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诗歌”与“后现代主义”&陈旭光 1
论第三代诗的语言策略&魏慧 13
抵达本真几近自动的言说——“第三代诗歌”的语感诗学&陈仲义 21
理解与感悟——说“第三代”诗&李振声 32
既成言路的中断——“第三代”诗的语言策略,兼论钟鸣&李振声 40
迷踪后的沉寂——朦胧诗后第三代诗的命运反思&罗振亚 53
第三代诗歌反文化的两种表现形式&温宗军 63
“平民”与“贵族”的分化——“第三代”诗人的心理文化特征&陈旭光 谭五昌 71
论第三代诗的非诗化倾向&吕周聚 77
论“第三代诗歌”的新历史主义意识&张清华 88
“第三代”诗学的思想形态&孙基林 101
“后新诗潮”&王光明 108
可疑的反思及反思话语的可能性&姜涛 114
超越悲剧,胜走麦城——从门外进去的是王强,从门里走出来的是麦城&钟鸣 128
返回本体与语感实验:“他们”诗派论&罗振亚 146
朦胧诗以后:词与物&刘春 154
“先锋”的变迁与在当下诗歌写作中的意义&钱文亮 165
时代的弃婴与缪斯的宠儿——试论1960年代出生的诗人&西渡 175
第三代诗歌中的文革隐迹书写&李建立 188
《尚义街六号》的意识形态&杨庆祥 200
“反诗”与“返诗”——论于坚诗歌别样的历史意识和语言态度&陈超 210
“口语写作”:由来和归宿&张桃洲 228
有一种被遗忘的时间形式仍在召唤我们——以“第三代诗人”赵野为例&敬文东 232
当前诗歌写作的语言源流——梁小斌诗学的若干意义&杨四平 244
第三代诗歌的认同焦虑——以“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为中心&李建周 248
80年代诗歌运动中的非非主义&董辑 260
从“校园”到“学院”——对1980至1990年代中国诗歌的一种观察&李慧明 270
从西昌到成都——对第三代诗歌杂志《非非》生产的社会学考察&罗文军 278
我说“口语诗”&伊沙 293
选本运作与“第三代诗”的文学史建构&罗执廷 296
激情泛化的诗:论第三代诗歌的青春化写作&陈爱中 306
读于坚的《高山》&程光炜 319
回到《关东文学》——八十年代第三代诗歌的一个现场&宗仁发 323
附录 第三代诗歌研究资料索引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