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烽火硝烟 光辉的战斗历程(1927.8~1949.9) 1
第一节 土地革命时期的斗争 1
第二节 驰骋在抗日的战场上 5
第三节 教导一旅、二旅在延安参加大生产运动 13
第四节 保卫延安中的教导旅 17
第五节 教导旅在西北诸战中 23
第六节 解放西安、决战兰州中的十六师 29
第二章 挥师哈密 屯垦戍边奠基(1949.10~1954.9) 35
第一节 制止原国民党一七八旅叛乱 35
第二节 进驻哈密地区,帮助建党建政 37
第三节 东疆剿匪平叛,伊吾保卫战 40
第四节 开展大生产,修建红星渠 45
第五节 节衣缩食,创办工副业 57
第六节 改造国民党部队起义官兵 60
第七节 大批官兵参加抗美援朝和国防建设 62
第八节 接收各地参军青年 65
第九节 “镇反”、“三反”、“五反”运动 67
第十节 部队整编,十六师更名为农五师 71
第十一节 部队的思想建设 72
第十二节 创业初期的教育、卫生工作 76
第三章 建设正规化农场 开发博尔塔拉垦区(1954.10~1966.5) 81
第一节 召开第二次党代会,致力于农场开发 81
第二节 农五师建制的变更 84
第三节 进入罗布泊勘察水源 87
第四节 开发博尔塔拉垦区,师部西迁博乐 89
第五节 镇守边防,稳定博乐地区形势 97
第六节 社会主义教育和“四清”运动 99
第七节 职工队伍发展壮大 101
第八节 工农业生产不断发展 104
第九节 社会事业得到初步发展 107
第十节 支援地方建设 113
第四章 “文革大革命”经济社会遭破坏(1966.6~1975.5) 116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开始,极左思潮蔓延 116
第二节 群众组织造反,派性斗争加剧 119
第三节 “清理阶级队伍”和“一打三反”运动 123
第四节 落实政策,解放领导干部 126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中的农五师领导机构 130
第六节 水利开发和小型工业兴建 133
第七节 经济社会遭受严重破坏 138
第五章 成立农垦局 经济在曲折中发展(1975.6~1982.3) 143
第一节 撤销农五师,成立农垦局 143
第二节 开展“揭、批、查”工作,彻底平反冤、假、错案 147
第三节 加快基本建设,开展劳动竞赛 150
第四节 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重视科技,尊重人才 155
第五节 实行财务包干,推行“定、包、奖”责任制 158
第六章 改革开放 在探索中发展(1982.4~1992.12) 163
第一节 农五师建制恢复和机构设置 163
第二节 开展企业整顿,改善企业经营管理 168
第三节 推广地膜植棉,大力发展棉花产业 172
第四节 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7
第五节 实行团场、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185
第六节 引进外资,实施综合开发 193
第七节 加强党的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 197
第八节 开展精神文明建设 203
第七章 深化改革 创建新的辉煌(1993.1~2000.12) 213
第一节 “两费”自理、租赁承包的开创和推广 213
第二节 改革工业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18
第三节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发展高效农业 223
第四节 利用口岸优势,发展对外贸易 230
第五节 六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233
第六节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36
第七节 改革干部人事制度 242
第八节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46
第九节 加强民族团结,重视开展宗教、统战工作 251
第十节 加强武装建设,维护地区稳定 259
第八章 强师富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1.1~2005.12) 265
第一节 第七次党代会和强师富民政策 265
第二节 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支柱产业 269
第三节 土地长期固定,生产承包费用自理 276
第四节 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80
第五节 兵地融合,发展区域经济 289
第六节 加快城镇建设,改善居住环境 293
第七节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蓬勃发展 300
第八节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建设 310
第九节 创建平安五师,构筑和谐社会 317
农五师前身部队将军名录 323
后记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