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言 1
一、药理学研究的内容及任务 1
二、药理学发展简史 2
三、学习药理学的方法 2
第二章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4
第一节 药物的作用 4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4
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4
第二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 7
一、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7
二、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7
第三章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 10
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10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11
二、药物的吸收 11
三、药物的分布 13
四、药物的生物转化 14
五、药物的排泄 15
第二节 血浆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 16
一、时-量曲线 16
二、药物的消除与蓄积 17
三、半衰期 17
四、稳态血药浓度 18
第四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9
第一节 机体方面的因素 19
一、生理因素 19
二、营养状况 20
三、精神因素 20
四、个体差异 21
五、遗传因素 21
六、病理状态 21
七、机体对药物反应的变化 22
第二节 药物方面的因素 22
一、药物的化学结构 22
二、药物的理化性质与剂型 22
三、给药方法方面的因素 22
四、药物的相互作用 24
第五章 抗菌药物概述 26
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 27
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27
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 28
一、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 29
二、交叉耐药性 29
第四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29
第六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32
第一节 青霉素类 32
一、天然青霉素 32
二、半合成青霉素 34
第二节 头孢菌素类 35
第三节 其他β-内酰胺类 36
第七章 大环内酯类及其他抗生素 38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 38
一、天然大环内酯类 38
二、半合成大环内酯类 39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 40
第三节 万古霉素类 40
第八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多黏菌素类 42
第一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42
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 42
二、常用氨基糖苷类药物 43
第二节 多黏菌素类 44
第九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 46
第一节 四环素类 46
一、天然四环素类 46
二、合成四环素类 47
第二节 氯霉素 48
第十章 化学合成抗菌药 50
第一节 喹诺酮类 50
一、喹诺酮类的共性 51
二、常用喹诺酮类药 51
第二节 磺胺类 53
一、用于全身感染的磺胺类药 54
二、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药 55
三、局部外用的磺胺类药 55
第三节 甲氧苄啶 56
第四节 硝基呋喃类药 56
第十一章 抗真菌药、抗病毒药与抗结核药 58
第一节 抗真菌药 58
一、抗生素类 58
二、唑类抗真菌药 59
三、其他类 61
第二节 抗病毒药 61
一、抗疱疹病毒药 62
二、抗呼吸道病毒药 62
三、抗肝炎病毒药 63
四、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 63
第三节 抗结核病药 64
第十二章 抗寄生虫药 69
第一节 抗疟药 69
一、疟原虫的生活史及抗疟药的作用环节 70
二、常用的抗疟药 71
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 73
一、抗阿米巴病药 73
二、抗滴虫病药 75
第三节 抗血吸虫病药和抗丝虫病药 75
一、抗血吸虫病药 75
二、抗丝虫病药 76
第四节 抗肠道蠕虫病药 76
第十三章 抗恶性肿瘤药 78
第一节 概述 78
一、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分类 78
二、对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影响 79
三、抗恶性肿瘤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80
第二节 常用抗恶性肿瘤药 81
一、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81
二、影响DNA结构和功能药物 82
三、干扰转录过程及阻止RNA合成的药物 84
四、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84
五、其他抗恶性肿瘤药 85
第十四章 消毒防腐药 87
一、醇类 87
二、醛类 88
三、酚类 88
四、酸类 88
五、氧化剂 89
六、卤素及其化合物 90
七、表面活性剂 90
八、其他药物 91
第十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 93
第一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分类 93
一、传出神经的解剖学分类 93
二、传出神经的递质 93
三、传出神经按递质分类 94
第二节 传出神经系统受体的分布与效应 95
一、胆碱受体 95
二、肾上腺素受体 95
三、多巴胺受体 95
第三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作用方式及分类 96
一、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作用方式 96
二、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 97
第十六章 拟胆碱药与抗胆碱药 98
第一节 拟胆碱药 98
一、直接作用于胆碱受体的拟胆碱药 98
二、胆碱酯酶抑制药 100
第二节 抗胆碱药 100
一、M受体阻断药 101
二、N2受体阻断药 103
第十七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及阻断药 105
第一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105
一、αβ受体激动药 105
二、α受体激动药 108
三、β受体激动药 109
第二节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110
一、α受体阻断药 110
二、β受体阻断药 111
第十八章 麻醉药 113
第一节 全身麻醉药 113
一、吸入性麻醉药 113
二、静脉麻醉药 114
第二节 局部麻醉药 115
第十九章 镇静催眠药 117
第一节 苯二氮?类 117
第二节 巴比妥类 119
第三节 其他镇静催眠药 120
第二十章 抗癫痫药和抗震颤麻痹药 121
第一节 抗癫痫药 121
一、常用抗癫痫药 122
二、抗癫痫药的应用原则 123
第二节 抗震颤麻痹药 124
一、拟多巴胺类药 124
二、中枢胆碱受体阻断药 126
第二十一章 抗精神失常药 127
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 127
一、吩噻嗪类 127
二、硫杂蒽类 130
三、丁酰苯类 130
四、其他药物 131
第二节 抗躁狂抑郁症药 131
一、抗抑郁症药 131
二、抗躁狂症药 133
第三节 抗焦虑药 134
第二十二章 镇痛药 135
第一节 阿片生物碱类 135
