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临界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构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罗夫永著
  • 出 版 社: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37198172
  • 页数:357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基础篇 导论与理论基础 1

第1章 导论 3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3

1.2文献综述 5

1.2.1研究综述 5

1.2.2简要评述 11

1.3研究方法、内容和技术路线 12

1.3.1研究方法 12

1.3.2研究内容 13

1.3.3技术路线 15

1.4预期结果和意义 16

第2章 理论基础 19

2.1制度变迁理论 19

2.1.1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 19

2.1.2制度变迁的方式 21

2.1.3制度变迁的轨迹与路径依赖 22

2.1.4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 24

2.2制度变迁中的集团和集体 24

2.2.1传统的利益集团理论 25

2.2.2诺斯的行动集团理论 26

2.2.3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 26

2.2.4布坎南的政治交换过程理论 27

2.2.5诺斯的国家理论和“诺斯悖论” 28

2.3产权组合理论 29

2.3.1产权组合的定义 29

2.3.2产权组合概念的关键点 31

2.3.3产权组合与制度关系 32

2.3.4产权组合的制度创新过程模式 32

第二篇 问题篇 变迁临界问题的提出:新中国农地制度变迁 37

第3章 制度变迁临界问题的提出 39

3.1临界问题的提出 39

3.2制度的变迁临界问题 40

3.2.1制度的变迁临界概念 40

3.2.2制度的变迁临界特征 40

3.2.3制度的变迁临界研究的意义 45

3.3制度的变迁临界研究的指标体系 47

3.3.1制度的变迁临界判定的指标体系的特点 47

3.3.2制度的变迁临界判定的指标体系指标选取的原则 48

3.3.3制度的变迁临界判定的指标体系的构成 50

第4章 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临界分析 52

4.1“农地农民私人所有,农民个体经营”——土地改革制度的变迁临界分析 52

4.1.1制度的变迁临界基本情况 52

4.1.2制度的变迁临界分析 54

4.1.3制度的变迁临界判定 58

4.1.4制度的变迁临界突破后的制度效应 59

4.2“农地农民私人所有,农民合作经营”——合作化运动制度的变迁临界分析 60

4.2.1制度的变迁临界基本情况 60

4.2.2制度的变迁临界分析 62

4.2.3制度的变迁临界判定 68

4.2.4制度的变迁临界突破后的制度效应 68

4.3“农地农民集体所有,农民集体经营”——高级社、人民公社制度的变迁临界分析 70

4.3.1制度的变迁临界基本情况 70

4.3.2制度的变迁临界分析 73

4.3.3制度的变迁临界判定 79

4.3.4制度的变迁临界突破后的制度效应 79

4.4“农地集体所有,农户承包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制度的变迁临界分析 81

4.4.1制度的变迁临界基本情况 81

4.4.2制度的变迁临界分析 84

4.4.3制度的变迁临界判定 89

4.4.4制度的变迁临界突破后的制度效应 89

第5章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95

5.1现行农地制度下的“增收之难” 95

5.2现行农地制度下的“征地之痛” 98

