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概述 1
特辑 9
大事记 16
第一编 建置 自然 30
第一章 建置 区划 30
第一节 建置沿革 30
第二节 区位 31
第三节 行政区划 31
第二章 自然环境 44
第一节 地质 地貌 45
第二节 山脉 河流 46
第三节 土壤 48
第四节 植被 49
第五节 气候 水文 50
第六节 自然灾害 53
第三章 自然资源 57
第一节 土地资源 58
第二节 矿产资源 58
第三节 水资源 60
第四节 林业资源 61
第五节 土特产品 63
第四章 乡镇场概况 65
第一节 镇 65
第二节 乡 73
第三节 垦殖场 75
第二编 土地 人口 78
第一章 土地利用与保护 78
第一节 土地利用调查 78
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 81
第三节 土地开发整理 81
第四节 土地保护 82
第二章 国土管理 84
第一节 土地资源管理 84
第二节 矿产资源管理 87
第三章 人口状况 88
第一节 人口总量与变动 88
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密度 90
第三节 人口结构 90
第四节 婚姻 家庭 93
第四章 人口控制 94
第一节 机构与网络 94
第二节 政策与宣传 94
第三节 管理与服务 96
第四节 全国计生协会先进县 98
第三编 改革开放 100
第一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00
第一节 完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 100
第二节 农村劳动力转移 101
第三节 农村税费改革 101
第四节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 102
第二章 工业企业体制改革 104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改革 104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改革 106
第三节 部门所属企业改革 107
第三章 流通体制改革 108
第一节 商业体制改革 108
第二节 供销社体制改革 110
第三节 粮食体制改革 111
第四节 物资体制改革 111
第四章 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112
第一节 财税体制改革 112
第二节 金融体制改革 114
第三节 计划与投资体制改革 114
第四节 价格管理体制改革 115
第五节 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16
第六节 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116
第五章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117
第一节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117
第二节 失业保险制度改革 118
第三节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118
第四节 住房制度改革 119
第六章 开放型经济 121
第一节 招商引资 121
第二节 对外合作 123
第三节 投资软环境建设 124
第七章 政治体制改革 125
第一节 党政机关机构改革 125
第二节 事业单位改革 129
第三节 人事干部制度改革 129
第四节 民主法制建设 131
第四编 经济概况 135
第一章 经济结构 135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135
第二节 产业结构 137
第三节 商品流通结构 138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 139
第二章 经济运行 140
第一节 社会总产值 140
第二节 地区生产总值 140
第三节 工农业总产值 141
第四节 财政总收支 142
第五节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43
第六节 固定资产投资 143
第五编 农业 林业 144
第一章 农业生产 144
第一节 种植业 144
第二节 畜牧业 151
第三节 水产业 153
第四节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54
第五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 155
第二章 农业服务 156
第一节 农技网络与服务 156
第二节 农业技术推广 157
第三节 农业机械推广 160
第四节 农村新能源推广 161
第三章 农业管理 16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62
第二节 农村经营管理 162
第三节 动植物检疫 163
第四节 农业行政管理 164
第四章 农业开发 165
第一节 农业综合开发 165
第二节 吉湖农业利用外资项目 167
第三节 千烟洲红壤丘陵开发治理 168
第四节 果业开发 169
第五章 造林绿化 171
第一节 绿化荒山 171
第二节 工程造林绿化 172
第三节 商品林与公益林 173
第四节 林场与个体造林 174
第六章 森林保护 177
第一节 护林 177
第二节 森林防火 177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178
第四节 野生动植物保护 179
第七章 林业生产与管理 18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80
第二节 营林生产 180
第三节 林业生产经营 183
第四节 林政管理 186
第五节 森林公安 188
第六编 水利 电力 190
第一章 水利建设 190
第一节 南车水库工程 190
