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艺术课堂:从教室到现场 3
1.活动行程速写 3
今天,谁是罗马&彭肜 4
阿庇亚古道&彭肜 6
角斗场印象&詹颖 8
视觉的鲜活体验——参观梵蒂冈博物馆随笔&李茜 12
佛罗伦萨的美好时光——不只是乌菲齐美术馆&董娴娟 16
低调的奢华——佩姬·古根海姆美术馆&向思全 20
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速记&雍晴 25
日内瓦旅次&诗/支宇 26
橘园印象&宋涛 32
罗浮宫的芬芳&万荣英 33
画中的世界——莫奈花园&董娴娟 36
致梵·高&诗/支宇 39
有梵·高在的奥维尔小镇&姚磊 42
埃菲尔铁塔的目光&万荣英 46
巴黎市立现代艺术馆随笔&雍晴 48
叠映2015:中国当代艺术家巴黎作品展&董娴娟 51
印象·凡尔赛&任杏媛 56
奥赛及其追随者&万荣英 57
罗丹的“沉思”&阳代娟 60
巴比松写生点滴&吴青山 62
20世纪耀眼的艺术之星&曾静 64
走近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阳代娟 67
红磨坊的白夜黑昼&万荣英 69
花神咖啡:浓情巧克力&万荣英 70
2.移动课堂:巴士学术研讨会 72
关于“后经典时代的经典化”问题的讨论 72
第二部分 画展现场:“叠映2015:中国当代艺术家巴黎作品展” 81
1.前言 81
图像叠加生命映照——“叠映2015:中国当代艺术家巴黎作品展”前言&彭肜 81
2.致辞 83
叠映2015:新轴心时代的艺术交往与跨文明体系的艺术对话&支宇 83
3.“叠映2015”画展现场 85
第三部分 致敬经典:艺术随笔与对话 89
致敬梵·高&封明清 89
触摹经典:重塑经典与找寻创作灵感——“触摹经典活动”随感&廖笃马 91
巴比松随笔&王少文 94
撕裂&王新箭 97
巴比松写生随感&吴青山 99
记忆的凹凸与旅行随感&杨方伟 101
赫马佛洛狄忒斯之梦:孤独与诱惑的合体&姚磊 107
莫奈花园随笔&庄子 110
没有了乌鸦的麦地&左泊舟 112
亚平宁半岛上的古国怀想&左泊舟 114
第四部分 重释经典:艺术史叙事与经典阐释 117
十七世纪的乔治·德·拉·图尔和洛林&译/董娴娟文/盖伯瑞尔·迪斯 117
巴黎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种信仰&邱华 124
欧洲触摸建筑之旅&任杏媛 125
走到另一个世界的“边缘”&邵莉媛 131
经典与经典之后:一种艺术史的生成&宋涛 135
圣马可广场——记欧洲最美的会客厅&王娟 140
新与异:后博物馆考古——蓬皮杜制造&万荣英 142
艺术向生活衍生——欧洲博物馆的艺术衍生品考察&向思全 149
无序的花园:重思审美体验的有效性&雍晴 154
用身体阅读建筑——触摹经典之罗马&阳代娟 160
罗马之柱——一场永恒与演替的狂欢&詹颖 163
邂逅欧洲的浪漫曲&曾静 173
拟像的巴黎&钟舒 177
荣耀之城——巴黎&钟舒 182
第五部分 个案研究:中国当代艺术思潮 187
浅析新媒体语境下触摹经典的表现——以经典绘画作品为例&关孟康 187
安迪·沃霍尔波普艺术作品背后的美学思考&胡茵 191
水族马尾绣调研小记&刘文婷 195
艺术场视域下的赵无极经典化初探&刘昕璐 198
它比烟花寂寞——读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反电影》&马腾 202
生命与曲度——高迪建筑艺术的力与美&彭芳燕 205
经典承袭与审美重构&秦哲 210
唯美的致命——从爱德华·伯恩·琼斯的“梅林与妮缪”题材谈起&唐毅 214
原作与博物馆中的“经典”——“触摹经典2015”之思&唐逸翔 218
从《风雪山神庙》管窥实验动画对经典的重写&王蓓 220
印象:一种话语的自我界定&王永涛 224
“拟真”与当代数字影像&魏于凡 227
拂去尘封,再释经典——重思“写实主义”&袁宪凯 230
《溪山行旅图》的“经典”之谜&张莹 236
后记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