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刑事证据学概述 1
第一节 刑事证据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定位 1
第二节 刑事证据的渊源与立法模式 5
第三节 刑事证据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9
第四节 刑事证据学的研究方法 11
第二章 刑事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15
第一节 人类社会早期的神示证据制度 15
第二节 大陆法系刑事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19
第三节 英美法系刑事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25
第四节 中国刑事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29
第三章 刑事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 48
第一节 证据制度理论基础的不同观点 48
第二节 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 53
第四章 刑事证据制度的基本原则 63
第一节 证据裁判原则 63
第二节 直接言词原则 68
第三节 自由心证原则 74
第五章 刑事证据的概念及相关问题 83
第一节 证据概念分析 83
第二节 刑事证据的概念与属性 88
第三节 两大法系国家证据属性说 96
第六章 刑事证据的法定种类 102
第一节 物证 103
第二节 书证 110
第三节 证人证言 117
第四节 被害人陈述 127
第五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 133
第六节 鉴定意见 142
第七节 勘验、检查笔录 154
第八节 辨认笔录 160
第九节 侦查实验笔录 164
第十节 视听资料 168
第十一节 电子数据 174
第七章 刑事证据的学理分类 182
第一节 刑事证据的学理分类概述 182
第二节 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 188
第三节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193
第四节 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199
第五节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206
第六节 刑事证据的其他学理分类 215
第八章 刑事证明要素 221
第一节 刑事证明概述 221
第二节 刑事证明主体 227
第三节 刑事证明对象 234
第四节 刑事证明责任 246
第五节 刑事证明标准 263
第九章 刑事证明环节 282
第一节 刑事取证 282
第二节 刑事举证 309
第三节 刑事质证 324
第四节 刑事认证 336
第十章 推定与司法认知 351
第一节 推定 351
第二节 司法认知 358
第十一章 刑事证据规则 364
第一节 关联性规则 364
第二节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365
第三节 非法自白排除规则 370
第四节 传闻证据排除规则 377
第五节 意见证据规则 383
第六节 最佳证据规则 387
第七节 品格证据规则 390
第八节 证人拒证特权规则 391
第九节 补强证据规则 394
第十节 我国刑事证据规则的现状与完善 398
附录 4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节录) 40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节录) 407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417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419
参考文献 429
第二版后记 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