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林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上海市奉贤区《柘林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方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14401851
  • 页数:76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广大读者全面认识柘林、了解柘林提供了较翔实的文献资料。

总述 1

大事记 12

专记 56

一、柘林境域海陆变迁 56

二、海防墩台和蔡庙港城堡 61

三、柘林古镇区 62

四、明代倭寇占据柘林 64

五、柘林城始末 68

六、太平军在柘林 70

七、柘林古文化遗址 71

八、华亭东石塘 72

九、二月十九柘林庙会香市 75

十、柘林土布纺织 76

第一篇 地理 自然 80

第一章 地理 80

第一节 境域成陆 81

第二节 位置面积 81

一、位置 81

二、面积 82

第三节 境域演变 82

一、解放前境域 82

二、解放后境域 82

第四节 地貌地势 83

第五节 水系潮汐 83

一、水系 83

二、水文 84

三、柘林海潮 84

第二章 自然 85

第一节 气候 85

一、四季特点 85

二、气温 86

三、日照 88

四、雨量 90

五、寒潮 92

六、严寒 93

七、霜期 93

八、雪日 93

九、台风 93

十、龙卷风 94

十一、地震 94

十二、倒春寒、十月印小春 95

第二节 灾害 95

一、旱灾 95

二、水灾 96

三、风灾 96

四、病虫灾害 97

第三节 土壤 97

一、土壤种类 97

二、土壤特性 98

三、土种分布 98

第三章 生物资源 99

第一节 海涂资源 99

一、贝类软体动物 99

二、甲壳动物 99

三、节肢动物 99

四、鱼类动物 99

第二节 动物资源 99

一、禽类 99

二、畜类 100

三、水产类 100

四、昆虫类 100

第三节 植物资源 100

一、粮棉油类 100

二、瓜果类 100

三、蔬菜类 101

四、药材类 101

五、竹木类 101

六、花卉类 102

七、柴草类 102

第四节 柘林土特产 102

一、柘林“袁盐” 102

二、柘林铁梗青蒿 102

三、柘林香花桥黄蟹 103

四、柘林海鲜 103

五、柘林东方对虾 103

第二篇 建置 地名 104

第一章 建置沿革 104

第一节 先秦时期 105

第二节 秦至初唐 105

第三节 初唐以后 105

第二章 行政区划 106

第一节 清朝中后期区划 106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区划 106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区划 107

一、区、乡、村制时期 107

二、撤区并乡后 107

三、人民公社时期 107

四、政社分设后 108

第三章 集镇简介 108

第一节 历史集市蔡庙港 108

第二节 柘林集镇 109

一、唐代为市的古镇区 109

二、近现代镇区 109

第四章 各村简介 111

第一节 盐业村简介 112

一、冯桥村 112

二、营房村 113

三、央路村 113

第二节 农业村简介 114

一、柘林村 114

二、郊南村 115

三、船浜村 115

四、东海村 116

五、奉海村 117

第三节 渔业村简介 117

第五章 地名由来 118

第一节 集镇名 118

第二节 袁浦盐场名 119

第三节 城堡名 119

一、蔡庙港城堡名 119

二、柘林城名 119

第四节 各村村名 119

一、盐业村村名 119

二、农业村村名 120

三、渔业村村名 120

第五节 集镇小区街路名 120

一、镇区居民小区名 120

二、镇区街路名 120

第六节 海塘河流名 121

一、海塘名 121

二、部分河流名 121

第七节 乡村公路名 122

第八节 其他地名 122

第三篇 海塘水利 125

第一章 海塘修筑 125

第一节 天然海岸 125

第二节 古海塘 126

一、唐代开元海塘 126

二、宋代皇祐里护塘 126

三、元代大德海塘 127

四、清代康熙土塘 128

五、清代雍正外护土塘 128

六、清代雍正华亭石塘 129

第三节 围垦海塘 129

一、盐场海塘 129

二、柘林东塘 130

三、柘胡塘 130

四、水利二、三号海塘 130

五、水利一、四号海塘 131

六、化工区围海大堤柘胡段 131

第四节 围海造地 131

第五节 海塘古文献 132

一、清雍正皇帝为筑华亭石塘谕旨 132

二、明徐阶《华亭县修筑捍海塘记》 132

三、清陈时夏全线改建石塘疏 132

第二章 兴修水利 133

第一节 县级骨干河道 133

一、南竹港 133

二、南横泾 134

三、贝港 134

四、上横泾 135

第二节 县级其他主要河道 135

一、运石河 135

二、东横泾 135

三、清水港 135

四、渔塘港 136

第三节 镇(乡)级河道 136

一、郊奉港 136

二、新农河 136

第四节 制盐区河道 136

一、夹塘河 136

二、沿村河 136

三、盐场河 137

四、沿塘河 137

五、东西场沿塘河 137

第五节 农业区村内河道 137

第六节 湮没河道 137

一、盐区袁浦港、蔡庙港 137

二、农业扩耕填河 138

三、工业用地填河 138

四、柘林镇区扩展填河 138

第七节 出海闸、纳潮闸、涵洞 138

一、南竹港出海水闸 138

二、纳潮、排污水闸 139

三、清代华亭石塘涵洞 139

第四篇 人口与计划生育 141

第一章 人口 141

第一节 人口源宗与流徙 141

第二节 人口普查与管理 142

一、历次人口普查时间 142

二、人口管理 142

第三节 人口总量与分布 142

一、人口总量 142

二、人口密度 143

三、人口分布 143

四、家庭规模 146

第四节 人口构成 146

一、性别构成 146

二、年龄构成 147

三、农业、非农业构成 147

四、文化程度构成 147

五、民族构成 148

六、姓氏构成 148

第五节 老年人口 149

一、年龄状况 149

二、90岁以上寿星 150

三、百岁寿星 150

第六节 劳动力人口 150

第七节 外来流动人口 151

一、流入缘由与时间 151

二、外来人数与省籍 152

三、外来人口年龄与劳动力 152

第二章 计划生育 153

第一节 计划生育组织服务机构 153

一、管理机构 153

二、计划生育协会 154

三、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站 154

第二节 计划生育政策 154

第三节 晚婚晚育法规 156

第四节 奖励和限制法则 157

一、奖励法则 157

二、限制法则 157

第五节 人口出生调节 158

一、计划生育宣传 158

二、节育方法实施 159

三、计划生育经费 160

四、人口生、死、自然增长状况 160

第六节 外来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161

第七节 计划生育工作先进状况 161

一、先进集体 161

二、先进个人 161

第五篇 党政组织 162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柘林地区组织 162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柘林地区中共组织 163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柘林地区中共组织 163

