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总的要求 2
1.1 总则 2
1.1.1 引言 2
1.1.2 编排方式 2
1.1.3 定义 2
1.2 适用范围 2
1.2.1 综述 2
1.2.2 极高压力的附加要求 3
1.2.3 本册的几何范围 3
1.2.4 本册范围以外的分类 3
1.2.5 组合单元 4
1.2.6 容器的现场安装 4
1.2.7 泄压装置 4
1.3 本册引用的标准 4
1.4 计量单位 4
1.5 技术咨询函 5
1.6 表 5
附录1.A 向锅炉及压力容器标准委员会技术咨询函的提交1.A.1 引言 7
1.A.2 咨询函格式 7
1.A.3 规范修改或补充 7
1.A.4 规范案例 7
1.A.5 规范解释 8
1.A.6 咨询函的提交 8
附录1.B 定义 9
1.B.1 引言 9
1.B.2 术语定义 9
附录1.C 在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中使用美国习惯单位制和SI制的指南1.C.1 公式中单位的使用 10
1.C.2 转换为SI等效值的指南 10
1.C.3 精确转换系数 10
1.C.4 表 11
第2篇 责任和任务 16
2.1 总则 16
2.1.1 引言 16
2.1.2 定义 16
2.1.3 规范的引用 16
2.2 用户的责任 16
2.2.1 总则 16
2.2.2 用户设计说明书 16
2.3 制造厂的责任 17
2.3.1 符合规范 17
2.3.2 材料选用 17
2.3.3 制造厂设计报告 17
2.3.4 制造厂数据报告 18
2.3.5 制造厂建造记录 18
2.3.6 质量控制体系 18
2.3.7 分包服务的认证 18
2.3.8 检测和检验 19
2.3.9 规范钢印的使用 19
2.4 检验师 19
2.4.1 检验师的认定 19
2.4.2 检验师评定 19
2.4.3 检验师的任务 19
附录2.A 对用户设计说明书证明的指南2.A.1 总则 20
2.A.2 用户设计说明书的认可 20
2.A.3 表 20
附录2.B 对制造厂设计报告证明的指南2.B.1 总则 21
2.B.2 制造厂设计报告的认可 21
2.B.3 表 21
附录2.C 报告格式和记录的保存2.C.1 制造厂数据报告 22
2.C.2 零部件数据报告 22
2.C.3 记录的保存 22
附录2.D 准备制造厂数据报告的指南 22
2.D.1 引言 24
2.D.2 表 24
附录2.E 质量控制体系2.E.1 总则 33
2.E.2 包括在质量控制体系中的要点概述 33
2.E.3 权力与责任 33
2.E.4 机构 33
2.E.5 图纸、设计计算和技术要求的管理 33
2.E.6 材料管理 33
2.E.7 检验和检测程序 33
2.E.8 不合格项的改正 33
2.E.9 焊接 33
2.E.10 无损检测 34
2.E.11 热处理 34
2.E.12 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标定 34
2.E.13 记录保管 34
2.E.14 样表 34
2.E.15 容器和容器零件的检验 34
2.E.16 泄压阀的检验 34
附录2.F 打印的内容和方法2.F.1 容器所需的标志 35
2.F.2 具有两个或多个独立室容器的标志方法 35
2.F.3 钢印的使用 35
2.F.4 零部件的标志 35
2.F.5 标志的使用 35
2.F.6 复制铭牌 36
2.F.7 铭牌和容器上直接打印的尺寸和字符安排 36
2.F.8 铭牌或标签的连接 37
2.F.9 图 37
附录2.G 规范钢印的获得和使用2.G.1 带有正式标志的规范钢印 38
2.G.2 授权证书的申请 38
2.G.3 授权证书的颁发 38
2.G.4 检验协议 38
2.G.5 质量控制体系 38
2.G.6 对授权和重新授权的评定 38
2.G.7 在收到授权证书之前规范产品的建造 39
附录2.H 授权证书填写指南2.H.1 引言 40
2.H.2 表 40
2.H.3 图 41
第3篇 材料要求 45
3.1 通用要求 45
