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1
一、中医学概念之面面观 1
二、中医学的起源与孕育 3
(一)本能医学 4
(二)巫术医学 4
(三)经验医学 5
三、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6
(一)先秦秦汉时期——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与形成 6
(二)魏晋隋唐时期——中医理论体系的充实和系统化 9
(三)宋金元时期——中医理论的突破性进展时期 11
(四)明清时期——中医理论的集大成时期 13
(五)近现代——中西理论汇通、中西医论争、中西医结合 17
四、中医学的特点与优势 19
(一)整体观念 19
(二)辨证论治 24
第二章 气—元论与中医 27
一、气—元论的形成 27
二、气—元论的主要内容 28
(一)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 29
(二)气是运行不息的物质 29
(三)气是万物感应的中介 30
三、气—元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0
(一)生命由气构成与维持 30
(二)疾病源于气的失常 31
(三)诊断疾病重在察气 32
(四)治疗疾病重在调气 32
(五)养生之道以气为本 32
第三章 阴阳学说与中医 33
一、走入阴阳——阴阳学说的意义及起源 33
二、认识阴阳——阴阳的概念、特性与关系 35
(一)阴阳的概念 35
(二)阴阳的特性 36
(三)阴阳的关系 39
三、实践阴阳——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45
(一)归类人体组织结构 46
(二)概括人体功能状态 47
(三)命名人体基本物质 48
(四)分类体质 48
(五)区别病邪属性 50
(六)分析病理变化 50
(七)归纳四诊资料 52
(八)辨别病证基本属性 53
(九)归纳药食性能 54
(十)指导养生 55
(十一)确立治疗原则 57
第四章 五行学说与中医 59
一、发现五行——五行的起源 59
(一)以故宫为例探讨五行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59
(二)五行的起源 61
二、认识五行——五行的概念、特性与归类 64
(一)五行的概念 64
(二)五行的特性 64
(三)事物或现象五行归类的方法 68
(四)五行归类的意义阐发 69
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71
(一)五行之间的正常关系——五行相生、相克 72
(二)五行之间的异常关系——母子相及和五行乘侮 75
四、五行藏象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78
(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78
(二)阐释五脏的相互关系 79
(三)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79
(四)指导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80
第五章 意象思维与中医 87
一、意象思维的起源和概念 87
二、意象思维的特点 88
(一)直观可感 88
(二)意会体悟 88
(三)整体联系 89
(四)动态变易 89
三、意象思维对藏象经络体系构建的影响 90
(一)援物象以阐释藏的形态和功能 90
(二)援官象以阐释藏的地位和作用 90
(三)援水流象以阐释经气运行特点 91
四、意象思维在中医认识病因病理中的应用 92
五、意象思维在中医诊断疾病中的应用 93
六、意象思维在中医选方用药中的应用 94
(一)通过药物的形状和部位指导用药 94
(二)通过药物的升降浮沉及质地指导用药 95
(三)通过药物的特殊习性指导用药 95
七、意象思维在中医治法方面的应用 96
(一)提壶揭盖法 96
(二)增水行舟法 96
(三)釜底抽薪法 97
(四)畜鱼置介法 97
(五)逆流挽舟法 97
第六章 中和思想与中医 99
一、中和思想的内涵及意义 99
(一)执两用中 100
(二)权变与时中 101
(三)整体和谐 102
二、中和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 102
(一)中和思想与中医健康观 103
(二)中和思想与中医疾病观 109
(三)中和思想与中医养生观 111
(四)中和思想与中医治疗观 114
参考文献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