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造就基业长青的中国企业&柳传志 1
序二 平安—中国金融业的一朵奇葩&胡祖六 1
楔子 1
序篇 源远流长 5
1872,轮船招商局 5
袁庚蛇口 7
说服袁庚 9
在改革大潮中诞生 14
第一部分 创业风云(1988~1992) 17
第一章 起程 19
中国保险业的新起点 19
“开业头一年先不谈什么利润了” 20
5月27日的开业庆典 22
招兵买马 25
渐渐打开局面 27
第一个年底总结表彰会 29
第二章 蛰伏期 31
无心插柳:来自刘鸿儒的指点 31
形势比人强,只好翘首等待 33
海南岛上的机会 34
第一个特区外机构 35
“要有压力感和紧迫感” 37
走出蛇口,落脚深圳 39
蓄势待发 43
第三章 转折年 45
春天的故事 45
拓荒天津卫 46
成为“中国平安” 48
破冰机动车辆保险 53
承保卫星发射—这是一个责任问题 54
证券业务,从一个部门到一家公司 56
平安夜 58
第二部分 寿险为王(1993~1997) 63
第四章 拓土开疆 65
马明哲的决心 65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67
麻雀变凤凰 69
银湖会议:变革营销体制 71
平安总动员 74
摩根与高盛的故事 75
先结婚再谈恋爱,这是中国国情 77
第五章 遍地英雄 81
资本国际化的连锁效应 81
行业体制变革奏响之年 82
创业艰难百战多 84
“激情”的寿险 88
群雄并起的时代就要来临 91
资产一体化的艰难 92
第六章 繁荣危机 95
增员,增员,增员 95
最大的危机就是人没有了危机意识 96
第一次大规模行业整顿 98
降息制造出一颗定时炸弹 100
第三部分 变革与考验(1998~2002) 103
第七章 外脑麦肯锡 105
困难时分 105
“河水湍急,我们为什么不请懂行的人搭座桥?” 106
画了一幅“改革地图” 109
踏上脱胎换骨的路 111
“需要企业自己的功夫” 114
10周年 116
发展势头被摁进了制度约束的河道里 117
第八章 踩在新产品上起跳 120
新产品策略 120
投资连结保险的前奏 122
上海试点 125
所向披靡的非传统产品 127
“明显跑赢大市”的投资账户 131
股市陡转直下 134
山雨欲来风满楼 136
第九章 直面“投连风波” 139
丢了颗钉子—第一件退保 139
新世纪第一年结束了 141
羊群效应与池塘涟漪 144
品牌保卫战 147
芭堤雅讲话:百年老店,诚信为基 150
最具规模的公益活动 153
愈演愈烈 155
第十章 行动与反思 160
“客户关怀工程” 160
不是滑铁卢 162
“究竟错在哪里” 164
代价不菲的一堂课 168
新的商业伦理概念:企业公民 170
新价值管理文化 171
第四部分 分业经营集团上市(2003~2004) 179
第十一章 牵手汇丰 181
137岁的汇丰与14岁的平安 181
不同时期选择不同股东 184
汇丰带来了什么 185
重在执行 187
第十二章 漫漫分业路 189
分业经营的回顾 189
“第二个10年远景和战略是什么?” 191
气喘吁吁的市场 194
“一意孤行”的马明哲 195
终于挂上了集团的牌照 198
狼来了—纵论WTO 200
行业的上市元年 202
谋求集团整体上市 203
第十三章 挺进资本市场 206
“非典时期”闯荡北京 206
名正言顺的员工投资集合 208
把福亚银行收归名下 210
人才国际化的高峰:梁家驹进场 211
三队奔波全球路演 213
“我们是潇洒走一回” 217
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220
第五部分 大金融(2005~2008) 223
第十四章 领跑的保险 225
咬着不放的“综合金融” 225
寿险服务与管理的升级 229
“当冠军的念头” 231
激越的“龙门飞跃” 233
千亿市价、万亿梦想 241
二元化战略 244
第十五章 银行掘进 246
做大银行的机会 246
一场久拖不决的博弈 248
另一场收购战 250
得失之间 252
平安银行诞生 256
第三根业务支柱:资产管理 257
第十六章 回归A股 261
路演与询价 261
平安的3月1日 264
用追求领先的文化,承受万亿元级的竞争强度 267
新理念:运营管理的后台集中 272
交叉销售渠道为王 277
“帆船酒店”—综合金融理念的载体 279
综合金融、专业经营 283
尾声 新征途的起点 285
后记 287
附录一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架构 289
附录二 公司发展大事记 291
附录三 人名录(以姓氏拼音排序) 293
附录四 媒体聚焦平安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