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医药及护理的起源 5
第一篇 世界医学与护理学史 17
第一章 文明古国的医学和护理 17
一、古埃及医学与护理 17
(一)古埃及的文化和自然科学 17
(二)纸草文中的医药记录 17
(三)木乃伊 18
(四)生理、病理、病因概念 18
(五)卫生法规与习俗 18
(六)药物与外科 19
(七)古埃及的护理 19
二、巴比伦医学与护理 19
(一)神话与医学 20
(二)医疗法规 20
(三)生理与病理 20
(四)卫生和用药 21
(五)巴比伦人的护理 21
三、古印度医学与护理 21
(一)《吠陀》与医学 21
(二)《妙闻集》 22
(三)印度的外科 22
(四)印度的内科 23
(五)卫生与保健 23
(六)印度的护理知识 24
第二章 古代西方的医学与护理 25
一、古希腊医学与护理 25
(一)古希腊的医药卫生文化 25
(二)医学流派 27
(三)希波克拉底 28
(四)古希腊的护理知识 29
二、亚历山大利亚的医学 30
(一)解剖学与生理学成就 30
(二)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学派 31
(三)药物学 31
(四)亚历山大利亚医学的兴衰 31
三、伊特鲁立亚的医学 32
四、古罗马的医学与护理 32
(一)王朝和共和时代的罗马医学 32
(二)帝国时代的罗马医学 33
(三)罗马医药文化的传承 36
五、教会女执事和基督教医院的护理 36
(一)追随基督教 36
(二)宗教行为的护理活动 36
(三)教会女执事的护理工作 37
第三章 中世纪的医学与护理 38
一、基督教与经院哲学 38
(一)基督教的影响 38
(二)经院哲学的影响 39
二、瘟疫流行 39
(一)黑死病 39
(二)麻风 40
(三)梅毒 40
三、卫生法规的建立 41
四、解剖学及外科学 41
五、医院的建立和医院护理 42
六、医学教育的兴起 43
七、护理团体的建立 44
(一)十字军东征与收容救护 44
(二)救护团 44
(三)修女护理 45
第四章 中世纪东方医学的兴起 46
一、拜占庭医学 46
(一)医院和药房的出现 46
(二)主要医家 46
二、阿拉伯医学 47
(一)历史概述 47
(二)阿拉伯的炼金术 48
(三)阿拉伯的医院及医学教育 49
(四)阿拉伯的药学成就 49
(五)阿拉伯的重要医家 50
(六)阿拉伯医学的衰落和影响 52
第五章 实验医学的建立与宗教改革后的护理 53
一、艺术的复兴与科学的兴起 53
(一)艺术复兴 53
(二)科学兴起 54
(三)研究方法 55
(四)显微镜的应用 55
二、人体解剖学的创建 56
(一)艺术家与人体解剖 56
(二)人体解剖学的诞生 57
三、生理学成为科学 58
(一)散克托留斯的研究 58
(二)哈维发现血液循环 59
四、临床医学的发展 59
(一)外科学 59
(二)内科学 60
(三)传染病 60
五、医学学派 60
(一)物理医学派 60
(二)化学医学派 61
(三)活力医学派 62
六、宗教改革后的护理 62
(一)医院护理的倒退 62
(二)地位卑微的看护者 63
(三)慈善修女会 63
(四)护理团体 65
第六章 西方医学的分化和医院护理的发展 66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对医学的影响 6
二、自然科学对医学的促进和影响 67
(一)呼吸现象研究 67
(二)电生理研究 68
三、生理学的进步和病理学的建立 68
(一)神经生理学 68
(二)消化生理学 69
(三)其他生理学研究 69
(四)病理解剖学 69
四、临床医学的发展 71
(一)临床教学的兴盛 71
(二)叩诊法的发明 71
(三)外科学的发展 72
(四)产科学的独立 72
五、医院护理的改进 72
(一)医院的进步 72
(二)妇女解放运动与护理工作的开展 73
(三)医院改革与护理的进步 74
六、公共卫生学的建立 74
(一)卫生状况的改善 74
(二)预防医学的兴起 75
(三)牛痘预防天花 76
第七章 医学的深入发展及现代护理学的诞生 78
一、社会背景 78
二、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79
(一)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79
(二)生物进化论 79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80
(四)三大发现的意义 80
三、医学基础学科 81
(一)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 81
(二)生理学 81
(三)病理学 83
(四)病原微生物学 84
(五)药理学 86
(六)免疫学 88
四、医学临床学科 89
(一)诊断学 89
(二)消毒法的发明 90
(三)解救精神病人 91
(四)治疗方法 92
五、现代护理教育的开端 93