一、解放初期 163

二、人民公社时期 164

三、中共奉贤盐场(总支)委员会 165

四、中共柘林镇(乡)委员会 167

第三节 党务机构 171

一、中共奉贤盐场(总支)委员会 171

二、中共柘林镇(乡)委员会 171

第四节 党员代表大会 172

第五节 组织建设 173

一、基层组织 173

二、党支部换届选举 173

三、党员状况 174

四、创先评优 174

第六节 纪律检查 175

一、历届纪律检查委员会 175

二、决议选摘 176

三、党风廉政建设 176

四、违纪案件 177

第七节 宣传教育 177

第八节 政法 177

一、法制建设 177

二、政法工作 178

第九节 党校 178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柘林地区组织 178

第三章 议会,人民代表大会 178

第一节 议会制度 179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179

一、柘林镇(乡)人民代表大会机构 179

二、代表选举 179

三、镇(乡)人民代表大会 181

四、代表活动 182

第四章 行政设置 183

第一节 机构沿革 183

一、宋代机构设置 183

二、清代机构设置 183

三、中华民国时期机构设置 185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来的行政机构 186

第二节 政府办事机构 191

一、政府机关机构 191

二、政府事业机构 193

三、驻柘林镇(乡)区(县)属事业单位 194

第三节 行政事务 195

一、政务分工 195

二、政务内容 195

三、政务公开 195

四、政务监察 195

第四节 施政纪实 195

第五节 政府实事 196

第五章 经济机构设置 196

第一节 柘林乡经济管理委员会 197

第二节 柘林镇(乡)农工商联合社 197

第六篇 社群团体 200

第一章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柘林地区组织 200

第一节 组织机构 200

一、共青团新寺乡(公社)委员会 200

二、共青团奉贤盐场委员会 201

三、共青团柘林镇(乡)委员会 201

第二节 团代表大会 201

第三节 基层团组织 202

第四节 团组织活动 202

第二章 妇女联合会 203

第一节 组织机构 203

一、新寺乡(公社)妇女联合会 203

二、奉贤盐场妇女联合会 203

三、柘林镇(乡)妇女联合会 203

第二节 基层妇联组织 204

第三节 妇联组织活动 204

一、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 204

二、维权保健活动 204

三、家庭美德建设活动 204

第三章 工会 205

第一节 组织机构 205

一、柘林盐场工会 205

二、柘林集镇工会 205

三、柘林镇(乡)工会 205

第二节 基层工会 206

第三节 工会职责与活动 206

一、工会职责 206

二、主要活动 207

第四章 农民协会 207

第一节 民国时期农会 207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农会 207

第三节 贫下中农协会 207

一、农业贫下中农协会 207

二、盐业贫下中农协会 208

第五章 其他社群组织 208

第一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柘林地区组织 208

第二节 制盐业工业同业公会 208

第三节 晒盐业同人福利会 208

第四节 袁浦盐场公署工会福利委员会 209

第五节 船民协会 209

第六节 柘林镇(乡)计划生育协会 209

第七节 柘林镇(乡)科学技术协会 210

一、协会组织机构 210

二、科协活动 210

第八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柘林分会 210

一、协会组织机构 210

二、柘林分会活动 211

第九节 柘林镇(乡)残疾人协会 211

一、组织机构 211

二、主要活动 211

第十节 柘林镇关心下一代协会 211

第十一节 柘林商会 212

一、组织机构 212

二、主要活动 212

第十二节 奉贤区虾业协会 212

第七篇 军事武装 213

第一章 柘林军事设施 213

第一节 烽火墩台和城堡 214

一、烽火墩台 214

二、蔡庙港城堡 214

三、柘林城 214

第二节 碉堡与哨楼 214

一、碉堡 214

二、哨楼 215

第三节 驻军营房 215

一、明清代营房 215

二、民国时期营房 215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营房 216

第二章 柘林境内驻军 216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柘林驻军 216

一、宋代柘林驻军 216

二、明代柘林驻军 216

三、清代柘林驻军 217

四、民国时期柘林驻军 220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柘林驻军 220

一、驻柘林盐警部队 220

二、驻柘林中国人民解放军 221

第三章 历代兵役制度 221

第一节 秦代至宋代兵役制 221

一、秦、汉征兵制 221

二、三国、两晋世袭制 221

三、北朝、隋唐府兵制 221

四、五代募兵制 222

五、宋代募兵制与世袭制 222

第二节 元、明、清代兵役制 222

一、元代世袭制 222

二、明代卫所兵役制 222

三、清代世袭制、募兵制 222

第三节 中华民国兵役制 222

一、募兵制 222

二、征兵制 223

三、志愿兵制 223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制 223

一、志愿兵役制 223

二、义务兵役制 223

三、预备役制 224

第四章 柘林地方武装 224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地方武装 224

一、壮丁训练 224

二、守望队 225

三、自卫组织 225

四、对海监视所(哨) 225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武装 225

一、武装机构 225

二、国防教育 226

三、民兵 227

四、预备役 229

五、柘林海防哨所 229

第五章 征集兵员 229

第一节 中华民国后期征兵 230

一、国民党军征兵 230

二、人民武装征兵 230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征兵 230

一、征集志愿兵 230

二、征集义务兵 231

第六章 柘林境内兵事 231

第一节 明代抗击倭寇斗争 231

第二节 太平军与英、法联军激战柘林城 231

第三节 国民党军在柘林抗日 232

第四节 侵华日军在柘林暴行 232

第五节 日伪清乡柘林设大检问所 233

第六节 浙东纵队北撤过柘林 234

第七节 国民党军于柘林兵事 235

第八节 柘林解放纪实 235

一、柘林人何天放接应解放大军 235

二、解放军宿营柘林农村及作战会议 236

第八篇 公安 司法 237

第一章 公安 237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警察机构 237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安机构 238