第二节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192
第三节 灌区续建配套工程 193
第四节 小农水工程 195
第五节 农村饮水工程 195
第二章 水土保持 196
第一节 水土流失状况 196
第二节 水土流失治理 196
第三节 水土保持预防监督 197
第四节 全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197
第三章 防汛抗旱 198
第一节 防洪排涝工程 198
第二节 防汛 199
第三节 抗旱 201
第四章 水利管理 202
第一节 水利工程管理 202
第二节 水资源管理 203
第三节 河道采砂管理 204
第四节 水政监察 204
第五章 电力建设 205
第一节 水电站建设 205
第二节 电网建设 206
第三节 农村初级电气化县建设 208
第四节 农村电网改造 208
第六章 电力供应 209
第一节 供电业务 209
第二节 供电管理与服务 211
第七编 工业 213
第一章 工业经济运行 213
第一节 工业规模与效益 213
第二节 工业管理 214
第三节 技术进步 216
第二章 工业所有制结构 218
第一节 国有工业 218
第二节 集体工业 221
第三节 私有工业 224
第三章 工业门类 227
第一节 食品 饮料工业 227
第二节 建材工业 229
第三节 饲料工业 229
第四节 机械 电子工业 230
第五节 医药 化工工业 230
第六节 制革 制鞋工业 231
第七节 竹木加工工业 231
第八节 造纸 印刷工业 231
第九节 塑胶 塑料制品工业 232
第十节 纺织 制衣工业 232
第十一节 金属加工工业 232
第十二节 陶瓷工业 232
第十三节 手工业 232
第十四节 其他工业 233
第四章 工业园区 233
第一节 园区规划和建设 234
第二节 园区产业 235
第三节 园区管理 236
第八编 商贸 旅游 238
第一章 城乡市场 238
第一节 管理体制 238
第二节 县城综合集贸市场 238
第三节 县城主要商贸街 238
第四节 乡镇集贸市场 239
第五节 专业市场 241
第二章 国有商业 241
第一节 县属国有商业 242
第二节 省属国有商业 245
第三节 经贸委所属国有商业 248
第四节 物资经营 248
第三章 供销合作商业 249
第一节 供销合作经营 249
第二节 农资经营服务 251
第三节 供销服务网络建设 252
第四节 专业生产合作社 252
第四章 个体私营商业 253
第一节 大型商业企业 253
第二节 专业商品经营 254
第三节 服务业 255
第五章 粮油经营 258
第一节 机构及管理 258
第二节 粮油购销 259
第三节 粮油保管及储运 261
第四节 中央储备粮泰和直属库 263
第六章 对外及对港澳台贸易 263
第一节 出口创汇企业 263
第二节 出口创汇商品 264
第三节 进口贸易 265
第七章 旅游 266
第一节 旅游资源与规划 266
第二节 主要景区景点 266
第三节 旅游管理与服务 270
第九编 交通 信息 272
第一章 公路交通 272
第一节 公路设施 272
第二节 公路养护 281
第三节 公路运输 282
第四节 公路管理 283
第二章 水路交通 285
第一节 水路设施 285
第二节 水路运输 286
第三节 水路管理 287
第三章 铁路交通 288
第一节 铁路线路 288
第二节 火车站 288
第三节 铁路运输 289
第四章 航空 290
第一节 井冈山机场扩建 290
第二节 航空运输 290
第三节 航空运输管理 291
第五章 邮政 291
第一节 机构与设施 291
第二节 邮路 292
第三节 投递 292
第四节 业务 292
第六章 通信 293
第一节 电信 293
第二节 移动通信 295
第三节 联合通信 296
第七章 互联网 296
第一节 设施与业务 296
第二节 网站建设 297
第十编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298
第一章 县城建设 298
第一节 县城规划 298
第二节 旧城改造 299
第三节 旧城扩展 300
第四节 新区开发 300
第五节 县城公用设施 301
第六节 省级园林城市创建 308
第二章 乡(镇)村建设 309
第一节 乡(镇)村规划 309
第二节 集镇建设 309
第三节 新农村建设 310
第三章 城市管理 310
第一节 建设管理 310
第二节 市容管理 312
第四章 房地产业 314
第一节 房地产开发 314
第二节 房地产交易 316
第三节 房地产管理 317
第五章 环境保护 319
第一节 环境质量状况 319
第二节 环境污染治理 319
第三节 环境保护管理 321
第四节 生态环境保护 321
第十一编 财政 税务 322
第一章 财政 322
第一节 机构 体制 322
第二节 财政收入 323
第三节 财政支出 324
第四节 财政预算管理 325
第五节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 326
第六节 财政管理与监督 328
第七节 财源建设 330
第二章 税务 331
第一节 税制 税种 331
第二节 税款征收 333
第三节 税务管理 334
第十二编 金融 337
第一章 银行 337
第一节 银行机构 337
第二节 银行业监管 338
第三节 货币发行与管理 338
第四节 存贷款与中间业务 340
第五节 结算 343
第二章 保险 344
第一节 保险机构 344
第二节 险种 344
第三节 保险业务 345
第三章 证券 346
第一节 债券 346
第二节 彩票 347
第三节 证券 347
第十三编 经济管理 348
第一章 计划管理 348
第一节 计划编制 348
第二节 计划实施 350
第三节 项目管理 351
第二章 统计管理 351
第一节 全面统计调查 351
第二节 专项普查 352
第三节 抽样调查 353
第四节 国家统计调查 353
第三章 物价管理 354
第一节 物价水平 354
第二节 价格管理 354
第三节 收费管理 356
第四节 价格监督检查 356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357
第一节 登记注册管理 357
第二节 市场监督管理 357