3.2 容器部件建造允许的材料 45
3.2.1 受压件材料 45
3.2.2 与受压件相连的连接件的材料 45
3.2.3 焊材 45
3.2.4 异种材料 45
3.2.5 产品标准 45
3.2.6 证书 46
3.2.7 产品识别和追踪 46
3.2.8 预制或预成型的受压件 47
3.2.9 制品厚度的定义 47
3.2.10 制品成型偏差 48
3.2.11 采购要求 48
3.3 铁基材料附加要求 48
3.3.1 总则 48
3.3.2 化学要求 48
3.3.3 钢板超声波检测 48
3.3.4 锻件超声波检测 48
3.3.5 锻件磁粉和液体渗透检测 49
3.3.6 整体复合钢和堆焊复合钢的基层材料 49
3.4 铬-钼钢附加要求 49
3.4.1 总则 49
3.4.2 焊后热处理 49
3.4.3 试样热处理 49
3.4.4 焊接工艺评定和焊材试验 49
3.4.5 韧性要求 50
3.5 提高抗拉性能的淬火加回火(Q&T)钢的附加要求 50
3.5.1 总则 50
3.5.2 可以采用淬火加回火(Q&T)钢制造的部件 50
3.5.3 结构附件 50
3.6 非铁金属材料的附加要求 50
3.6.1 总则 50
3.6.2 钢板超声波检测 50
3.6.3 锻件超声波检测 51
3.6.4 锻件液体渗透检测 51
3.6.5 复合钢板和产品 51
3.7 螺栓紧固件的附加要求 51
3.7.1 总则 51
3.7.2 螺栓、双头螺柱和螺母的检测 51
3.7.3 双头螺柱的螺纹与加工 52
3.7.4 垫圈的使用 52
3.7.5 铁基螺栓 52
3.7.6 非铁金属螺栓 52
3.7.7 特殊设计的铁基和非铁金属螺母材料 53
3.8 铸件的附加要求 53
3.8.1 总则 53
3.8.2 铁基铸件要求 53
3.8.3 非铁金属铸件要求 54
3.9 钢板制成的有对接环形箍的附加要求 55
3.9.1 总则 55
3.9.2 材料要求 55
3.9.3 检测要求 55
3.9.4 数据报告和标志 55
3.10 材料试验要求 55
3.10.1 总则 55
3.10.2 选取试件的要求 55
3.10.3 试件取样要求的豁免 56
3.10.4 试样和试件制备程序 56
3.10.5 钢铁材料试样热处理程序 57
3.10.6 非铁金属材料试件热处理 57
3.11 材料韧性要求 57
3.11.1 总则 57
3.11.2 螺栓除外的碳钢和低合金钢 58
3.11.3 淬火加回火钢 61
3.11.4 螺栓除外的高合金钢 62
3.11.5 非铁金属合金 64
3.11.6 螺栓材料 64
3.11.7 韧性试验规程 64
3.11.8 焊接工艺的冲击试验和铁基材料试板 66
3.12 许用设计应力 67
3.13 强度参数 67
3.14 物理性能 67
3.15 设计疲劳曲线 67
3.16 术语 67
3.17 定义 68
3.18 表格 68
3.19 图 75
附录3.A 许用设计应力 75
3.A.1 许用应力依据——除螺栓外的所有材料 88
3.A.2 许用应力依据——螺栓材料 88
3.A.3 表格 88
附录3.B 材料采购要求(目前不采用)附录3.C ISO材料组号(目前不采用)附录3.D 强度参数 88
3.D.1 屈服强度 112
3.D.2 极限抗拉强度 112
3.D.3 应力—应变曲线 112
3.D.4 循环应力—应变曲线 112
3.D.5 切向模量 112
3.D.6 术语 113
3.D.7 表格 113
附录3.E 物理性能 117
3.E.1 杨氏模量 117
3.E.2 热胀系数 117
3.E.3 导热性 117
3.E.4 散热性 117
附录3.F 设计疲劳曲线 117
3.F.1 光杆的设计疲劳曲线 118
3.F.2 焊接接头的设计疲劳曲线 118
3.F.3 术语 119
3.F.4 表格 119
第4篇 按规则要求设计4.1 总的要求 130
4.1.1 适用范围 130
4.1.2 最小厚度要求 130
4.1.3 材料厚度要求 130
4.1.4 设计公式中的腐蚀裕量 130
4.1.5 设计基准 131
4.1.6 设计许用应力 132
4.1.7 材料的组合 132
4.1.8 组合单元 132