第三节 公安机构职责 239

一、治安管理 239

二、户籍(政)管理 240

三、消防管理 241

四、交通管理 241

五、安全防范管理 242

第四节 荣誉榜 242

一、先进集体 242

二、先进个人 242

第二章 社会综合治理 242

第一节 综治机构 243

第二节 治安组织 243

一、柘林检查站 243

二、柘林镇(乡)治安联防队 243

三、柘林消防队伍 244

四、柘林镇(乡)交通联防队 244

五、柘林治安巡逻队伍 244

第三章 司法 244

第一节 司法机构 244

一、柘林镇(乡)司法办公室 244

二、柘林镇(乡)法律服务所 244

三、人民调解委员会 245

第二节 普及法律知识教育 245

一、“一五”普法教育 245

二、“二五”普法教育 245

三、“三五”普法教育 246

第三节 民事调解 246

一、新中国成立前调解 246

二、新中国成立后调解 246

第四节 法律服务 247

第九篇 民政 248

第一章 民政机构 248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48

第二节 工作范围与职责 249

第二章 基层政权建设 249

第一节 换届选举状况 249

第二节 村民委员会 250

一、机构设置 250

二、村委会工作职责 250

第三节 居民委员会 252

一、机构设置 252

二、居委会工作职责 252

第三章 优抚安置 252

第一节 拥军优属 253

一、机构 253

二、拥军 253

三、优属 253

第二节 复退安置 254

一、复退军人安置 254

二、烈士褒扬 254

第四章 社会保障 255

第一节 社会救助 255

一、农村贫困户救济 255

二、城镇居民低收入补助 256

三、“五保户”照顾 256

第二节 退休养老制度 256

一、镇(乡)级企业退休养老 256

二、农村村民退休养老 257

第三节 农村养老保险 257

一、机构设置 257

二、农保工作职能 257

三、工作运行状况 257

第四节 小城镇养老保险 258

第五节 失业保险 258

第五章 残疾人事业 259

第一节 福利企业 259

第二节 残疾人状况 259

第三节 助残帮困 260

第六章 老龄工作 260

第一节 工作机构 260

第二节 老龄人口 261

第三节 老年人权益保护 261

第四节 老年人事业 261

第五节 柘林敬老院 262

第七章 婚姻与收养管理 263

第一节 婚姻状况 263

一、准结婚年龄演变 263

二、结婚 263

三、离婚 263

第二节 婚姻登记管理 264

第三节 收养管理 264

第十篇 盐业 265

第一章 管理机构与体制 26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65

第二节 管理体制 266

第二章 盐田与制盐 267

第一节 盐田 267

第二节 制盐方法 267

一、煎熬法 267

二、板晒法 267

三、滩晒 268

第三节 制盐工具 268

第三章 盐产量与销售 268

第一节 盐产量 269

第二节 盐销售 270

一、引销 270

二、统购包销 270

第四章 缉私 270

第一节 缉私机构 271

第二节 缉私政策 271

第三节 缉查 272

第十一篇 对虾养殖 274

第一章 机构设置 27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75

第二节 业务单位 275

一、奉贤区柘林镇对虾养殖公司 275

二、上海东方特种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76

第二章 经营体制、管理 276

第一节 试养 276

第二节 村级养殖业 277

第三节 镇级养殖企业 279

一、上海富林食品冷冻厂 279

二、奉贤县对虾育苗场 279

三、奉贤对虾合成饲料厂 280

四、柘林对虾养殖场 280

五、柘林西区对虾养殖场 280

六、柘林对虾实验场 280

第四节 经营管理 281

第三章 对虾饲养管理 281

第一节 虾塘设施 281

第二节 苗期管理 282

一、放苗前虾塘管理 282

二、虾苗采运 282

第三节 养成期水环境管理 282

第四节 养成期日常检测 283

第五节 饲料及投喂 283

一、饲料 283

二、投喂 283

第六节 污水处理 284

第七节 对虾收捕 284

一、集体捕捞 284

二、个体捕捞 284

第四章 对虾灾害与科研 284

第一节 对虾灾害 284

第二节 科研 286

第五章 养殖效益 287

第一节 历年养殖实绩 287

一、柘林乡养殖状况 287

二、对虾养殖品种及面积 288

第二节 对虾产品价格 288

第十二篇 工业 290

第一章 工业管理 290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91

第二节 工作职责 291

第二章 工业区域 292

第一节 新工业区 292

第二节 老工业区 292

第三节 上海南华亭经济小区 292

第四节 村级工业区 293

第三章 区(县)级工业 293

第一节 上海振泰化工厂 293

第二节 上海振泰漂染厂 294

第四章 镇(乡)级工业 294

第一节 发展沿革 294

第二节 工业门类 297

一、电器仪表 297

二、五金机械 297

三、压铸 297

四、焊条 297

五、服装 298

六、其他门类 298

第三节 企业选介 298

一、上海海滨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298

二、上海市奉贤县新寺电器厂 299

三、上海柘林机械厂 299

四、上海市柘林压铸厂 300

五、上海市柘林轻化机械厂 300

六、上海市柘林电控设备厂 300

七、上海沪江电焊条厂 301

第四节 经济效益 301

第五章 村(队)级工业 304

第一节 发展沿革 304

第二节 工业门类 309

一、电器、电箱 309

二、电机、配件 309

三、五金、机械 309

四、制罐印铁 310

五、水泥制品 310

六、粮食加工 310

第三节 企业选介 310

一、上海奉贤县海光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310

二、上海海光电机厂 310

三、上海无线电二十七厂柘林分厂 311

四、上海申光铰链厂 311

五、上海奉贤营房制罐厂 311

六、柘林郊南五金工具厂 312

七、上海东江电器配套厂 312

八、上海船浜制药粉碎设备厂 312

第四节 经济效益 313

第六章 港台资、外资企业 319

第一节 港台资企业 319

一、基本情况 319

二、上海丰林铝合金轮圈有限公司简介 319

第二节 外资企业 320

一、基本情况 320

二、有魁隆(上海)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经营概况 321

第七章 校办企业 322

第一节 发展沿革 322

第二节 上海柘中电器厂 322

第八章 私营企业 323

第一节 发展沿革 323

一、新中国成立前私营企业 323

二、新中国成立后私营企业 323

第二节 工业门类 324

第九章 工业经济体制改革 324

第一节 改制机构设置 324

第二节 企业改制 324

一、改制政策 324

二、改制方式 325

第三节 转制企业 资产管理 330

一、资产管理机构 330

二、资产管理方式 330

三、企业资产管理 330

第四节 转制企业 职工利益 330

一、转制企业职工去向 330

二、转制企业职工生活保障 330

第五节 关停撤并企业职工 331

一、关停企业职工 331

二、撤并企业职工 331

第十章 招商引资 331

第一节 招商机构与规划 331

一、招商机构 331

二、招商规划 331

第二节 招商工作与管理 332

一、招商工作 332

二、招商管理 332

三、上海南华亭经济小区 332

第三节 招商实绩 332

第十三篇 农业 334

第一章 机构设置 33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34

第二节 业务单位 335

一、农业公司 335

二、农机公司 335

三、柘林水利排灌管理站 336

第二章 经营体制 336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336

一、土地占有 336

二、地租 336

第二节 土地改革 337

第三节 互助合作社 337

一、互助组 337

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37

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37

第四节 人民公社 338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38

第六节 土地延包 339

一、土地延包政策 339

二、土地延包实施 339

第三章 农业资源 341

第一节 劳动力 341

第二节 农村土地 341

第三节 农田水利 342

一、河流水网 342

二、水系治理 342

三、农田灌溉 343

第四节 农业耕畜 343

第四章 农机具 344

第一节 传统农具 344

一、铁制农具 344

二、木制农具 344

三、竹制农具 345

四、改良农具 345

第二节 机械农具 346

第三节 农机管理 347

一、管理机构 347

二、管理方式 347

第五章 耕作制度 347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熟制 348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熟制 348