5.3现行农地制度下的“制度之弊” 100

5.4现行农地制度下的“法律之困” 103

5.5现行农地制度下的“和谐之遥” 106

第6章 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临界分析 111

6.1制度的变迁临界基本情况 111

6.1.1农地征用 114

6.1.2小产权房 114

6.1.3农地流转 116

6.2制度的变迁临界分析 118

6.3制度的变迁临界判定 129

6.3.1关于“经济增长率和人均GDP”(B11) 129

6.3.2关于“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B12) 131

6.3.3关于“目标措施”(B13)、“社会保障”(B14)、“市场程度”(B15) 132

6.3.4关于“收入差距(B16) 132

6.3.5关于“重要会议及主要政策”(B21)、“意识形态氛围”(B22) 135

6.3.6关于“所有制结构”(B23)、“私产保护”、“民众意识”(B24) 137

6.3.7关于“民主与法制”(B26)、“领导意志”(B31)、“人民意愿”(B32) 138

6.3.8“时代主题”(B41)、“国际潮流和趋势”(B42) 140

6.3.9“突发事件”(B51)、“关键事件”(B52) 140

第三篇 实证篇 变迁临界实证研究:“小产权房”的制度变迁临界效应 145

第7章 产权组合——对“小产权房”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147

7.1产权组合的概念 147

7.1.1产权组合的定义 147

7.1.2概念的关键点 148

7.2“小产权房”的性质和成因分析 149

7.2.1“小产权房”的现象 149

7.2.2“小产权房”的性质 149

7.2.3“小产权房”的成因 150

7.3产权组合框架下对“小产权房”问题的思考 151

7.3.1从产权各权能归属角度重新理解“小产权”概念 151

7.3.2从产权权能重新组合角度重新审视已存在的“小产权房” 152

7.3.3从产权组合对制度形成和变迁的影响角度重新界定政府在“小产权房”问题上的职能创新作用 155

第8章 制度引擎——论“小产权房”所代表和引发的制度变迁在城乡和谐发展中的意义 158

8.1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引擎 158

8.1.1制度引擎作用不可或缺 158

8.1.2制度引擎作用实现机制 160

8.1.3制度引擎功能图示 162

8.2经济发展对制度变迁有着客观的需求 166

8.3“小产权房”的制度引擎效应 167

8.3.1“小产权房”所代表的制度变迁发生的原因 167

8.3.2“小产权房”所代表的制度变迁的推动者 169

8.3.3“小产权房”所代表的制度变迁的效应 171

第9章 城乡互动——对“小产权房”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意义的探讨 176

9.1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从人口迁移入手 176

9.1.1户籍制度下的“不完全迁移” 176

9.1.2社会保障制度下的“不安全迁移” 177

9.1.3农地产权制度下的“不保全迁移” 178

9.2土地二元结构——城市化进程的核心问题 179

9.2.1土地二元结构下的“制度悖论” 180

9.2.2土地二元结构下的“征地悖论” 181

9.2.3土地二元结构下的“城乡悖论” 182

9.3城乡互动——小产权房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革命性意义 183

9.3.1“小产权房”是城乡互动的重要推进器 183

9.3.2“小产权房”是以“帕累托最优”为客观结果的问题综合解决方案 186

9.3.3“小产权房”是以农民“自我城市化”为特征的又一场土地革命 187

第10章 路径依赖——“小产权房”对大视野下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启示 192

