族医学 298
第一节 独具特色的民族医药 298
第二节 民族医学的理论特色与诊治经验 302
第一章 传统脉诊术的流传与影响 329
第一节 脉学的形成与特色 330
第二节 华夏医学脉诊术的外传与交流 345
第二章 中国的炼丹术与医药化学 360
第一节 炼丹术的形成 360
第二节 炼丹术的发展 366
第三节 炼丹术在世界各地的传播 370
第四节 炼丹术与现代医药化学 371
第三章 敦煌医药文化 374
第一节 敦煌医药文献的内容 375
第二节 敦煌医药的研究现状 377
第三节 敦煌医药的研究价值 381
第四节 敦煌医药学的形成及影响 384
第四章 中国法医学的主要学术成果 387
第一节 中国古代法医学 387
第二节 在欧亚各国的传播及其重要意义 402
第五章 中国药物学的传播与交流 408
第一节 中国本草学的形成及成就 408
第二节 西域各国药物的传入 411
第三节 华夏医药的外传 419
第四节 李时珍《本草纲目》在世界科学史上的地位 447
第六章 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 463
第一节 马可·波罗对东西方医药文化交流的贡献 463
第二节 郑和在医药交流史上的成就 467
第七章 人类防治传染病的突出贡献 475
第一节 中医对传染病的认识及防治 475
第二节 人痘接种术的发明 487
第三节 人痘接种术的传播 492
第四节 牛痘接种术的出现 497
第八章 西方现代医学的传播 509
第一节西方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509
第二节 西方医学的传入 516
第三节 西方医学传入的历史意义 525
第九章 宗教传播中的医药交流 536
第一节 景教与中国医学 536
第二节 佛教与华夏医药 555
第三节 伊斯兰教医学 591
第一章 华夏医学纵横巡礼 611
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历史 611
第二节 千古尊奉的立论 619
第三节 独特的认识视角 649
第四节 深邃的临床实践风格 666
第五节 医药合璧的中药学 682
第六节 尊经法古的传承教育 688
第二章 华夏医学面临的冲击与挑战 696
第一节 社会转型期的震荡 697
第二节 新技术革命对中医的冲击 699
第三节 西医迅猛发展造成的威胁 701
第四节 传统文化变化带来的基础危机 707
第五节 市场经济发展对中医的销蚀 709
第三章 华夏医学的选择与出路 712
第一节 关于“出路”的思考 713
第二节 历史经验的启示 720
第三节 中医必须现代化、国际化 727
第四节 中医现代化急需解决的问题 731
第五节 中医药实现现代化、国际化的战略及对策 754
第六节 中医现代化的途径是中西医的融合统一 775
第七节 抓住机遇,开创新局面 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