第六章 作物品种 349

第一节 水稻 349

一、早稻 349

二、中稻 350

三、晚稻 350

四、糯稻 350

第二节 棉花 350

一、小棉花 350

二、大棉花 350

第三节 油菜 351

一、本地油菜 351

二、甘蓝油菜 351

第四节 三麦 351

一、小麦 351

二、大麦 351

三、元麦 351

第五节 杂粮 352

第七章 栽培技术 352

第一节 水稻栽培技术 352

一、直播(扎散)稻 352

二、绿肥茬(三熟制)早稻 353

三、后季(双季)稻 353

四、单季晚稻 353

第二节 棉花栽培技术 354

第三节 油菜栽培技术 354

第四节 三麦栽培技术 354

第八章 肥料 355

第一节 有机肥料 355

第二节 无机肥料 356

第三节 细菌肥料 356

第九章 植物保护 356

第一节 植保队伍 356

第二节 器械演变 357

第三节 作物病虫害防治 357

一、水稻病虫害防治 357

二、棉花病虫害防治 358

三、油菜病虫害防治 358

四、三麦病虫害防治 358

第四节 农业药剂 358

第五节 植保措施 359

一、种子处理 359

二、种子检验 359

三、松土除草 359

四、预测预报 359

第十章 粮棉油产量 360

第一节 粮食产量 360

第二节 棉花产量 363

第三节 油菜子产量 364

第十一章 经营管理 365

第一节 劳动管理 365

一、互助组时期 365

二、初级生产合作社时期 365

三、高级生产合作社时期 365

四、人民公社时期 366

五、政社分设时期 366

第二节 财务管理 366

一、会计管理 366

二、财务制度 367

三、收益分配政策 367

第十二章 农业灾祥 368

第一节 主要丰收年 368

第二节 主要歉收年 368

第十四篇 副业 370

第一章 管理机构 370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70

第二节 业务部门 371

一、副业公司 371

二、畜牧兽医站 371

三、渔政管理检查站 371

第二章 种植业 372

第一节 瓜果种植 372

一、西甜瓜 372

二、网纹瓜 372

三、西洋南瓜 372

四、长络丝瓜 373

第二节 林果种植 373

一、果树 373

二、林业 373

三、花卉 374

四、上海海上花园艺有限公司 374

第三节 蔬菜种植 375

第三章 养殖业 375

第一节 牲畜饲养 375

一、耕牛 376

二、猪 376

三、羊 377

四、兔 377

第二节 水产养殖 377

一、淡水鱼 377

二、淡水对虾 378

第三节 禽类饲养 378

第四节 昆虫类饲养 380

一、养蚕 380

二、地鳖虫 380

三、蝎子、无菌蝇 380

第五节 企业选介 380

一、上海华倡实业经营公司 380

二、上海奉羽禽业有限公司 381

三、奉贤兴发养鸡场 381

第四章 捕捞业 381

第一节 海洋捕捞 381

一、捕捞单位 381

二、渔场变迁 382

三、捕捞工具和方法 382

四、鱼产量、品种 382

第二节 内河捕捞 383

第五章 其他副业 383

第一节 编结 383

一、编结 383

二、纺织刺绣 384

第二节 药材采集 385

一、植物类 385

二、昆虫类 385

第十五篇 城乡建设 386

第一章 规划管理 38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87

第二节 柘林新镇区总体规划 387

一、总体规划 387

二、总体规划实施 388

第二章 村镇建设 388

第一节 镇区公共建筑 388

第二节 镇区居民住房建筑 390

第三节 乡村住房建筑 390

第三章 道路 392

第一节 秦皇驰道 392

第二节 公路 392

一、沪杭公路 392

二、莘奉(四号线延伸段)公路 393

三、莘奉金高速公路 393

四、奉柘公路 393

五、金海公路 393

第三节 乡村公路 393

一、郊奉路 393

二、沿村路 394

三、沿塘河路 394

四、奉陆路 394

五、郊胡路 394

六、东海中心路 394

七、农业园区路 394

八、南华亭经济小区路 394

第四节 乡村机耕路 395

第四章 桥梁 396

第一节 建桥沿革 396

第二节 桥梁 399

一、集镇桥梁 399

二、主要河道桥梁 399

三、主要道路桥梁 400

四、其他要道河流桥梁 401

五、解放后废除桥梁 401

第三节 桥梁管理和维修 402

第五章 供水 供电 燃气 402

第一节 供水 402

第二节 供电 403

一、供电沿革 403

二、管理机构 403

三、变电站 404

第三节 燃料 404

一、燃料演变 404

二、沼气 404

三、石油液化气 404

第六章 园林绿化 405

第一节 古代园林绿化 405

第二节 园林绿化建设 406

第三节 绿化企业 406

一、奉贤县林场 406

二、上海晨光园林有限公司 407

三、上海海霞绿化工程公司 407

第十六篇 交通 邮电 408

第一章 水陆交通 40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09

一、柘林商运装卸管理 409

二、柘林盐运装卸管理 409

三、柘林陆运管理 409

四、汽车维修单位 410

第二节 水上交通 410

一、水路状况 410

二、水上运输 410

第三节 陆路交通 412

一、陆路演变 412

二、陆路运输演变 413

三、过境公交客运 413

第四节 装卸搬运 414

一、装卸演变 414

二、装卸实绩 415

三、装卸工具 415

四、劳保待遇 415

第二章 邮政 416

第一节 邮政机构 416

第二节 邮政业务 417

一、业务项目 417

二、业务量 417

第三节 邮件接送 419

第四节 乡村邮路 419

第三章 电信 419

第一节 电信机构 420

第二节 电信设施 420

第三节 电话发展 421

第四节 电话线路 424

第五节 业务与资费 424

第十七篇 财税 金融 425

第一章 财经 425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25

一、柘林财政所 425

二、柘林经营管理站 426

三、柘林会计服务所 426

四、柘林统计 426

第二节 财政收支 426

一、财政收入 426

二、财政支出 427

第三节 经营管理 428

一、会计事务管理 428

二、审计工作 429

三、收益分配 429

四、集体固定资产 431

第二章 税务 432

第一节 税种及税制改革 432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税种 432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税种与税制改革 432