4.1.9 覆层和堆焊层 132
4.1.10 内部衬里层 133
4.1.11 法兰和管配件 133
4.1.12 名词术语 133
4.1.13 表 133
4.2 焊接接头的设计规则 134
4.2.1 适用范围 134
4.2.2 焊缝分类 134
4.2.3 焊接接头类型 134
4.2.4 焊接接头系数 134
4.2.5 允许的接头类型 134
4.2.6 名词术语 139
4.2.7 表 139
4.2.8 图 151
4.3 内压壳体的设计规则 154
4.3.1 适用范围 154
4.3.2 壳体允差 155
4.3.3 圆柱壳 155
4.3.4 锥壳 155
4.3.5 球壳和半球形封头 155
4.3.6 碟形封头 155
4.3.7 椭圆形封头 156
4.3.8 局部减薄区 156
4.3.9 不穿透容器壁的钻孔 157
4.3.10 组合载荷和许用应力 157
4.3.11 圆筒与无折边锥壳的过渡连接 158
4.3.12 圆筒与带折边锥壳的过渡连接 159
4.3.13 名词术语 160
4.3.14 表 162
4.3.15 图 168
4.4 外压壳体设计和许用压缩应力 172
4.4.1 适用范围 172
4.4.2 设计系数 172
4.4.3 材料性能 173
4.4.4 壳体允差 173
4.4.5 圆柱壳 174
4.4.6 锥壳 175
4.4.7 球壳和半球形封头 176
4.4.8 碟形封头 176
4.4.9 椭圆形封头 176
4.4.10 局部减薄区 177
4.4.11 非穿透容器壁的钻孔 177
4.4.12 组合载荷和许用压缩应力 177
4.4.13 圆筒与无折边锥壳的过渡连接件 180
4.4.14 圆筒对带折边锥壳的过渡连接件 181
4.4.15 名词术语 181
4.4.16 表 183
4.4.17 图 184
4.5 壳体和封头上的开孔设计规则 188
4.5.1 适用范围 188
4.5.2 接管的尺寸和形状 188
4.5.3 接管连接的方法 188
4.5.4 接管颈部的最小厚度要求 189
4.5.5 圆柱壳上的径向接管 189
4.5.6 圆柱壳上的周向斜接管 190
4.5.7 沿圆柱壳轴向有夹角的斜向接管 190
4.5.8 锥壳上的径向接管 191
4.5.9 锥壳上的接管 191
4.5.10 球壳或成型封头上的径向接管 191
4.5.11 成型封头上垂直或平行于封头轴线的接管 192
4.5.12 平封头上的圆形接管 192
4.5.13 接管间的间距要求 193
4.5.14 接管连接焊缝的强度 193
4.5.15 壳体和成型封头上由接管外载荷引起的局部应力 195
4.5.16 检查孔 195
4.5.17 承受压缩应力的开孔补强 196
4.5.18 名词术语 196
4.5.19 表 197
4.5.20 图 198
4.6 平封头设计规则 201
4.6.1 适用范围 201
4.6.2 无拉撑的圆形平封头 201
4.6.3 无拉撑的非圆形平封头 202
4.6.4 中心有开孔的整体平封头 202
4.6.5 名词术语 203
4.6.6 表 204
4.6.7 图 207
4.7 用螺栓连接的球凸形盖设计规则 207
4.7.1 适用范围 207
4.7.2 类型A封头所需要的厚度 207
4.7.3 类型B封头所需要的厚度 208
4.7.4 类型C封头所需要的厚度 208
4.7.5 类型D封头所需要的厚度 208
4.7.6 名词术语 210
4.7.7 表 211
4.7.8 图 211
4.8 快动(快开)封闭组件的设计规则 212
4.8.1 适用范围 212
4.8.2 定义 212
4.8.3 通用设计要求 212
4.8.4 特殊设计要求 213
4.8.5 手动操作封闭组件的另一种设计 213
4.8.6 快动(快开)封闭组件的补充要求 213
4.9 具有拉撑件和拉撑表面的设计规则 213
4.9.1 适用范围 213
4.9.2 具有拉撑件和拉撑表面的需要厚度 213
4.9.3 拉撑螺栓和拉撑条的需要尺寸和布置 213
4.9.4 焊入的拉撑螺栓和焊接撑条的要求 213
4.9.5 符号说明 214
4.9.6 表 214
4.9.7 图 214