(一)医院创办护士学校 93
(二)独立兴办护士学校 94
(三)南丁格尔的精英教育思想 95
六、南丁格尔对护理学的贡献 95
(一)投身护理 95
(二)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杰出表现 96
(三)南丁格尔与国际护士节 97
(四)著书立作 97
(五)培养学生 98
(六)重视理论与实践 98
七、预防医学的进展 99
八、国际红十字会成立 100
第八章 现代医学与现代护理学的发展 102
一、现代医学的基本特征 102
(一)医学分科的精细化 102
(二)医学学科的综合化 102
(三)医学发展的技术化 102
二、健康观和死亡观的转变 103
(一)健康观念的转变 103
(二)死亡观念的转变 104
三、医学研究方法的新进展 104
(一)由分门别类转向综合 104
(二)由静态定性转向动态定量 104
(三)由重视实验转向重视理论 104
四、新学科的确立与完善 105
(一)分子生物学 105
(二)生物化学 106
(三)医学遗传学 107
(四)医学免疫学 108
(五)医学伦理学 109
五、基础医学的主要成就 109
(一)螺旋体和病毒的发现 109
(二)立克次体与立克次体病 110
(三)维生素与维生素缺乏病 111
(四)对内分泌的认识 112
(五)神经生理学的进步 113
六、临床医学的重大成果 114
(一)热带病研究 114
(二)诊断技术的进步 114
(三)安全输血和外科手术 115
(四)神经病学的进步与精神病学的发展 116
(五)器官移植和人造器官 117
(六)传染病的新趋势 118
(七)介入治疗 118
(八)基因治疗 119
七、药物学成果 120
(一)化学疗法 120
(二)抗生素 120
(三)各类疫苗 121
八、现代护理学的发展 122
(一)学科创始阶段(1900—1920年) 122
(二)护理教育时代(1920—1970年) 122
(三)护理科研时代(1940—1950年) 124
(四)护理理论时代(1950—1990年) 124
(五)护理交叉学科的发展 126
(六)国际护士会 129
九、护士角色的扩大 130
(一)临床护理专家 130
(二)开业护士 130
(三)注册助产士 130
(四)注册麻醉护士 130
(五)个案管理者 130
(六)高危管理者 131
(七)质量促进护士 131
第二篇 中国传统医学与护理学史 135
第一章 中医学理论体系与护理思想的初步形成(战国秦汉时期) 135
一、历史概况 135
二、中医理论奠基之作—《黄帝内经》 135
(一)《黄帝内经》的历史沿革 136
(二)《黄帝内经》的书名 136
(三)《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及成就 137
(四)《黄帝内经》的影响 138
三、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138
(一)《神农本草经》的历史沿革 139
(二)《神农本草经》的书名 139
(三)《神农本草经》的主要内容及成就 139
(四)《神农本草经》的影响 140
四、中医临证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 140
(一)“医圣”张仲景 140
(二)《伤寒杂病论》的流传 140
(三)《伤寒杂病论》的主要内容与成就 141
五、早期著名医家 142
(一)扁鹊 142
(二)华佗 143
六、护理思想的初步形成 143
(一)生活护理 144
(二)饮食护理 145
(三)精神护理 147
(四)药物相关护理方法 147
(五)早期护理人员 149
第二章 医药学与护理学的全面发展(晋隋唐五代时期) 151
一、历史概况 151
二、医学理论的提高 151
(一)《黄帝内经》的整理与注释 11
(二)脉学的总结与普及 152
(三)病因证候学的探索 153
三、药物学的发展 154
(一)陶弘景与《本草经集注》 154
(二)国家药典的诞生 155
四、临证医学分科与最早专科著作 156
(一)皇甫谧与《针灸甲乙经》 156
(二)昝殷与《经效产宝》 157
(三)《颅卤经》 157
(四)蔺道人与《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158
(五)刘涓子与《刘涓子鬼遗方》 158
五、综合性著作 158
(一)葛洪与《肘后备急方》 158
(二)孙思邈与《千金方》 159
(三)王焘与《外台秘要》 161
(四)宇妥·元丹贡布与《四部医典》 162
六、护理学的全面发展 162
(一)生活护理 162
(二)饮食护理 163
(三)专科护理 164
(四)药物相关护理方法 166
(五)早期护理人员 167
第三章 医学的创新与护理学的进步(宋金元时期) 169
一、历史概况 169
二、医政设施的进步 169
(一)国家药局的开设 169
(二)医学教育的完善 170
(三)医学出版的兴起 170
(四)医疗管理的统一 170
三、医学理论的探讨 171
(一)关于《伤寒论》的研究 171