第二节 税收实绩 433

第三章 金融 434

第一节 机构 434

一、典当 434

二、柘林服务组 434

三、柘林信用社 434

四、农业银行柘林营业所 435

五、中国建设银行上海柘林支行 435

六、柘林邮政储蓄 435

第二节 货币演变和贬值 435

一、货币演变 435

二、货币贬值 437

第三节 民间借贷 437

一、新中国成立前民间借贷 437

二、新中国成立后民间借贷 439

第四节 贷款发放 440

一、私人贷款 440

二、集体贷款 440

三、农贷豁免 440

第五节 储蓄存款 442

一、折实储蓄 442

二、整存整取定期储蓄 442

三、零存整取储蓄 442

四、活期储蓄 442

五、零存整取有息有奖储蓄 442

六、定期定额实物有奖储蓄 442

七、其他储蓄 442

八、存款储蓄 443

第六节 公债、保险 444

一、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444

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444

三、国库券 445

四、保险 445

第十八篇 商业贸易 446

第一章 商业类型与管理机构 446

第一节 私营个体商业 447

一、新中国成立前私营商业 447

二、新中国成立后私营商业 448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商业 450

第三节 综合合作商业 451

一、盐业合作社 451

二、渔业合作社 451

三、综合合作商店 451

第四节 连锁超市 451

一、金叶七店 451

二、联华超市 451

第五节 其他经济类型商业 452

一、农村下伸店 452

二、农村代购代销店 452

三、企事业单位自办商店 452

第六节 工商联合会 452

一、柘林商会组织机构 452

二、主要工作 453

第七节 柘林工商行政管理所 453

一、概况 453

二、工作职责 453

三、工商登记情况 453

四、办案概况 454

第二章 农副产品购销 454

第一节 粮油管理机构 454

第二节 粮油购销 454

第三节 棉花收购 455

第四节 粮棉加工 456

一、粮食加工 456

二、棉花加工 456

三、油料加工 456

第五节 副食品购销 457

一、副食品收购 457

二、副食品销售 457

第三章 供应销售 457

第一节 主要生产资料供销 458

一、农用生产资料 458

二、建筑装潢材料,燃料 458

第二节 主要生活资料供销 458

一、棉布百货 458

二、五金交电 459

三、糖业烟酒 459

四、中、西药 460

第四章 商业体制改革 464

第一节 机构改革 464

第二节 经营机制改革 464

第三节 管理体制改革 465

第五章 农村粮油保管与留用 465

第一节 农村粮食保管 465

第二节 农村粮油留用 466

一、口粮、口油 466

二、种子粮 466

三、饲料粮 466

四、储备粮 466

第六章 庙会节场集市贸易 467

第一节 柘林庙会香市 467

第二节 柘林农贸市场 468

第十九篇 教育 470

第一章 教育管理 470

第一节 管理机构沿革 471

第二节 学校内部管理 471

一、校长负责制 471

二、教职工聘任制 471

三、校务公开制 472

四、学校等级达标管理 472

第三节 教材、教法 472

一、学制变更 472

二、考试制度 473

三、教材变更 473

第二章 学前教育 473

第一节 公办幼儿园 473

第二节 队(村)办幼儿园 474

第三章 初等教育 474

第一节 发展史略 474

第二节 小学简介 477

一、柘林中心小学 477

二、乡村小学 477

三、外籍民工子弟学校 480

第四章 中等教育 480

第一节 发展史略 480

第二节 柘林中学简介 480

第三节 营房中学简介 481

第五章 九年制义务教育 482

第一节 柘林学校简介 482

第二节 入学率与普及情况 483

第三节 中考升学情况 483

第六章 专业职业教育机构 483

第一节 柘林技校 484

第二节 柘林镇(乡)党校 484

第三节 农业中学 485

一、公社农业中学 485

二、东海农中 485

第七章 成人教育 485

第一节 业余教育机构 485

第二节 扫盲识字教育 486

第三节 业余文化教育 486

一、大队(村)办业余学校 487

二、企事业单位办业余学校 487

第四节 学历教育 488

一、电视中专、大学 488

二、函授大学 488

三、中央农业广播学校 488

第五节 职业教育 488

一、中职、中专教育 488

二、职业岗位培训 488

第八章 教育设施 489

第一节 校舍修建 489

第二节 教学设备 490

第三节 学校图书 490

第九章 教师队伍 491

第一节 师资情况 491

一、教师学历 491

二、教师职称 491

第二节 师德教育 491

第三节 教师培训 492

第四节 教师待遇 492

第五节 教师退休 493

一、退休教师管理 493

二、退休教师待遇 493

第十章 人才培养 493

第一节 部分人才 493

第二节 柘林籍部分大学生 497

第十一章 教育经费 497

第一节 中小学教育经费 497

一、新中国成立前教育经费 497

二、新中国成立后教育经费 497

第二节 成人教育经费 499

第二十篇 文体 科技 501

第一章 文化艺术 501

第一节 文化机构 502

一、文化管理部门 502

二、柘林文化站 502

三、柘林电影放映队 502

第二节 文化阵地 503

一、俱乐部 503

二、图书馆(室) 503

三、茶园书场 503

四、书店 503

五、影剧院(大礼堂) 503

六、文化画廊 504

七、老龄活动室 504

第三节 群众文艺团体 504

一、清音班 504

二、秧歌队 505

三、业余剧团 505

四、业余文艺宣传队 505

五、老年丝竹班 505

六、老妈妈腰鼓队 505

第四节 文化活动 505

一、广场文化 505