4.10 孔排设计规则 214
4.10.1 适用范围 214
4.10.2 孔排削弱系数 215
4.10.3 孔排削弱系数和焊接接头系数 215
4.10.4 名词术语 215
4.10.5 图 216
4.11 带夹套容器的设计规则 218
4.11.1 适用范围 218
4.11.2 带夹套壳体和带夹套封头的设计 219
4.11.3 带夹套容器封闭件的设计 219
4.11.4 穿过夹套的封闭件的设计 219
4.11.5 部分夹套的设计 220
4.11.6 半管式夹套设计 220
4.11.7 名词术语 220
4.11.8 表 221
4.11.9 图 227
4.12 非圆形截面容器设计规则 228
4.12.1 适用范围 228
4.12.2 通用设计要求 228
4.12.3 带加强件容器的要求 229
4.12.4 带拉撑容器的要求 230
4.12.5 对小纵横比矩形截面容器的要求 230
4.12.6 焊接接头系数和孔排削弱系数 231
4.12.7 设计程序 232
4.12.8 承受外压的非圆形截面容器 232
4.12.9 有两个或多个尺寸不等受压室的矩形截面容器 233
4.12.10 制造 233
4.12.11 符号说明 233
4.12.12 表 235
4.12.13 图 252
4.13 多层容器设计规则 257
4.13.1 适用范围 257
4.13.2 定义 257
4.13.3 总则 257
4.13.4 内压设计 257
4.13.5 外压设计 257
4.13.6 焊接接头设计 257
4.13.7 接管和接管补强 258
4.13.8 平封头 259
4.13.9 用螺栓和双头螺栓的连接件 259
4.13.10 连接件和支座 259
4.13.11 透气孔 259
4.13.12 壳体允差 259
4.13.13 名词术语 260
4.13.14 图 261
4.14 超出允差容器的评定 271
4.14.1 壳体允差 271
4.14.2 局部减薄区 271
4.14.3 标志和报告 272
4.14.4 图 272
4.15 支座和连接件的设计规则 272
4.15.1 适用范围 272
4.15.2 支座设计 272
4.15.3 卧式容器的鞍座 272
4.15.4 立式容器的裙座 276
4.15.5 耳式和腿式支座 276
4.15.6 名词术语 276
4.15.7 表 277
4.15.8 图 278
4.16 法兰连接件设计规则 282
4.16.1 适用范围 282
4.16.2 设计中考虑的事项 282
4.16.3 法兰类型 283
4.16.4 法兰材料 283
4.16.5 垫片材料 284
4.16.6 螺栓设计载荷 284
4.16.7 法兰设计程序 284
4.16.8 对开式松套法兰 285
4.16.9 带有圆孔的非圆形法兰 285
4.16.10 止转螺母法兰 285
4.16.11 接头装配程序 285
4.16.12 名词术语 285
4.16.13 表 287
4.16.14 图 294
4.17 卡箍连接件设计规则 297
4.17.1 适用范围 297
4.17.2 设计中考虑的事项 297
4.17.3 法兰材料 298
4.17.4 螺栓设计载荷 298
4.17.5 法兰和卡箍设计程序 299
4.17.6 名词术语 300
4.17.7 表 301
4.17.8 图 302
4.18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规则 303
4.18.1 适用范围 303
4.18.2 术语 303
4.18.3 总的设计要求 303
4.18.4 管板适用性的通用条件 303
4.18.5 管板延伸部分兼作法兰 304
4.18.6 管板特征 304
4.18.7 U形管式管板的设计规则 305
4.18.8 固定式管板的设计规则 307
4.18.9 浮动式管板的设计规则 313
4.18.10 管子对管板的焊缝 318
4.18.11 薄壁膨胀节 319
4.18.12 厚壁膨胀节 319
4.18.13 压力试验要求 320
4.18.14 换热器标志和报告 320
4.18.15 符号说明 321
4.18.16 表 324
