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代表是怎样产生的 3
第一章 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和原则 3
第一节 选举制度的含义 3
第二节 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阶段 4
第三节 选举的基本原则 6
一、选举的普遍性原则 6
二、选举的平等性原则 6
三、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原则 7
四、差额选举原则 8
五、无记名投票原则 9
六、选举权利保障原则 9
第四节 选举不接受境外资助 10
第二章 代表名额 12
第一节 地方人大代表的名额数 12
第二节 地方人大代表名额的确定和分配 13
第三节 全国人大代表名额的确定和分配 14
第四节 解放军代表名额的决定和分配 15
第三章 选举的进行 16
第一节 选举机构及其职责 16
第二节 选区的划分标准 16
第三节 选民登记 17
第四节 选举程序 18
一、代表候选人产生 18
二、投票程序 19
三、选举结果宣布和当选代表名单公布 19
四、代表资格的审查确认和代表名单公布 20
第四章 选举秩序保障 22
第一节 破坏选举的行为 22
第二节 对破坏选举行为的责任追究 23
第三节 衡阳破坏选举案和辽宁拉票贿选案的教训与启示 25
第二编 代表怎样履行职责 31
第一章 代表的性质和地位 31
第一节 代表的性质 31
一、人大代表的地位 32
二、人大代表的先进性 33
三、人大代表的代表性 34
第二节 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35
一、人大代表的权利 35
二、人大代表的义务 36
三、正确处理代表权利和代表义务的关系 38
第三节 代表履职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38
一、正确处理集体行使职权和发挥代表作用的关系 38
二、正确处理行使职权与接受监督的关系 39
三、正确处理执行代表职务与从事本职工作的关系 39
第二章 代表在会议期间的工作 41
第一节 会议前的准备 41
一、人民代表大会的筹备召集 41
二、人大代表的会前准备工作 42
三、人大代表的请假 42
四、大会各代表团的组成 43
五、代表团各小组的组成 44
六、代表在会议期间的主要工作 44
第二节 代表的提案权 45
一、议案及议案的要求 45
二、代表议案的提出 46
三、议案的撤回 47
四、议案的处理 48
第三节 代表的审议权 50
一、充分准备审议意见 50
二、发表审议意见的程序性要求 51
三、询问与应询 52
第四节 代表的选举权 54
一、由人大选举和决定任命产生的人员 54
二、差额选举 55
三、代表联名提出候选人 56
四、代表行使选举权的注意事项 57
五、罢免案 58
第五节 代表的建议权 59
一、代表建议的基本要求 59
二、代表建议与议案、公民建议的区别 60
三、代表建议的处理 61
四、代表建议的办理方法、方式 62
五、对代表建议的答复 63
六、代表建议不得干预司法 64
七、代表应当正确处理人民来信 65
第六节 代表在会议期间的其他权利 66
一、代表的表决权 66
二、提出质询案 66
三、参加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 68
四、修宪建议权 69
第三章 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 70
第一节 代表闭会期间活动的性质和组织 70
一、代表闭会期间活动的意义 70
二、代表闭会期间活动的内容 71
三、代表闭会期间活动的特点 72
四、以集体活动为主 73
五、县级以上人大代表闭会期间活动的组织 74
六、乡镇人大代表闭会期间活动的组织 74
七、解放军代表在闭会期间活动的组织 75
八、代表与原选区选民、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加强联系 76
九、注重发挥乡镇人大代表作用 77
第二节 代表小组 78
一、代表小组的建立 78
二、代表小组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80
三、代表小组活动制度化、规范化 81
四、代表小组与同级人大常委会保持密切联系 81
第三节 代表视察 82
一、代表视察的目的 82
二、代表视察的范围和内容 83
三、集中视察 84
四、代表持证视察的意义 86
五、视察意见的处理 87
第四节 代表专题调研 88
一、专题调研的组织 90
二、视察、专题调研报告的处理 91
第五节 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 92
一、对闭会期间建议的要求 92
二、闭会期间建议的处理 93
第六节 执法检查 94
第七节 列席会议 95
第八节 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97
第九节 代表在闭会期间的其他活动 98
一、提议临时召集本级人大会议 98
二、参加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 99
三、代表对其他活动的参与 100
第三编 代表履职的保障和监督 103
第一章 代表履职的保障 103
第一节 言论免责权 103
第二节 人身特别法律保护 105
第三节 时间保障 106
第四节 物质保障 107
第五节 组织保障 109
一、人大常委会为代表执行职务提供必要的条件 110
二、人大常委会的办事机构为代表执行职务提供服务 110
三、制发代表证 111
四、对少数民族代表给予特殊帮助和照顾 111
五、交通部门也应在购票上给予方便,支持代表执行职务 112
第六节 保障代表知情知政 112
第七节 组织代表履职学习 113
第八节 加强人大常委会与代表的联系 114
第九节 法律责任 116
一、一切组织和个人必须尊重代表权利,支持代表执行职务 116
二、有义务协助代表执行代表职务而拒绝履行义务的法律责任 117
三、阻碍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法律责任 118
四、对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进行打击报复的法律责任 119
第二章 对代表的监督 121
第一节 代表接受监督的必要性 121
第二节 代表接受监督的方式 121
第三节 代表履职行为的规范 122
第四节 暂时停止执行代表职务 124
第五节 对代表的罢免 125
一、对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的罢免 125
二、对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的罢免 128
三、保护被提出罢免的代表的合法权利 130
第六节 代表辞职 131
第七节 代表资格的终止 132
第四编 代表履职相关基本知识 139
第一章 关于宪法 139
第一节 宪法的基础理论 139
一、宪法的性质和特征 139
二、宪法的作用 140
三、宪法的起源 140
四、宪法的类型 142
五、关于制宪权 143
六、现代宪法确立的主要原则 144
第二节 我国的宪法 145
一、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历史背景 145
二、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 146
三、1982年宪法是一部好宪法 147
四、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集中统一 148
五、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49
六、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于一般法律 150
七、宪法解释 151
八、宪法实施监督制度 153
九、处理好宪法的稳定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154
十、现行宪法历次修改的主要内容 156
第二章 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59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 159
二、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 160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161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163
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165
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区别 166
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169
第三章 关于人民代表大会 173
第一节 全面认识人民代表大会 173
一、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173
二、人大与人民的关系 174
三、上下级人大的关系 175
四、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 175
五、在人民代表大会之下各国家机关的职责 176
六、人大必须依法集体行使职权 179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产生、职权和组织 180
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 180
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产生 181
三、全国人大的职权 183
四、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 184
五、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方式 185
六、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的性质和职责 186
七、地方各级人大的产生和职权 188
八、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设立和职权 189
九、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机构设置 190
第三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设置和职权 192
一、乡镇人大的机构设置 193
二、乡镇人大的会议 193
三、充分发挥人大主席团和主席、副主席在闭会期间的作用 194
四、乡镇人大代表的主要活动 195
第四章 立法制度 196
一、我国的立法体制 196
二、立法遵循的基本原则 199
三、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202
四、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204
五、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 206
第五章 监督制度 211
一、人大监督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211
二、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应当遵循的原则 212
三、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 213
四、对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215
五、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216
六、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 217
七、其他监督形式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