二、文化下乡 506

三、优秀节目选介 506

四、文艺演出获奖情况 506

第五节 民间文娱 506

一、迎神赛会 506

二、灯会 509

三、荡湖船 509

四、狮子舞 509

五、打腰鼓 509

六、打连哨 509

七、放风筝 510

八、讲故事 510

九、猜谜语 510

十、唱山歌 512

十一、吹打 512

十二、民间游戏 512

第六节 民间艺术 512

一、剪纸刻纸 512

二、编织刺绣 512

三、书画雕刻 513

四、扎制灯彩 513

第七节 民间歌谣 513

第二章 著作文章 515

第一节 著作 516

第二节 文章存目 516

一、科技理论文章存目 516

二、其他文章存目 517

第三章 艺文选录 517

第一节 散文选录 518

第二节 诗词选录 519

一、明代诗词 519

二、当代对联 521

第四章 新闻广播电视 522

第一节 柘林广播电视站 523

一、奉贤盐场广播站 523

二、柘林乡广播电视站 523

第二节 有线广播业务 523

一、业务开展状况 523

二、稿件与稿费 523

第三节 有线电视 524

一、光缆铺设 524

二、收费情况 524

第四节 报刊发行 524

第五章 档案工作 525

第一节 档案管理系统 525

第二节 档案管理 526

一、档案室设施 526

二、机关档案汇集 526

三、档案保管和利用 526

第三节 基层档案管理 527

一、村级档案管理 527

二、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528

第四节 档案工作先进简介 528

第六章 文物古迹遗址 529

第一节 出土新石器时代文物 529

第二节 古银杏 529

一、唐代古银杏 529

二、明代古银杏 529

第三节 出土宋代古井文物 530

第四节 明代石拱(环龙)桥 530

第五节 清代华亭东石塘 530

第六节 古迹遗址 531

一、柘林古文化遗址 531

二、柘林境内秦皇驰道遗址 531

三、柘林古镇区遗址 531

四、明代蔡庙港城遗址 531

五、明代柘林城遗址 532

六、清代松江府海防同知署、水利通判署遗址 532

第七节 牌坊 石碑 石雕 532

一、柘林城牌坊 碑记 532

二、华亭石塘碑记 533

三、柘林樊政升碑记 533

四、柘林史碑 534

五、“醒狮”石雕 535

六、报恩桥石碑 535

第八节 墓冢园林 536

一、墓冢 536

二、园林 536

第七章 宗教信仰 536

第一节 佛教 536

第二节 道教 537

第三节 天主教 537

第四节 耶稣教 538

第五节 宗祠 540

第八章 体育 54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40

第二节 体育设施 540

第三节 群众体育活动 541

第四节 学校体育活动 541

第五节 体育竞赛获奖情况 542

一、群众性体育获奖情况 542

二、学校体育获奖情况 542

第九章 科技 543

第一节 科技组织 543

一、柘林科技协会 543

二、科技企业 543

第二节 农业科技活动 544

一、农业新品种试验与推广 544

二、农药使用与除害 545

第三节 副业科技活动 545

一、水产养殖科技推广 545

二、畜牧业养殖科技推广 546

第四节 工业科技活动 547

一、工业科技活动 547

二、工业技术改造 547

三、新产品试制 547

四、科技项目获奖 548

第五节 电脑应用与普及 549

第二十一篇 医疗卫生 550

第一章 机构 55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50

一、行政机构 550

二、柘林镇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551

三、柘林镇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 551

第二节 医疗单位 551

一、施疗所 551

二、柘林私人诊所 551

三、柘林联合诊所 551

四、新寺卫生院柘林诊所 551

五、奉贤盐场医务室 551

六、柘林卫生院 552

七、村队卫生室 552

八、学校卫生室 552

第二章 医疗事业 553

第一节 医疗制度 553

一、医疗制度沿革 553

二、公费医疗 553

三、农村合作医疗 553

第二节 医疗服务 554

一、门诊急诊 554

二、住院 555

三、应急救护 555

第三节 医技队伍 555

一、镇卫生院医务人员 555

二、乡村卫生室医务人员 556

三、医技人员培训 556

四、医德、医风建设 557

五、医疗卫生文章选介 557

第三章 卫生防疫 557

第一节 血吸虫病防治 558

一、螺情病况 558

二、治病、灭螺 558

第二节 疾病防治 559

第三节 计划免疫 562

第四节 预防“非典” 564

第四章 爱国卫生 565

第一节 卫生健康教育 565

第二节 除“四害” 565

一、消灭蚊蝇 565

二、消灭老鼠 565

三、消灭蟑螂 565

第三节 水、粪管理 566

一、饮用水管理 566

二、柘林镇自来水厂 566

三、粪便管理 567

第四节 环境卫生整治 567

一、环境卫生检查 567

二、城乡垃圾集中处置 567

第五节 卫生单位创建 568

一、卫生集镇创建 568

二、卫生村卫生企业创建 568

第六节 食品卫生管理 569

第七节 劳动卫生管理 570

第八节 学校卫生管理 570

第五章 妇幼保健 571

第一节 妇女保健 571

一、新法接生 571

二、“围产期”保健 571

三、妇女病普查 571

四、劳动保护 572

第二节 婴幼儿保健 572

第二十二篇 人事 劳动 574

第一章 管理机构 574

第一节 人事管理机构 574

一、机构设置 574

二、工作职责 574

第二节 劳动管理机构 575

一、机构设置 575

二、工作职责 575

第二章 人事 575

第一节 人事管理 575