10.1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192

10.1.1农地制度变迁路径依赖是和谐社会建设急需破解的难题 192

10.1.2农地制度变迁路径依赖产生的现实国情前提 193

10.1.3农地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具体表现 194

10.2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本质和具体原因 197

10.2.1制度设计的初始目标 197

10.2.2制度实施的现实成本 198

10.2.3制度运行的政治环境 198

10.2.4制度创新的基本模式 199

10.2.5制度绩效的惯性冲击 199

10.3“小产权房”所代表的农地制度转轨变迁所处的特殊背景 200

10.3.1特殊的经济背景 201

10.3.2特殊的人文背景 202

10.3.3特殊的社会背景 204

10.4“小产权房”对我国农地制度路径依赖的跳出 206

10.4.1“小产权房”制度转轨变迁以市场经济为背景,在“市场与计划”的关系上摆脱了原有的路径依赖 206

10.4.2“小产权房”制度转轨变迁以制度的经济效率为前提,在“经济与社会”的关系上摆脱了原有的路径依赖 207

10.4.3“小产权房”制度转轨变迁以制度的伦理性为准则,在“农民与国民”关系上摆脱了原有的路径依赖 208

10.4.4“小产权房”制度转轨变迁以制度的平等性为准则,在“集体与国家”关系上摆脱了原有的路径依赖 210

10.4.5“小产权房”制度转轨变迁以农民自发推动为表现,在“内力与外力”关系上摆脱了原有的路径依赖 211

10.4.6“小产权房”制度转轨变迁以社会和谐为目标,在“农村与城市”关系上摆脱了原有的路径依赖 213

第11章 制度锁定——“小产权房”与我国农地制度变迁问题研究 217

11.1有效农地制度选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 217

11.1.1有效农地制度使生产在可能性边界上进行 217

11.1.2生产可能性边界发生变化要求农地制度变迁 218

11.1.3农地制度收益对农地制度变迁的推动力 219

11.2低效农地制度锁定对农地制度变迁的阻碍 220

11.2.1新中国低效农地制度的锁定 220

11.2.2改革开放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原有制度锁定的破解 221

11.2.3现行农地制度的再次锁定 224

11.3现行低效农地制度锁定形成原因的经济学研究 225

11.3.1低效农地制度锁定原因之一——国家悖论 225

11.3.2低效农地制度锁定原因之二——公平效率 226

11.3.3低效农地制度锁定原因之三——意识形态 227

11.3.4低效农地制度锁定原因之四——制度环境 228

11.3.5低效农地制度锁定原因之五——利益群体 230

11.4“小产权房”对现行农村土地低效制度锁定的破解 232

11.4.1“小产权房”破解农村土地低效制度锁定的制度环境限定 232

11.4.2“小产权房”破解农村土地低效制度锁定的制度框架体系 234

11.4.3“小产权房”破解农村土地低效制度锁定的制度激励效应 235

11.4.4“小产权房”破解农村土地低效制度锁定的制度运行成本 237

11.4.5“小产权房”破解农村土地低效制度锁定的制度变迁理念 239

11.4.6“小产权房”破解农村土地低效制度锁定的制度传导机制 241

11.4.7“小产权房”破解农村土地低效制度锁定的制度变迁方向 243

第四篇 启示篇 变迁临界启示探索:中国农地制度的构建 249

第12章 历史——土地“所有占有,二元并重”模式研究 251

12.1两大法系农村土地权利制度中所有权和占有权比较 251

12.1.1大陆法系农村土地所有和占有制度 251

12.1.2英美法系农村土地所有和占有制度 255

12.1.3两大法系土地所有和占有制度比较 257

12.2农村土地权利制度发展趋势 260

12.2.1土地权利的社会化 261

12.2.2土地权利的公法化 262

12.2.3土地权利的价值化 263

12.2.4土地权利制度由注重所有(归属)转向注重占有(利用) 263

12.3以所有权为中心不适合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安排 264

12.3.1我国传统财产权理论的特点 264

12.3.2我国传统财产权理论以所有权为中心的困境 267

12.3.3以所有权为中心不适合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安排 268

第13章 趋势——中国土地“国家所有,动态分治”模式研究 274

13.1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困境 274

13.1.1所有权的权能及分类 274

13.1.2土地所有权理论及现代土地所有权观念的发展 276

13.1.3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演变脉络 278

13.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土地权利分布定性分析 280

13.2.1土地改革时期土地权利分布定性分析 281

13.2.2互助组、初级社时期土地权利分布定性分析 283

13.2.3高级社、人民公社时期土地权利分布定性分析 286

13.2.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土地权利分布定性分析 289

13.3中国土地“国家所有,动态分治”模式研究 291

13.3.1中国土地“国家所有,动态分治”概念的定义 291

13.3.2中国土地“国家所有,动态分治”模式的分析 295

13.3.3中国土地“国家所有,动态分治”模式的说明 299

第14章 现状——中国农村土地“国家所有,农户占有”模式研究 302

14.1对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相关内容的宏观概括 302

14.1.1现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存在的问题简述 302

14.1.2农村土地权利制度改革理论设计方案的比较分析 304

14.1.3构建新的农村土地制度必须处理好所有和占有的关系 305

14.2中国农村土地“国家所有,农户占有”二元结构理论体系 307

14.2.1关于基本含义 307

14.2.2关于国家所有 310

14.2.3关于农户占有 313

14.3中国农村土地“国家所有,农户占有”二元结构实施思路 316

14.3.1关于“废” 317

14.3.2关于“扩” 320

14.3.3关于“限” 324

14.4中国农村土地“国家所有,农户占有”二元结构实施原则 326

14.4.1法定实施原则 326

14.4.2立体推进原则 333

14.4.3配套改革原则 336

参考文献 340

后记 353

博士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56

博士后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