4.18.17 图 326
4.19 薄壁膨胀节设计规则 337
4.19.1 适用范围 337
4.19.2 适用范围的条件 337
4.19.3 设计中考虑的事项 337
4.19.4 材料 338
4.19.5 U形非加强型波纹管的设计 338
4.19.6 U形加强型波纹管的设计 339
4.19.7 Ω形波纹管的设计 340
4.19.8 经受轴向、侧向或角向位移的波纹管 340
4.19.9 制造 342
4.19.10 检测 342
4.19.11 压力试验要求 342
4.19.12 标志和报告 342
4.19.13 膨胀节的技术特性表 342
4.19.14 符号说明 342
4.19.15 表 344
4.19.16 图 350
4.19.17 技术特性表 356
附录4.A 目前不用 358
附录4.B 快动(快开)封闭组件的设计和操作指南 359
4.B.1 引言 359
4.B.2 职责 359
4.B.3 设计 359
4.B.4 安装 360
4.B.5 检查 360
4.B.6 培训 360
4.B.7 管理控制 360
附录4.C 确定管子与管板接头许用载荷的基础 361
4.C.1 总则 361
4.C.2 最大的轴向载荷 361
4.C.3 剪切载荷试验 362
4.C.4 由试验确定接头性能系数的验收标准 362
4.C.5 由试验确定推荐性操作温度的验收标准 362
4.C.6 名词术语 363
4.C.7 表 363
4.C.8 图 364
第5篇 按分析要求设计5.1 总的要求 369
5.1.1 适用范围 369
5.1.2 数值分析 369
5.1.3 载荷情况 369
5.2 防止塑性垮塌 370
5.2.1 综述 370
5.2.2 弹性应力分析方法 370
5.2.3 极限载荷分析法 372
5.2.4 弹-塑性应力分析方法 373
5.3 防止局部失效 374
5.3.1 综述 374
5.3.2 弹性分析 374
5.3.3 弹-塑性分析 374
5.4 防止由失稳引起的垮塌 375
5.4.1 设计系数 375
5.4.2 数值分析 375
5.5 防止由循环载荷引起的失效 375
5.5.1 综述 375
5.5.2 疲劳分析的筛分准则 376
5.5.3 疲劳评定——弹性应力分析和当量应力 378
5.5.4 疲劳评定——弹-塑性应力分析和当量应力 379
5.5.5 焊缝的疲劳评定——弹性应力分析和结构应力 380
5.5.6 棘轮现象评定——弹性应力分析 383
5.5.7 棘轮现象评定——弹-塑性应力分析 384
5.6 接管颈部中应力分类的补充要求 384
5.7 螺栓的补充要求 385
5.7.1 设计要求 385
5.7.2 操作应力要求 385
5.7.3 螺栓的疲劳评定 385
5.8 多孔板的补充要求 385
5.9 多层容器的补充要求 385
5.10 实验应力分析 386
5.11 断裂力学评定 386
5.12 定义 386
5.13 符号说明 387
5.14 表 391
5.15 图 396
附录5.A 用于应力分类应力结果的线性化5.A.1 适用范围 398
5.A.2 总则 398
5.A.3 应力分类线的选择 398
5.A.4 应力积分法 399
5.A.5 以节点力为基础的结构应力法 399
5.A.6 基于应力积分的结构应力法 400
5.A.7 名词术语 400
5.A.8 表 400
5.A.9 图 402
附录5.B 用于疲劳分析的频率曲线拟定和循环次数计算 402
5.B.1 总则 406
5.B.2 定义 406
5.B.3 频率曲线的拟定 406
5.B.4 采用雨流法的循环计数 406
5.B.5 采用最大-最小循环计数法的循环计数 407
5.B.6 符号说明 407
附录5.C 用于弹性疲劳分析的交变塑性调整系数和有效交变应力5.C.1 总则 409
5.C.2 用于弹性疲劳分析的有效交变应力 409
5.C.3 符号说明 411
附录5.D 应力指数 413
5.D.1 总则 413
5.D.2 径向接管的应力指数 413
5.D.3 非径向接管的应力指数 414
5.D.4 符号说明 414
5.D.5 表 414
5.D.6 图 415