一、干部录用 575

二、干部列编 575

第二节 干部编制 576

一、机关干部 576

二、事业单位干部(含集体干部) 576

第三节 干部调配 576

一、党政机关干部 576

二、镇(乡)企事业单位干部 577

三、区(县)、镇(乡)双管单位干部 577

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 577

第四节 干部考核 577

第五节 工资待遇 577

一、工资制度改革 577

二、干部待遇 578

第六节 离退休干部管理 578

一、离休干部 578

二、退休干部 578

第三章 劳动 578

第一节 劳动安全管理 579

一、管理机构 579

二、安全宣传教育 579

三、特殊工种持证上岗 579

四、安全生产责任制 579

五、消防管理 579

六、劳动保护 580

第二节 劳动力管理 580

一、柘林籍劳动力管理 580

二、外来劳动力管理 580

三、劳动争议 580

第三节 劳动就业 581

一、劳动力就业 581

二、外来劳动力就业 581

三、再就业 581

四、劳务输出 581

第四节 劳动工资 582

第五节 安全生产重大事故 582

一、工伤事故 582

二、火灾事故 583

三、触电事故 583

第二十三篇 精神文明建设 584

第一章 精神文明创建 584

第一节 机构 584

一、柘林镇(乡)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584

二、柘林市容监察分队 585

第二节 文明单位创建 585

一、文明单位 585

二、文明村 585

三、文明小区 586

第三节 军(警)民共建 586

一、军民共建 586

二、警民共建 586

第二章 精神文明活动 587

第一节 社会公德教育 587

一、“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587

二、“四有”新人教育 587

三、“七不”文明教育 587

第二节 职业道德教育 588

一、师德教育 588

二、医德教育 588

三、企业职工教育 588

第三节 家庭美德教育 589

一、创“五好文明家庭”活动 589

二、新风户活动 589

第四节 主题教育活动 589

一、“三下乡”活动 589

二、破除迷信活动 590

三、争做文明人活动 590

四、学习市劳模王罗昌活动 590

五、志愿者活动 590

第五节 各种捐赠活动 591

一、集体单位捐赠 591

二、私营企业捐赠 591

三、个人捐赠 592

第三章 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及选例 592

第一节 创建成果名录 592

一、上海市级 592

二、奉贤区(县)级 593

三、“五好”文明家庭 594

第二节 创建市级文明选例 594

一、上海海滨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594

二、营房村 595

三、柘林集镇康乐小区 596

第二十四篇 人物 599

第一章 已故人物 599

第一节 革命英烈 599

第二节 政坛军界 602

一、政坛 602

二、军界 602

第三节 学者文人 604

第四节 能工巧匠 605

第五节 地方良医 606

第六节 先进人物 606

第七节 其他闻人 607

第二章 在世人物 608

第一节 人物简介 608

第二节 人物名录 615

第二十五篇 民情风俗 618

第一章 崇拜习俗 618

第一节 祖先崇拜 618

一、供奉祭祀 618

二、尊崇怀念 619

第二节 民俗神崇拜 619

一、供奉民俗神像 619

二、祭祀民俗神 620

三、张贴民俗神像 620

第三节 福喜崇拜 621

一、悬挂福禄寿三星图 621

二、张贴“福”、“喜”字 621

第四节 吉祥物崇拜 621

一、吉祥动物崇拜 621

二、吉祥物品崇拜 622

三、红色崇拜 622

第五节 方位崇拜 623

一、崇尚左位 623

二、东位崇拜 623

第六节 吉利话崇拜 624

一、俗信言有所为 624

二、崇信的吉利话 624

三、崇拜吉利偶数 624

第二章 礼仪习俗 624

第一节 婚姻嫁娶 625

一、普通婚俗 625

二、便亲婚俗 629

三、特异婚俗 630

第二节 治丧安葬 631

一、治丧 631

二、祭祀 633

三、安葬 633

第三节 添喜庆寿 634

一、喜添婴孩 634

二、成人庆寿 635

第三章 岁时习俗 636

第一节 传统节日时令 636

一、传统节日 636

二、岁时节令 640

第二节 新节假纪念日 641

一、新节假日 641

二、新纪念日 642

第四章 生活习俗 643

第一节 衣着 644

一、服装 644

二、饰物 645

第二节 饮食 645

一、主食 645

二、菜肴 645

第三节 住房 646

一、新中国成立前民房状况 646

二、新中国成立后住房变化 646

第四节 出行 647

一、新中国成立前状况 647

二、新中国成立后变化 647

第五节 发型 647

一、新中国成立前发型 647

二、新中国成立后变化 647

第六节 照明 648

第七节 室内用具 648

一、煮餐用具 648

二、坐卧用具 649

第五章 迷信习俗 650

第一节 祈求福祥 650

一、看风水 650

二、做关社 650

三、求签卜卦 650

四、争吃祭物 650

五、偷寿碗 650

六、置放“镇邪石” 650

七、安“退箭镜” 651

八、算命 651

第二节 济阴纳吉 651

一、念经 651

二、攀鬼亲 651

三、放生鱼 651

第三节 预兆吉凶 652

一、人身现象 652

二、动物现象 652

第四节 求神治病 653

一、献菩萨 653

二、叫喜 653

三、送野客 653

四、斋五圣 653

五、踏药渣 653

六、夜啼郎 654

七、问仙 654

第六章 民间往来礼节 654

第一节 岁时往来礼节 654

第二节 婚丧往来礼节 654

