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
一、全球化与乡土文化 1
二、城镇化与新村建设 2
三、地域特色与古镇名村 3
第二节 基本内涵 5
一、历史城镇 5
二、乡村聚落 6
三、四川村镇 7
第三节 研究意义 8
一、旧时记忆引发思乡情 8
二、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 10
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1
第二章 国内外古镇名村保护与开发现状 14
第一节 国外古镇名村的保护与开发 14
一、法国:保护区制度 15
二、日本:传统建造物保存制度 17
第二节 国内古镇名村的保护与开发 19
一、江南水乡古镇 19
二、皖南古村落 22
第三节 对四川古镇名村保护与开发的启示 24
一、共同参与 25
二、政策保障 26
三、筹集资金 27
第三章 四川省古镇名村保护与开发现状 28
第一节 四川古镇名村开发基础 28
一、五大类型 28
二、三大特点 30
第二节 四川古镇名村保护现状 33
一、严重破坏阶段(1949~1979年) 33
二、保护起步阶段(1979~2000年) 34
三、产业研发阶段(2000年至今) 35
第三节 四川古镇名村保护与开发面临的问题 37
一、传统文化异质同构 37
二、保护机制体制较差 38
三、公众参与总体不足 39
第四章 古镇名村保护与开发的理论依据 42
第一节 古建筑学理论 42
一、筑穴而居 43
二、天人合一 44
第二节 古风水学理论 48
一、左青龙右白虎 48
二、言形势语方位 50
三、选风水活建筑 51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理论 52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内容 52
二、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53
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55
第四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56
一、西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56
二、文化产业区域集群理论 58
第五章 四川古镇名村整体格局及特点 61
第一节 区域分布的特点 61
一、突出据点 62
二、线性分布 66
三、区域发展 69
第二节 四川民居整体风貌及特色 71
一、川东民居 71
二、川南民居 73
三、川西民居 74
四、川北民居 76
第六章 四川古镇名村具体形态及渊源 79
第一节 廊坊式、凉厅式 79
一、廊坊式古镇 80
二、凉厅式古镇 82
第二节 寨堡式、碉楼式 84
一、寨堡式古镇 84
二、碉楼式古寨 86
第三节 盘龙式、水乡式 87
一、盘龙式古镇 87
二、水乡式古镇 89
第七章 四川古镇名村代表建筑及功能 91
第一节 会馆、庙宇 91
一、会馆 91
二、庙宇 94
第二节 衙门、官寨 98
一、衙门 98
二、土司官寨 99
第三节 文昌阁、书院 100
一、文昌阁 100
二、书院 102
第四节 大宅院、宗祠 103
一、大宅院 103
二、宗祠 104
第八章 四川古镇名村建筑结构及风格 106
第一节 四川干栏建筑结构及风格 106
一、干栏 107
二、吊脚楼 107
三、骑楼 108
第二节 四川客家民居结构及风格 110
一、二堂屋 110
二、客家围屋 111
三、客家碉楼民居 111
第三节 藏羌彝民居结构及风格 112
一、藏族民居 112
二、羌族民居 115
三、彝族民居 117
第九章 四川古镇名村建筑小品及符号 119
第一节 戏楼与市井生活 119
一、历史背景 119
二、建筑特点 120
三、文化生活 121
第二节 牌坊、惜字塔与人文教化 122
一、牌坊 122
二、惜字塔 125
第三节 栈道、桥梁与文化经济纽带 126
一、栈道 126
二、桥梁 127
第四节 黄桷树、神石、火塘及信仰 130
一、景观绿化与黄桷树信仰 130
二、建筑装饰与神石信仰 131
三、民居空间与火塘信仰 133
第十章 古镇名村的民间文化 136
第一节 山歌文化 136
一、因心而歌 136
二、因酒而歌 140
三、因情而歌 141
四、因作而歌 144
第二节 节庆文化 146
一、汉族节会 147
二、羌年 150
三、藏族环山鸡节 151
四、彝族火把节 152
第三节 民间传说 153
第十一章 古镇名村的社会风俗文化 157
第一节 生活习俗 157
一、饮食 157
二、服饰 159
三、日常生活 162
第二节 婚姻 164
一、汉族婚姻 164
二、藏族婚姻 165
三、羌族婚姻 166
四、彝族婚姻 168
第三节 丧葬 169
一、汉族丧葬 170
二、藏族丧葬 171
三、羌族丧葬 172
四、彝族丧葬 173
第十二章 古镇名村的风水文化 175
第一节 传统风水文化简述 175
一、风水探源 175
第二节 古镇名村选址风水文化 180
一、风水古城阆中 180
二、雅安上里古镇 183
第三节 古镇名村建筑风水文化 184
一、四川古镇名村建筑风水中的宗教文化 184
二、四川古镇名村建筑风水中的伦理文化 186
三、四川古镇名村建筑风水中的禁忌文化 188
第十三章 古镇名村保护与开发的总体构想 191
第一节 古镇名村保护与开发的指导思想 191
一、坚持科学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191
二、遵循科学的保护与开发规律 194
三、重视客观存在的制度环境 198
第二节 古镇名村保护与开发的基本任务 199
一、形态、风貌的保护 200
二、传统文化的传承 202
三、古镇名村经济激活 204
第三节 发展路径 206
一、文化传承,保持个性化发展 207
二、城乡统筹,保持协调性发展 209
三、产业升级,保持高端性发展 211
第十四章 古镇名村保护与开发的产业支撑 213
第一节 产业选择 213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214
二、以主题文化为灵魂 216
三、以资源保护为基准 217
四、以产业集群为重点 218
第二节 产村相融 220
一、村域产业发展 220
二、“新村”建设 222
第三节 产镇结合 231
一、古镇产业发展 232
二、古镇“产镇一体化”发展的路径 236
第十五章 古镇名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239
第一节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239
一、外联通道建设 239
二、内畅路网建设 243
第二节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44
一、古镇名村饮水基础设施建设 244
二、生产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46
三、景观、防灾水利设施建设 247
第三节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248
一、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249
二、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 250
三、加快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251
第四节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53
一、广电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54
二、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55
三、移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56
第十六章 古镇名村保护与开发保障措施 258
第一节 提高公众认识 258
一、提高对古镇名村历史文化的认识 258
二、提高对发展愿景的认识 260
三、提高对发展路径的认识 262
第二节 强化整体规划 264
一、提高规划的质量 264
二、强化规划执行 267
三、强化规划的修订 268
第三节 加强政策引导 270
一、利用好古镇名村保护与开发现有的政策制度体系 270
二、研究古镇名村保护与开发政策制度的不足 274
三、加强古镇名村保护与开发政策制度完善 275
第四节 创新资金筹集 279
一、PPP模式概述 279
二、PPP模式的主要运行类型 280
主要参考文献 282
附表 286
后记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