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1
二、课程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 1
第一部分 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4
第一章 实验室基本常识 4
一、实验室守则 4
二、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 5
三、化学实验室的三废处理 6
四、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标志及储存方法 7
第二章 数据记录及处理 13
一、有效数字及其运算 13
二、实验数据的记录 15
三、实验数据的处理 16
第三章 无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19
一、无机实验常用仪器图 19
二、常用仪器及其使用 20
三、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 28
第四章 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32
一、试剂的取用与存放 32
二、物质的称量 35
三、加热 38
四、溶解、蒸发与结晶 40
五、溶液和沉淀的分离 41
六、溶液的配制 44
七、气体的制备与收集 45
八、移液管和容量瓶的使用 49
九、滴定 51
十、试纸的使用 55
实验一 溶液的配制 56
实验二 类质同晶——铝钾矾和铬钾矾晶体的制备 60
实验三 酸碱中和滴定 62
实验四 氯化钠的提纯 66
第二部分 化学基本原理 69
第五章 化学反应速率 69
一、平均反应速率 69
二、瞬时反应速率 69
三、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70
实验五 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的测定 72
第六章 化学平衡 76
一、平衡常数 76
二、平衡移动 76
实验六 醋酸解离平衡常数的测定 77
实验七 银氨离子配位数的测定 81
实验八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衡 84
附:盐桥的制法 87
第三部分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88
第七章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88
一、无机物制备的方法 88
二、无机化合物的提纯 89
三、无机物的表征 90
实验九 硝酸钾的制备及提纯 91
实验十 五水硫酸铜的制备及提纯 94
实验十一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97
实验十二 无机颜料(氧化铁黄)的制备 100
实验十三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及感光性质 102
实验十四 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制备及组成初步推断 104
第四部分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06
第八章 p区非金属元素 106
一、氟、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106
二、氧、硫及其化合物 106
三、氮、磷、砷及其化合物 107
四、碳、硅及其化合物 107
五、硼及其化合物 107
实验十五 p区非金属元素(一)(卤素、氧、硫) 108
实验十六 p区非金属元素(二)(氮族、硅、硼) 116
附注:硼砂珠实验现象 122
第九章 主族金属 124
一、碱金属 124
二、碱土金属 125
三、p区金属 125
实验十七 主族金属(一)(碱金属、碱土金属) 128
实验十八 主族金属(二)(铝、锡、铅、锑、铋) 133
第十章 过渡金属 138
实验十九 第一过渡系金属(一)(铁、钴、镍) 139
实验二十 第一过渡系金属(二)(钛、钒、铬、锰) 145
实验二十一 ds区金属(铜、银、锌、镉、汞) 155
第五部分 综合与设计性实验 162
第十一章 综合与设计性实验 162
一、综合性实验 162
二、设计性实验 162
实验二十二 印刷电路腐蚀废液回收铜和氯化亚铁 164
实验二十三 废干电池的综合利用 165
实验二十四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167
实验二十五 废铝片制备明矾晶体 169
实验二十六 乙酰丙酮合钴(Ⅲ)的合成及其红外光谱性质 171
附:红外光谱仪TENSOR27操作规程 172
实验二十七 双水杨醛缩乙二胺钐配合物的合成和荧光性质表征 173
附:PE荧光分光光度计简明操作规程 175
实验二十八 反尖晶石类型化合物铁(Ⅲ)酸锌的制备及XRD结构表征——前驱物固相反应法 177
附:Bruker D8A X射线衍射仪操作规程 179
实验二十九 离子的鉴定和未知物的鉴定 181
附:常见离子和化合物的颜色 182
第六部分 附录 184
附表1 鉴定阳离子的主要化学反应 184
附表2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185
附表3 常见沉淀的pH值 187
附表4 弱电解质的解离常数 189
附表5 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表 192
附表6 常见配合物的稳定常数(25℃) 194
附表7 金属—有机配位体配合物的稳定常数(25℃) 201
附录8 标准电极电势(298.15K)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