附录5.E 以弹性应力分析为基础的多孔板设计方法5.E.1 综述 417
5.E.2 当量实心板的应力分析 417
5.E.3 管子的刚性影响 417
5.E.4 当量实心板的有效材料性能 417
5.E.5 在管板管孔中压力的影响 418
5.E.6 防止塑性垮塌 418
5.E.7 防止循环载荷 419
5.E.8 符号说明 420
5.E.9 表 422
5.E.10 图 438
附录5.F 实验应力分析5.F.1 综述 442
5.F.2 用于应力分量的应变测量试验方法 442
5.F.3 防止循环载荷 442
5.F.4 符号说明 444
5.F.5 图 445
第6篇 制造要求 448
6.1 制造的通用要求 448
6.1.1 材料 448
6.1.2 成型 448
6.1.3 母材的准备 449
6.1.4 装配及对准 450
6.1.5 待焊表面的清理 451
6.1.6 对接焊边缘的对准公差 451
6.2 焊接制造要求 451
6.2.1 焊接方法 451
6.2.2 焊接评定及记录 451
6.2.3 焊前注意事项 452
6.2.4 焊接接头的特殊要求 452
6.2.5 其他焊接要求 454
6.2.6 允许的接头及其检测方法的综述 454
6.2.7 焊缝缺陷的修补 455
6.2.8 钛材焊接试板的特殊要求 455
6.3 管子与管板焊缝的特殊要求 455
6.3.1 材料要求 455
6.3.2 焊缝设计及接头准备 455
6.3.3 焊接工艺评定 455
6.4 焊接件预热及热处理 455
6.4.1 焊缝预热要求 455
6.4.2 焊后热处理要求 455
6.4.3 焊后热处理规程 457
6.4.4 焊后热处理操作 458
6.4.5 修补后的焊后热处理 458
6.4.6 非铁基材料的焊后热处理 459
6.5 对整体复合层、焊缝堆焊衬里及衬里部件的特殊要求 459
6.5.1 材料 459
6.5.2 耐腐蚀整体复合层或堆焊衬里的接头 459
6.5.3 焊接工艺 460
6.5.4 连接衬里的方法 460
6.5.5 复层及衬里焊件的焊后热处理 460
6.5.6 对带有耐腐蚀的整体复层或堆焊层母材的要求 460
6.5.7 检测要求 460
6.5.8 检验与试验 460
6.5.9 标志及报告 460
6.6 提高抗拉强度的淬火加回火处理的铁素体钢的特殊要求 460
6.6.1 概述 460
6.6.2 板材及其他材料上的标志 460
6.6.3 成型后热处理的要求 460
6.6.4 成型后的最小厚度 460
6.6.5 焊接要求 460
6.6.6 焊后热处理 462
6.6.7 热处理认证试验 462
6.6.8 检测要求 463
6.6.9 检验和试验 463
6.6.10 打印及报告 463
6.7 锻造容器的特殊要求 463
6.7.1 概述 463
6.7.2 超声波检测 463
6.7.3 韧性要求 463
6.7.4 筒形锻件公差 463
6.7.5 锻造封头的成型方法 464
6.7.6 锻造的热处理要求 464
6.7.7 用于制造的焊接 464
6.7.8 材料中缺陷的修补 465
6.7.9 与器壁、锻制管颈及封头的螺纹连接 465
6.7.10 检验、检测和试验 465
6.7.11 锻造容器的打印及报告 466
6.7.12 泄压装置 466
6.8 多层容器的特殊制造要求 466
6.8.1 概述 466
6.8.2 一般的制造要求 466
6.8.3 焊接制造要求 466
6.8.4 焊接评定及记录 466
6.8.5 对焊接接头的特殊要求 467
6.8.6 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 467
6.8.7 焊接接头系数 467
6.8.8 层间的贴合 467
6.8.9 通气孔 467
6.8.10 焊件的热处理 468
6.9 术语 468
6.10 表格 469
6.11 图 481
第7篇 检验与检测要求 481
7.1 总则 487
7.2 责任和职责 487
7.2.1 制造厂与检验师的责任与职责 487
7.2.2 为检验师提供的方便 487
7.2.3 工作进展的通知 487
7.3 焊接前的核查和检测 487
