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跨域抗争运动——中国近代史的新视野和新史观 1
第一章 动物化文图与近代中国的反教排外运动 1
一 前言 1
二 19世纪后期的动物化文图 3
三 20世纪初期的动物化文图 13
四 结论 24
第二章 1905年的广州社会文化——从抵制美货运动的几个侧面观察 26
一 前言 26
二 广州的排外传统和反美情绪 27
三 艾丽丝访问广州事件 30
四 《拒约报》与广州的抗争文宣 35
五 结论 42
第三章 近代中国与海外华人——1905年抗美运动研究的新视角 44
一 前言 44
二 美国华人与近代中国:抵制美货运动的形成 47
三 英属新马华人与近代中国: 54
从抵制美货运动到革命运动 54
四 澳洲华人与近代中国:保皇会与抗美运动的关系 61
五 抵制运动:海外华人与中国近代史 65
六 代结论:三个问题的反思 70
·下编·跨域华人社会与政治——从中国到南洋 72
第四章 新马华人近代史分期刍议 72
一 前言 72
二 华人近代史分期的依据标准 74
三 新马华人近代史前段各期的特点 76
四 新马华人近代史后段各期的特点 82
第五章 近三十年来新加坡的华人研究 88
一 绪言 88
二 新加坡的华人研究基地 90
三 学报的出版 94
四 丛书和纪念特刊 96
五 回顾与展望 100
第六章 槟城华人社会领导阶层的第三股势力 102
一 前言 102
二 19世纪槟城华人社会的领导阶层 103
三 槟城的客籍副领事 107
四 槟城华人社会第三股势力集团的形成 114
五 结论 116
第七章 槟城的娼妓与华人社会 117
一 前言 117
二 移民社会的历史背景和妇女南来的原因 119
三 槟城的红灯区 122
四 娼妓问题与社会舆论 124
五 妓女与鸨母及嫖客的关系 127
六 妓女与私会党及警察的关系 135
七 娼妓参与的慈善事业 138
八 结论 142
第八章 槟城妇女问题与女子教育——以《槟城新报》之论述为中心 145
一 前言 145
二 议论文章的性质和数量的分析 146
三 女子教育问题 148
四 结论 155
第九章 康有为与孙中山在新加坡——论日本刺客事件 168
一 前言 168
二 日本“刺客”南来的情报来源及海峡殖民地政府的认知 171
三 海峡殖民地政府为何很快地“抓放”日本刺客? 174
四 英国政府对革命派和改革派的看法 178
第十章 孙中山在槟城的革命团体及其互动模式 182
一 槟城三大革命团体的成立 182
二 槟城三大革命团体的关系 188
三 辛亥革命史中的槟城革命团体 191
第十一章 同德书报社与孙中山精神在新加坡的传承 196
一 前言 196
二 孙中山与同德书报社 198
三 同德书报社的领导层 202
四 同德书报社与纪念孙中山的活动 206
五 结论:孙中山精神在新加坡的传承 216
第十二章 战后新加坡社会变迁中的劳工运动 220
一 前言:劳资关系之基本理论 220
二 战后工运发展的三个阶段 225
三 劳工运动的后现代论述:浪漫剧的角色解读 239
四 结论 250
·续编·跨域知识分子——再发现南洋与中国 251
第十三章 南洋知识分子与晚清国家和社会——再发现辜鸿铭、李登辉和伍连德 251
一 前言 251
二 南洋知识分子与晚清国家和社会 252
三 晚清招揽人才政策和南洋知识分子回国的机缘 259
四 余论 266
参考书目 268
后记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