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1
序言 1
概述 1
大事记 7
第一章 土地自然环境 23
第一节 地质 23
第二节 地貌 26
第三节 气候 29
第四节 水文 32
第五节 植被 43
第二章 土地资源 45
第一节 土地总面积 45
第二节 耕地 48
第三节 园地 56
第四节 林地 59
第五节 牧草地 70
第六节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72
第七节 交通用地 76
第八节 水域 78
第九节 未利用土地 82
第三章 土地资源质量 85
第一节 土壤类型及分布 85
第二节 土壤理化性状 102
第三节 土地等级 114
第四节 “四低”、“四荒”土地 117
第四章 土地所有制 141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41
第二节 农民土地所有制 145
第三节 集体土地所有制 151
第四节 国家土地所有制 155
第五章 土地使用制度 157
第一节 租佃制与租赁制 157
第二节 雇佣制 158
第三节 自耕制与自用制 159
第四节 互助合作制 159
第五节 集体经营制 160
第六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63
第七节 集体建设用地长期使用制 164
第八节 自留地 165
第九节 行政划拨制 167
第十节 有偿使用制 170
第六章 土地市场 176
第一节 土地买卖 典当 176
第二节 土地一级市场 180
第三节 土地二级市场 195
第四节 清理整顿土地市场 203
第五节 地价 210
第七章 土地赋税费 227
第一节 田赋 227
第二节 农业税 230
第三节 耕地占用税 235
第四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 238
第五节 其他税 242
第六节 土地管理费 248
第八章 土地调查与地籍管理 251
第一节 土地陈报与查田定产 251
第二节 土地概查 254
第三节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258
第四节 土地变更调查 276
第五节 城镇地籍调查和土地登记发证 282
第六节 土地证书年检 286
第九章 土地规划 288
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88
第二节 城镇建设用地总体规划 317
第三节 交通建设用地规划 322
第四节 农业区划 327
第五节 特产用地规划 332
第六节 水电建设用地规划 334
第七节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 336
第十章 征拨用地 339
第一节 民国时期征地 339
第二节 征地审批权限与程序 339
第三节 征地面积与征地实务 342
第四节 征地补偿 351
第五节 拨地 352
第六节 征地管理 355
第十一章 土地保护 359
第一节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359
第二节 实施耕地保护四项目标责任制 373
第三节 改造中低产田 375
第四节 治理水土流失 377
第五节 建立自然保护区 380
第十二章 土地开发 382
第一节 农用地开发 382
第二节 城镇用地开发 394
第三节 独立工矿用地开发 399
第四节 交通用地开发 400
第五节 土地开发整理 402
第六节 国家立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411
第七节 水域利用开发 417
第十三章 土地监察 420
第一节 监察机制 420
第二节 清查非农业建设用地 421
第三节 及时查处违法用地 427
第四节 清查非农业建设用地与冻结占用耕地 430
第五节 清查干部职工“三违”建私房 438
第六节 清理整顿砖瓦窑业 444
第七节 执法检查 444
第八节 调处土地权属纠纷 445
第九节 开展“三无”乡镇活动 447
第十节 开展创建“土地执法模范县”工作 451
第十一节 土地信访 454
第十四章 宣传 财务 档案 456
第一节 土地宣传 456
第二节 土地财务 459
第三节 土地档案 464
第十五章 机构 队伍 466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66
第二节 土地管理局成立与发展 466
第三节 内设机构与二层机构 470
第四节 乡镇土地管理所 471
第五节 组建国土资源局 474
第六节 队伍建设 478
附录 492
重要政策文件 492
规章制度 503
编后记 510
编纂机构与人员 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