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第3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志雄,周乐全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47836279
  • 页数:304 页
图书介绍:《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性学科,为中医院校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系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教材共分11章,具系统的人体生理学知识,循环系统、神经系统为本教材的重点。生理学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临床、医药实践工作奠定基础。本教材正确把握中医药本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方向,精选教材内容,根据“精、新、实、廉”的原则,尽可能使教材通俗易懂,更贴近学生教学需求,又能反映当前的最新发展。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力求概念清楚、准确;语言精练,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为培养新世纪新型医药学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本教材在1版、2版的基础上修订,在编写形式上,为了使学生明确目标、把握重点,各章前列出了导学,各章后列出了复习思考题便于学生预习、总结、复习之用。本教材适用于中医临床、针灸、推拿、护理、检验、中药等相关专业。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1

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1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水平 1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3

一、新陈代谢 3

二、兴奋性 3

三、适应性 3

四、生殖 4

第三节 机体功能的调节 4

一、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4

二、机体功能活动的控制原理 5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8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8

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8

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10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14

一、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14

二、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16

三、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17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7

一、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记录方法 18

二、静息电位及其产生原理 18

三、动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 20

四、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 24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25

一、横纹肌 26

二、平滑肌 32

第三章 血液 35

第一节 概述 35

一、内环境与稳态 35

二、血液的组成及血量 36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39

四、血液的功能 39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40

一、红细胞 40

二、白细胞 43

三、血小板 46

第三节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 49

一、血液凝固 49

二、纤维蛋白溶解 52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54

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54

二、红细胞血型 54

三、输血原则 56

第四章 血液循环 58

第一节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 58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59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62

三、心电图 67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69

一、心动周期与心率 69

二、心脏泵血过程及其机制 70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71

四、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及其影响因素 73

五、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 75

六、心音和心音图 75

第三节 血管生理 76

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76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血压及其相互关系 76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79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81

五、微循环 83

六、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 85

七、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86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87

一、神经调节 87

二、体液调节 91

三、自身调节 93

第五节 器官循环 94

一、冠脉循环 94

二、肺循环 95

三、脑循环 96

第五章 呼吸 98

第一节 肺通气 99

一、呼吸道的结构特征和功能 99

二、肺泡的结构与功能 99

三、肺通气原理 100

四、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105

第二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 108

一、气体交换原理 108

二、气体在肺的交换 109

三、气体在组织的交换 111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11

一、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 111

二、氧的运输 112

三、二氧化碳的运输 114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116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117

二、呼吸的机械反射性调节 119

三、呼吸的化学感受性调节 120

四、防御性呼吸反射 123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124

第一节 概述 124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124

二、胃肠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126

三、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127

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128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129

一、唾液的分泌 129

二、咀嚼与吞咽 130

第三节 胃内消化 131

一、胃液的分泌 131

二、胃的运动及其控制 135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137

一、胰液的分泌 137

二、胆汁的分泌与排出 139

三、小肠液的分泌 140

四、小肠的运动 141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142

一、大肠液的分泌及肠内细菌的作用 143

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143

第六节 吸收 144

一、概述 145

二、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146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149

第一节 能量代谢 149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和转化 149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151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153

四、基础代谢 154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155

一、人体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性波动 155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157

三、体温调节 160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出 162

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 162

一、肾脏的结构特点 162

二、肾脏的血液循环特点 164

第二节 尿生成的过程 166

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166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170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排泄 174

第三节 尿生成的调节 176

一、自身调节 176

二、体液调节 176

三、神经调节 179

第四节 尿的浓缩与稀释 179

一、尿浓缩与稀释的机制 179

二、尿浓缩与稀释的过程 183

第五节 血浆清除率 183

一、血浆清除率的计算方法 183

二、测定血浆清除率的意义 184

第六节 尿液及其排出 185

一、尿液的成分与理化性质 185

二、尿液的排出 186

第九章 内分泌 188

第一节 概述 189

一、激素的分类 189

二、激素的特性 191

三、激素作用的机制 191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 194

一、下丘脑调节肽 194

二、神经垂体激素 195

三、腺垂体激素 196

第三节 甲状腺 200

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200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202

三、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203

第四节 甲状旁腺、甲状腺C细胞及维生素D3 205

一、甲状旁腺激素 205

二、降钙素 206

三、维生素D3 207

第五节 肾上腺 207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 208

二、肾上腺髓质激素 210

第六节 胰岛 212

一、胰岛素 212

二、胰高血糖素 213

第七节 其他激素 214

一、前列腺素 214

二、褪黑素 214

三、瘦素 215

四、脂联素 215

第十章 生殖 216

第一节 男性生殖 216

一、睾丸的生精功能 216

二、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217

三、睾丸功能的调节 218

四、男性的性反应 218

第二节 女性生殖 219

一、卵巢的生卵功能 219

二、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219

三、卵巢功能的调节 222

四、月经周期 222

五、女性的性反应 223

第三节 妊娠与分娩 223

一、受精与着床 224

二、胎盘激素与妊娠的维持 224

三、分娩 225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 226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226

一、神经元 226

二、神经胶质细胞 228

第二节 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229

一、定向化学性突触传递 230

二、非定向突触传递 234

三、电突触 234

四、神经递质与受体 234

第三节 反射中枢活动的基本规律 238

一、反射活动与反射中枢 238

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239

三、反射中枢内兴奋传递的特征 240

四、突触传递的抑制与易化现象 241

五、突触的可塑性 243

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243

一、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 243

二、丘脑的核团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244

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246

四、痛觉 247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250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50

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 253

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55

四、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57

五、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58

第六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260

一、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特点 260

二、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 264

第七节 脑的高级功能 266

一、大脑皮层的生物电活动 266

二、觉醒和睡眠 268

三、学习与记忆 269

四、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优势和语言中枢 272

第十二章 感觉器官 274

第一节 概述 274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与分类 274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275

第二节 视觉器官 275

一、眼的折光功能 276

二、视网膜的感光功能 279

三、几种视觉现象 281

第三节 听觉器官 284

一、人耳的听阈和听域 284

二、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功能 284

三、内耳(耳蜗)的功能 286

第四节 前庭器官 288

一、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与适宜刺激 289

二、前庭反应与眼震颤 290

第五节 嗅觉与味觉 291

一、嗅觉 291

二、味觉 291

附录 生理学常用术语汉英对照 293

参考文献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