第三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358
第四节 公平交易监督管理 359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360
第六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 360
第五章 审计监督 361
第一节 国家审计 361
第二节 内部审计 363
第三节 社会审计 363
第六章 质量技术监督 363
第一节 质量管理 363
第二节 产品质量监督 364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365
第四节 计量管理与监督 365
第五节 食品生产安全监督 366
第六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366
第七章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366
第一节 安全宣传教育 366
第二节 安全生产管理 367
第三节 安全专项整治 367
第四节 安全事故处理 368
第八章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369
第一节 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管理 369
第二节 药品安全监督管理 370
第三节 药品市场监督管理 371
第四节 农村药品两网建设 371
第九章 公共资源交易管理 372
第一节 招标投标管理 372
第二节 交易项目 372
第三节 招标投标监督服务 373
第十四编 政党 社团 374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泰和县委员会 374
第一节 党员和基层党组织 374
第二节 党的代表大会 375
第三节 议事和决策方式 379
第四节 重要决策 380
第五节 工作机构 385
第六节 县委办公室工作 386
第七节 组织建设 387
第八节 干部选用与管理 391
第九节 宣传教育 393
第十节 统战工作 396
第十一节 农村工作 397
第十二节 信访工作 398
第十三节 党校工作 399
第二章 中共泰和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399
第一节 机构 400
第二节 党风廉政建设 400
第三节 信访和案件查处 401
第四节 专项治理与纠风 402
第五节 行政监察 403
第三章 社会团体 404
第一节 泰和县总工会 404
第二节 共青团泰和县委员会 406
第三节 泰和县妇女联合会 407
第四节 泰和县工商业联合会 409
第五节 泰和县科学技术协会 410
第六节 泰和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411
第七节 泰和县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 411
第八节 泰和县残疾人联合会 412
第九节 泰和县红十字会 413
第十五编 政权 政协 414
第一章 泰和县人民代表大会 414
第一节 人大代表 414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414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416
第四节 主要工作 418
第二章 泰和县人民政府 422
第一节 政府组成 422
第二节 施政方式 425
第三节 重要施政 426
第四节 综合政务 431
第三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泰和县委员会 433
第一节 政协委员 433
第二节 全体委员会议 433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434
第四节 主要工作 436
第十六编 政法 440
第一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440
第一节 综治机构 440
第二节 群防群治 440
第三节 专项整治 441
第四节 基层安全创建活动 441
第五节 政法队伍建设 442
第二章 公安 443
第一节 机构 443
第二节 刑事侦查 443
第三节 经济侦查 445
第四节 国家安全保卫 445
第五节 治安管理 446
第六节 户政管理 449
第七节 监所管理 450
第八节 交通安全管理 450
第九节 消防管理 452
第三章 检察 454
第一节 机构 454
第二节 刑事检察 454
第三节 反贪污贿赂 457
第四节 反渎职侵权 458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459
第六节 民事行政检察 459
第七节 监所检察 459
第八节 检察技术 460
第九节 职务犯罪预防 460
第四章 审判 461
第一节 机构 461
第二节 刑事审判 461
第三节 民商事审判 462
第四节 行政审判 463
第五节 审判监督 464
第六节 案件执行 464
第五章 司法行政 465
第一节 机构 465
第二节 法制宣传教育 465
第三节 基层司法工作 467
第四节 律师事务 468
第五节 公证 468
第六节 法律援助与司法鉴定 468
第十七编 国防建设 469
第一章 武装机构 469
第一节 人民武装委员会与国防动员委员会 469
第二节 县人民武装部 469
第三节 基层人民武装部 470
第四节 驻军 470
第二章 民兵 470
第一节 组织建设 471
第二节 军事训练 471
第三节 应急行动 471
第三章 兵役 472
第一节 兵役制度 472
第二节 兵员征集 472
第三节 预备役 473
第四章 国防教育与人民防空 473
第一节 国防教育 473
第二节 人民防空 474
第五章 双拥工作 474
第一节 拥军优属 475
第二节 拥政爱民 475
第十八编 人事劳动 社会保障 477
第一章 人事管理 47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77