(二)对疾病认识的发展 172
四、方药学的发展 173
(一)药物学的进展 173
(二)方剂学的繁盛 174
五、临证各科著作与成就 175
(一)内科杂病 175
(二)妇科—《妇人大全良方》 176
(三)儿科—《小儿药证直诀》 176
(四)骨伤科—《世医得效方》 176
(五)针灸科—针灸铜人 177
(六)法医学—《洗冤集录》 177
六、医学流派与学术争鸣 178
(一)刘完素及其“火热论” 178
(二)张从正及其“攻邪论” 178
(三)李杲及其“脾胃论” 179
(四)朱丹溪及其“养阴论” 179
七、护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180
(一)生活护理 180
(二)饮食护理 181
(三)专科护理 182
(四)药物相关护理方法 184
(五)慈善机构与军医院的护理人员 184
第四章 医学新发展与护理学的总结(明清时期) 186
一、历史概况 186
二、温病学说与人痘接种术 186
(一)温病学说的形成 186
(二)人痘接种术 188
三、丰富的经典注释与医学著述 189
(一)古医籍的整理注释 189
(二)丰富的医学著作 189
四、药物学与方剂学的总结 190
(一)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190
(二)大型方书《普济方》 192
五、临证医学的突破 192
(一)内科 192
(二)外科 193
(三)针灸科 193
(四)妇科 194
(五)儿科 194
(六)解剖学 194
六、护理学的实践与总结 195
(一)生活护理 195
(二)饮食护理 196
(三)专科护理 196
(四)药物相关护理方法 199
(五)行业护理 200
第三篇 中国近现代医学与护理学史 205
第一章 西方医学与西医护理学的传入 205
一、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 205
二、西方医学的传入 205
(一)建立诊所和医院 206
(二)开办医学校 207
(三)翻译医书和出版医学刊物 208
(四)近代早期的医学留学活动 209
(五)西医传入对中国医学的影响 209
三、西医护理学的传入 209
(一)西医护理的艰难开始 210
(二)中国早期的护理教育 211
(三)北京协和医院护士学校 212
(四)中华护士会的建立 213
(五)近代早期西医护理教育的特点 214
第二章 西方医学和西医护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216
一、西医学体系的形成 216
(一)近代医疗卫生行政机构的创建 216
(二)医学教育体系的建立 217
(三)学术团体的建立 218
(四)研究机构的建立 219
(五)海港检疫权的收回 219
二、中西医学论争 219
(一)漏列中医案 220
(二)废止中医案 220
(三)第三次论争 221
三、中西医学汇通 221
(一)中西汇通派的产生 221
(二)中西汇通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222
四、战争时期的医疗护理工作 223
(一)战争时期的医疗工作 223
(二)战争时期的护理工作 225
第三章 中国现代医学与护理学成就 232
一、新中国的卫生工作方针 232
(一)建国初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232
(二)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233
二、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233
(一)卫生行政机构 233
(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234
(三)医疗保障制度 235
(四)医学教育和研究机构 236
三、我国现代医学的主要成就 237
(一)疾病防治 237
(二)医学研究 238
(三)中医药学成就 241
四、新中国护理事业的主要成就 243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护理事业的发展 243
(二)“文革”后护理事业的恢复和发展 246
五、中国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247
(一)医疗事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47
(二)护理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248
六、医学与护理事业展望 254
(一)成就与不足共存 254
(二)机遇和挑战同在 254
主要参考文献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