第二节 人工合成的阿片生物碱类药 138
第三节 其他镇痛药 139
第四节 阿片受体拮抗剂 140
第二十三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141
第一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药理作用 141
一、解热作用 142
二、镇痛作用 142
三、抗炎和抗风湿作用 143
第二节 常用的解热镇痛抗炎药 143
一、水杨酸类 143
二、苯胺类 144
三、吡唑酮类 145
四、其他有机酸类 145
第三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配伍应用 147
附 抗痛风药 147
第二十四章 中枢兴奋药 149
第一节 主要兴奋大脑皮质的药物 149
第二节 促大脑功能恢复药 150
第三节 主要兴奋延髓呼吸中枢的药物 150
第二十五章 抗高血压药 153
第一节 抗高血压药物分类 153
第二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 154
一、利尿药 154
二、钙通道阻滞药 155
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156
四、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157
五、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157
六、其他抗高血压药 158
第三节 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原则 158
一、有效治疗 158
二、根据合并症选用药物 159
三、个体化治疗 159
四、联合用药 159
第二十六章 抗心绞痛药 161
第一节 硝酸酯类药 161
第二节 β受体阻断药 163
第三节 钙通道阻滞药 163
第四节 合理用药原则 164
第二十七章 抗心律失常药 166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 166
一、正常心肌电生理 166
二、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机制 167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及基本电生理作用 168
一、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 168
二、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168
第三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168
一、钠通道阻滞药(Ⅰ类药) 168
二、β受体阻断药(Ⅱ类药) 171
三、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Ⅲ类药) 172
四、钙通道阻滞药(Ⅳ类药) 173
第四节 合理用药原则 173
第二十八章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175
第一节 正性肌力药 175
一、强心苷类 175
二、其他正性肌力药 178
第二节 减轻心脏负荷药 179
一、利尿药 179
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179
三、血管扩张药 179
四、β受体阻断药 180
第二十九章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182
第一节 调血脂药 182
第二节 抗氧化剂 185
第三节 多烯脂肪酸类 185
第四节 保护动脉内皮药 186
第三十章 呼吸系统用药 188
第一节 平喘药 188
一、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药 188
二、抗过敏平喘药 190
三、抗炎平喘药——糖皮质激素 190
第二节 祛痰药和黏痰溶解药 191
一、祛痰药 191
二、黏痰溶解药 191
第三节 镇咳药 192
一、中枢性镇咳药 192
二、外周性镇咳药 192
第三十一章 消化系统用药 194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194
一、抗酸药 194
二、抑制胃酸分泌药 195
三、增强胃黏膜保护药 197
四、抗幽门螺杆菌药 198
第二节 消化功能调节药 198
一、助消化药 198
二、止吐药及胃肠促动药 199
三、泻药 200
四、止泻药 202
第三十二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203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类药 203
第二节 盐皮质激素类药 207
第三节 促皮质素及皮质激素抑制药 207
一、促皮质素 207
二、皮质激素抑制药 207
第三十三章 甲状腺激素和抗甲状腺药 209
第一节 甲状腺激素 209
第二节 抗甲状腺药 211
一、硫脲类 211
二、碘和碘化物 212
三、放射性碘 213
四、β受体阻断药 213
第三十四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215
第一节 胰岛素 215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 217
一、磺酰脲类 217
二、双肌类 217
三、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 218
四、α-糖苷酶抑制剂 218
五、餐时血糖调节药 218
第三十五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220
第一节 利尿药 220
一、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 220
二、常用的利尿药 222
第二节 脱水药 224
第三十六章 组胺和抗组胺药 227
第一节 拟组胺药 227
第二节 抗组胺药 229
第三十七章 子宫平滑肌用药 231
第一节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 231
一、缩宫素 231
二、麦角新碱 232
三、前列腺素类 233
第二节 子宫平滑肌松弛药 233
第三十八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235
第一节 抗贫血药 235
第二节 促进白细胞增生药 237
第三节 作用于凝血系统的药物 238
一、促凝血药 238
二、抗凝血药 239
三、纤维蛋白溶解药 241
四、抗血小板药 242
第四节 血容量扩充剂 242
第五节 酸碱平衡调节药 243
第三十九章 常用解毒药 246
一、解毒药的概念及分类 246
二、急性中毒救治的原则 247
第一节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解毒药 247
一、有机磷酸酯类的中毒机制及症状 247
二、常用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解毒药 248
第二节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的解毒药 249
一、金属与类金属中毒的中毒机制与解救 249
二、常用金属与类金属中毒的解毒药 250
第三节 氰化物中毒解毒药 252
一、氰化物中毒机制及临床表现 252
二、常用的氰化物中毒解毒药 252
第四节 其他中毒解毒药 253
一、抗凝血类灭鼠药中毒及解救 253
二、含磷灭鼠药中毒及解救 254
三、有机氟灭鼠药中毒及解救 254
四、蛇毒中毒解毒药 255
五、植物中毒解毒药 255
实验指导 257
实验一 药物学实验注意事项与实验报告的书写 257
实验二 药理实验基本知识与技术 258
实验三 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61
实验四 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62
实验五 注射剂配伍变化 263
实验六 普鲁卡因与丁卡因表面麻醉作用的比较 264
实验七 地西泮的抗惊厥作用 265
实验八 尼可刹米对呼吸抑制的解救 266
实验九 利尿药对家兔的利尿作用 267
实验十 枸橼酸钠的抗凝血作用 268
实验十一 硫酸镁急性中毒及钙剂的解救作用 269
实验十二 链霉素中毒及钙剂的对抗作用 269
附录一 常用生理溶液的成分和配制 271
附录二 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理常数 272
附录三 实验动物常用麻醉药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