第二节 干部来源 477
第三节 干部管理 479
第四节 专业技术职务评聘 480
第五节 人才交流 480
第二章 机构编制管理 481
第一节 机构管理 481
第二节 编制管理 481
第三章 劳动管理 485
第一节 劳动就业 485
第二节 就业与再就业 486
第三节 职工教育培训 486
第四节 劳动争议仲裁与鉴定 487
第五节 劳动监察 487
第六节 离休与退休 488
第四章 工资福利 488
第一节 行政事业工资 489
第二节 企业工资 489
第三节 福利 489
第五章 社会保障 490
第一节 养老保险 490
第二节 失业保险 492
第三节 医疗保险 492
第四节 工伤保险 493
第五节 生育保险 494
第十九编 教育 体育 495
第一章 教育 495
第一节 教育体制改革 495
第二节 教育管理 497
第三节 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 500
第四节 高中教育与中等专(职)业教育 505
第五节 成人教育 508
第六节 “两基”工作 510
第七节 招生考试 511
第八节 教师 513
第九节 教学研究 515
第十节 教育设施与设备 517
第二章 体育 519
第一节 机构团体与专业队伍 519
第二节 体育设施 519
第三节 学校体育 520
第四节 社会体育 521
第五节 体育竞技 522
第二十编 文化传媒 史志档案 526
第一章 文化 艺术 526
第一节 文化体制改革 526
第二节 全国文化先进县 527
第三节 文学艺术创作 528
第四节 著作书目 530
第五节 群众文化 535
第六节 演出团体 537
第七节 图书 音像 538
第八节 文物 539
第九节 电影 544
第十节 文化市场管理 545
第十一节 文化研究 546
第二章 传媒 546
第一节 广播电台 547
第二节 电视台 547
第三节 广播电视设施 547
第四节 报纸 548
第五节 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549
第三章 史志 档案 549
第一节 党史征集编研 549
第二节 地方志编修 549
第三节 档案 550
第二十一编 科技 卫生 551
第一章 科技 551
第一节 科技体制改革 551
第二节 科技管理 552
第三节 科技普及 555
第四节 科技引进与推广 557
第五节 科技成果与专利 558
第六节 气象测报与服务 561
第二章 卫生 563
第一节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563
第二节 医疗卫生管理 564
第三节 医疗 567
第四节 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监督监测 571
第五节 保健 576
第六节 爱国卫生运动 578
第二十二编 精神文明建设 580
第一章 全民性主题教育 580
第一节 爱国主义教育 580
第二节 公民道德教育 581
第二章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583
第一节 家庭教育 583
第二节 学校教育 583
第三节 社会教育 585
第三章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586
第一节 机构 管理 586
第二节 文明县城创建活动 586
第三节 文明单位(行业)创建与共建活动 587
第四节 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588
第五节 “井冈之星”双文明创建活动 589
第六节 文明社区创建活动 589
第二十三编 社会生活 592
第一章 居民生活 592
第一节 收入 消费 储蓄 592
第二节 衣食住行 596
第三节 文化生活 597
第二章 社会福利 597
第一节 社会救助 597
第二节 五保供养和“两院”建设 599
第三节 福利企业 599
第三章 民生保障 600
第一节 优抚安置 600
第二节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601
第三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601
第四节 最低生活保障 601
第四章 社会事务 602
第一节 婚姻登记 602
第二节 收养登记 602
第三节 地名管理 602
第四节 县境勘界 602
第五节 社区建设 603
第六节 社团管理 603
第七节 老龄工作 603
第八节 殡葬管理 603
第五章 扶贫开发与移民安置 604
第一节 扶贫开发 604
第二节 移民安置 605
第六章 民俗 宗教 606
第一节 民俗 606
第二节 宗教 609
第二十四编 人物 611
第一章 人物传略 611
第一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 611
第二节 国民党将军 618
第三节 省部军级人物 618
第四节 传奇人物王泉媛 624
第五节 县内知名人物 625
第六节 烈士 629
第二章 人物简介 630
第一节 将军与省部军级人物 630
第二节 专家学者 632
第三节 劳动模范 645
第三章 人物名录 649
第一节 县级以上人物 650
第二节 团级以上军官 674
第三节 高级科技人员 679
第四节 受省委、省政府以上表彰先进个人 696
第五节 个体私营企业纳税大户 701
附录 704
重要文件辑存 704
历代名人咏泰和 710
泰和文风采风 716
抗战文化钩沉 734
移民文化探幽 745
《泰和县志·大事记》(1993年版)节录 748
前志补遗与勘误 756
一、人物传 756
二、历代进士 760
三、历代书目 760
四、烈士英名录 765
五、长征老干部 765
六、省以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765
七、前志勘误 766
关于同意《泰和县志(1989~2008)》定稿出版的批复 767
编后记 768
编纂人员分工 769
部门(单位)编写人员名单 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