7.3.1 材料要求与标记的符合性 487
7.3.2 组件尺寸核对 487
7.3.3 热处理操作的核查 487
7.3.4 焊接工艺规程的核查 487
7.3.5 焊工及焊机操作工技能评定的核查 487
7.4 焊接接头的检测 487
7.4.1 无损检测要求 487
7.4.2 压力容器检测组 487
7.4.3 无损检测的范围 488
7.4.4 内部(体积内)缺陷检测方法的选择 488
7.4.5 表面缺陷的检测方法 488
7.4.6 表面状况和准备 488
7.4.7 循环操作的附加检测 488
7.4.8 对具有保护性衬里和复层的容器的检测与检验 488
7.4.9 提高抗拉性能的淬火加回火钢容器的检测与检验 489
7.4.10 整体锻造容器的检测与检验 489
7.4.11 多层容器的检测与检验 490
7.5 检测方法及验收准则 491
7.5.1 总则 491
7.5.2 目视检查 491
7.5.3 射线检测 492
7.5.4 超声波检测 493
7.5.5 以超声波检测代替射线检测 493
7.5.6 磁粉检测(MT) 496
7.5.7 液体渗透检测(PT) 496
7.5.8 表面涡流检测规程的要求 497
7.5.9 抽样检测的评片与复验 498
7.6 容器的最终检查 499
7.6.1 液压试验后的表面检查 499
7.6.2 液压试验后衬里容器内部检查 499
7.7 泄漏试验 499
7.8 声发射 499
7.9 表格 499
7.10 图 507
附录7.A 检验和检测的责任和职责 507
7.A.1 总则 516
7.A.2 制造厂的责任 516
7.A.3 检验师的责任 516
7.A.4 表格 517
第8篇 压力试验要求 517
8.1 通用要求 520
8.1.1 压力试验方法的选择 520
8.1.2 预防措施 520
8.1.3 特殊结构的容器的要求 520
8.1.4 压力表 521
8.2 液压试验 521
8.2.1 试验压力 521
8.2.2 试验的准备 521
8.2.3 试验介质 522
8.2.4 试验程序 522
8.2.5 试验检查及验收准则 522
8.3 气压试验 522
8.3.1 试验压力 522
8.3.2 试验准备 522
8.3.3 试验介质 522
8.3.4 试验程序 522
8.3.5 试验检查及验收准则 522
8.4 其他的压力试验 523
8.4.1 液压-气压试验 523
8.4.2 气密性试验 523
8.5 文件 523
8.6 术语 523
第9篇 压力容器超压保护9.1 通用要求 525
9.1.1 超压防护 525
9.1.2 超压防护的形式 525
9.1.3 要求的泄放量及许可超压 525
9.1.4 泄压装置的压力整定 525
9.2 泄压阀 525
9.3 非重新闭合的泄压装置 525
9.3.1 爆破片装置 525
9.3.2 断裂销装置 525
9.3.3 非重新闭合的弹簧泄压装置 525
9.4 不同的泄放压力和/或介质的额定排量的计算 525
9.4.1 总则 525
9.4.2 不同压力鉴定排量的分配比例 525
9.4.3 不同操作介质鉴定排量的换算 526
9.5 标志及打印 526
9.6 安装泄压装置的规定 526
9.6.1 总则 526
9.6.2 泄压阀的进口管线 526
9.6.3 泄压阀的泄放管线 526
9.6.4 压降、非重新闭合的泄压装置 526
9.7 设计考虑的超压保护 526
9.7.1 要求 526
9.7.2 文件 526
9.7.3 制造厂的数据报告 526
附录9.A 泄压装置的安装和操作的最佳方案 527
9.A.1 引言 527
9.A.2 泄压管路上截止阀的安装规定 527
9.A.3 泄压装置进口管线压降 529
9.A.4 泄压装置的泄放管线 529
9.A.5 对于泄放到同一集气管的泄压装置的注意事项 529
9.A.6 泄压阀的压差(操作裕度) 529
9.A.7 泄压阀方位 530
9.A.8 反作用力及外部附加管道载荷 530
9.A.9 受火条件下泄压装置的尺寸 531
9.A.10 使用压力指示装置进行压差监控 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