一、婚事往来礼节 654

二、丧葬往来礼节 655

第三节 举事往来礼节 655

第四节 日常往来礼节 655

一、路遇礼节 655

二、待人礼节 656

三、社交礼节 656

第七章 民间禁忌 658

第一节 婚丧喜禁忌 658

一、婚姻忌讳 658

二、丧事禁忌 658

三、生儿育女禁忌 659

第二节 日常生活禁忌 659

第三节 生产禁忌 659

第四节 人生礼数禁忌 660

第八章 生产习俗 660

第一节 造桥习俗 660

第二节 造房习俗 661

一、选址看风水 661

二、建房盼吉利 661

三、待匠防魇捣 661

四、屋周栽花木 662

第三节 农渔业祭祀 662

一、农民祭天地 662

二、渔民“买路”祭海 662

第九章 社会风尚 662

第一节 旧风尚 663

一、纳妾 663

二、吸毒 663

三、赌博 663

四、敲诈 663

五、缠足 664

六、守节 664

七、弃婴 664

八、偷窃 664

九、抢劫 664

十、绑票 664

十一、卖淫嫖娼 665

第二节 新风尚 665

一、婚姻自主 665

二、尊老爱幼 665

三、遗体火葬 665

四、敞门入场 665

五、婚事简办 666

六、参军光荣 666

七、助人为乐 666

第二十六篇 方言 新言语 667

第一章 方言选录 667

第一节 柘林农村方言选 667

一、时间 地点 667

二、时令 气象 667

三、行为 形态 668

四、物品 数量 669

五、称谓代词 670

六、勤劳认真 671

七、生老病死 671

八、其他用语 672

第二节 柘林盐民方言选 675

第二章 俗语与称呼 676

第一节 群众俗语 676

第二节 称呼词语 683

一、父系亲属 683

二、母系亲属 685

三、兄弟姐妹亲属 686

四、夫系亲属 687

五、妻系亲属 688

六、晚辈亲属 689

七、师友、同事称呼 691

八、对社会上非亲属的称呼 692

第三章 歇后语与谚语 692

第一节 歇后语 692

第二节 谚语 696

一、农谚 696

二、气象谚语 697

三、敬老和睦谚语 700

四、饮食卫生谚语 700

五、健身防病谚语 701

六、生活处世谚语 701

第四章 新言语与鄙称 703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新言语选录 703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 703

二、农业合作化时期 705

三、整风反右时期 706

四、“大跃进”时期 706

五、三年困难和“四清”时期 707

六、“文化大革命”时期 709

七、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710

第二节 民间鄙称 714

第二十七篇 杂志 716

第一章 要事简述 716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历次要事 716

一、四十年代末要事 716

二、五十年代要事 716

三、六十年代要事 718

四、七十年代要事 719

五、八十年代要事 720

六、九十年代要事 720

七、二十一世纪初要事 721

第二节 哀悼中央领导逝世 721

一、哀悼周恩来总理逝世 721

二、哀悼毛泽东主席逝世 721

第二章 来访视察 721

第一节 国外贵宾来访 722

第二节 国内来访视察 722

一、国家级来访视察 722

二、上海市级来访视察 722

三、外省市来访考察 723

第三章 商品票证 723

第一节 粮油等食品票证 724

第二节 棉布及针织品票证 724

第三节 日用工业品票证 725

第四节 燃料票证 725

第四章 掌故传说 725

第一节 柘林城无北门传说 725

一、禁出人才,北门不开 725

二、诬害忠臣,不造北门 726

三、心术不正,禁筑大城 726

四、为尊神灵 免造北门 726

五、迷信鬼神 筑没北门 727

六、效忠朝臣 勿建北门 727

第二节 庙宇传说 727

一、柘林“东海神坛”逸闻 727

二、柘林“小普陀庙”传说 728

第三节 桥名传说 729

一、素衣桥传说 729

二、叫化石桥来历 729

三、天打桥来历 729

第四节 人物传说 730

一、秦始皇到柘林观海 730

二、徐阶巧辞回故里 730

第五节 墓冢和海塘传说 731

一、要离墓传说 731

二、华亭石塘传说 731

第六节 柘林渔民不食竹笋 733

第五章 奇闻轶事 733

第一节 柘林城内古银杏轶事 733

第二节 柘林镇北何家惨案 734

第三节 柘林海滩奇闻 734

一、冯桥村海滩鲸鱼搁浅 734

二、东海村何金龙陷亡海滩 734

三、央路村海边插网鱼大丰 734

第四节 东海广裕庵尼姑自焚 735

第六章 生活事象反比 735

第一节 邻里关系反比 735

第二节 服饰、发型反比 736

一、服饰 736

二、发型 736

第三节 老年人丧偶再婚反比 737

第四节 水产、禽类食品反比 737

一、水产类 737

二、禽类 738

第五节 商业经营反比 738

一、经商者 738

二、售货形式 738

第七章 附录 738

第一节 文件辑录 738

第二节 小城头 742

一、地址面积 742

二、建筑状况 743

三、衰落简况 744

第八章 下限外增记 747

第一节 柘林镇党、政领导人员更迭 748

一、中共柘林镇委员会领导人员更迭 748

二、中共柘林镇纪律检查委员会领导人员更迭 749

三、柘林镇人大正副主席更迭 749

四、柘林镇人民政府领导人员更迭 749

五、副调研员与社区负责人更迭 750

第二节 机关科室、事业单位负责人更迭 750

一、工、青、妇组织负责人更迭 750

二、机关科室负责人更迭 750

三、事业单位负责人更迭 751

第三节 柘林镇村级行政区划嬗变 752

一、村级负责人更迭 752

二、行政村区划撤并 753

三、村级撤并后负责人更迭 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