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0 概述 1
1.1 翻译思维研究的重要意义和迫切性 1
1.1.1 翻译思维研究的重要意义1.1.2 翻译思维研究的迫切性1.2 渐成体系的翻译思维研究 6
1.2.1 翻译思维科学是翻译理论研究的突破口1.2.2 建立翻译思维学的时机已基本成熟1.3 翻译思维研究的基本框架 13
1.3.1 翻译思维研究的基本原则1.3.2 翻译思维研究的框架 13
1.4 结语 15
附录一: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16
附录二:可供翻译思维研究者参考的部分专著、论文集和论文 17
第2章 翻译思维总述 21
2.0 概述 21
2.1 翻译思维科学的理论依据 21
2.2 翻译思维的界定 23
2.2.1 介绍与思维关系最为密切的几个术语2.2.2 翻译思维的初步界定 23
2.3 翻译思维的规律与特征 28
2.3.1 翻译思维的规律2.3.2 翻译思维的特征2.4 本课题研究的范围与内容 30
2.4.1 翻译思维的分类2.4.2 翻译思维的研究方法2.4.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范围2.5 结语 42
附录: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42
第3章 翻译思维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 44
3.0 概述 44
3.1 翻译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44
3.1.1 研究语言与思维的意义3.1.2 思维与语言孰先孰后的争论3.1.3 思维与语言的关系3.1.4 几点初步的看法3.2 翻译思维与文化(学)的关系 50
3.2.1 文化和思维的关系3.2.2 翻译思维与狭义(人文)文化的关系3.3 翻译思维与语言学的关系 63
3.3.1 翻译思维与篇章语言学的关系3.3.2 翻译思维与心理语言学的关系3.3.3 翻译思维与认知语言学的关系3.3.4 翻译思维与关联理论3.3.5 翻译思维与语用学的关系3.4 结语 70
附录: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71
第4章 汉英思维差异与翻译 73
4.0 概述 73
4.1 东西方哲学思想的主要差异及其影响 73
4.1.1 东西方语言观上的差异及其影响4.1.2 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差异及其影响4.1.3 整体思维与分析性思维的差异及其影响4.1.4 对待“统一”和“对立”的态度差异及其影响4.2 其它思维方式差异及其对言语行为的影响 89
4.2.1 中国人偏好形象思维,英美人偏好抽象思维4.2.2 汉语偏重流动结构,英语偏重核心结构4.2.3 汉语崇尚简约,英美多用复杂句4.2.4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4.2.5 英语重静态,汉语重动态4.2.6 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4.2.7 英语重主语,汉语重主题4.3 结语 100
附录: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100
第5章 抽象思维与翻译 102
5.0 概述 102
5.1 抽象词层面的逻辑关系与翻译 103
5.1.1 英汉两种语言在抽象名词方面的差异及翻译5.1.2 英汉语在谓词方面的差异及翻译 103
5.2 句级层面的抽象逻辑关系 111
5.3 段落层面的抽象逻辑关系 113
5.4 篇章层面的抽象逻辑关系 117
5.5 译文评析与感想 126
5.5.1 译文评析5.5.2 几点感想 126
5.6 结语 129
附录: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130
第6章 形象思维与翻译 133
6.0 概述 133
6.1 词的形象特征 134
6.1.1 非显象词6.1.2 显象词 134
6.2 词的形象色彩 138
6.2.1 可感性6.2.2 系统性6.2.3 艺术性6.3 形象翻译思维的主要体现和手段 142
6.3.1 再现原作的形象6.3.2 运用借代(借喻)修辞法再现原作的形象6.3.3 更换原文形象法6.3.4 用夸张或放大手法译之6.3.5 形象加引申翻译法6.3.6 去形求实翻译法6.4 结语 154
附录: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155
第7章 格律诗意象及审美再现 157
7.0 概述 157
7.1 意象的意蕴 157
7.2 意象翻译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160
7.2.1 意象翻译的必要性7.2.2 意象翻译的必然性7.3 影响翻译思维的因素——文化 164
7.4 意象的翻译 167
7.4.1 翻译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7.4.2 意象与英诗中译的思维方式7.4.3 意象与中诗英译的思维方式7.5 结语 182
附录一:The Isles of Greece 183
附录二:哀希腊 187
附录三: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190
第8章 翻译与逻辑思维 192
8.0 概述 192
8.1 逻辑思维运用于文学翻译 193
8.2 逻辑思维与军政文章的翻译 196
8.2.1 词级所暗示的逻辑或隐含逻辑关系8.2.2 注意词语级暗含的“虚”与“实”的逻辑关系8.2.3 (定、状语)从句级所暗示的逻辑或隐含逻辑关系8.2.4 句级所暗示的逻辑或隐含逻辑关系8.3 语段内所暗示的逻辑或隐含逻辑关系 205
8.4 逻辑思维与翻译中的引申 207
8.5 篇章内的逻辑或隐含逻辑关系 208
8.5.1 原文作者创作该文的心理轨迹8.5.2 译文分析 208
8.6 结语 225
附录: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226
第9章 逻辑与科技英语的翻译 227
9.0 概述 227
9.1 科技英语(EST)翻译的要求与逻辑的严谨性 228
9.2 EST逻辑严谨性的体现及其翻译 228
9.2.1 名词化倾向9.2.2 大量使用非谓语动词形式9.2.3 大量使用被动结构9.2.4 定语从句的翻译9.2.5 科技英语状语从句的翻译9.2.6 英汉否定逻辑的差异与科技英语的翻译9.2.7 科技英语长句的翻译 228
9.3 结语 247
附录: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248
第10章 从形合与意合看英汉语思维的差别与互译 249
10.0 概述 249
10.1 从形合与意合看英汉语词句法的特点 249
10.2 从形合与意合看英汉语思维方式的差别 253
10.3 从形合与意合的角度看英汉语之间的翻译转换 258
10.3.1 树形结构与线性结构之间的转换——思维模式之间的转换10.3.2 形合法与意合法之间的转换——句子形式的转换10.3.3 句界的调整——句子信息量的调整10.4 结语 267
附录: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268
第11章 灵感思维与翻译 270
11.0 概述 270
11.1 灵感翻译思维的定义 270
11.1.1 灵感来自译者全身心的投入11.1.2 厚积薄发,偶尔得之11.1.3 灵感源于大量的翻译实践11.2 中国人擅长直觉思维 272
11.2.1 直觉思维是直观与体悟的统一11.2.2 中国传统直觉思维是一种审美的艺术思维11.2.3 直觉思维是一种特殊的顿悟11.2.4 传统直觉思维与现代直觉思维的区别11.2.5 直觉思维与灵感思维的关系11.3 灵感思维译例举隅 276
11.3.1 音义双关美11.3.2 发挥灵感思维中描写性成分11.3.3 音韵再现美11.3.4 音义双璧美11.3.5 再现地方风情美11.3.6 语义引申美11.3.7 艺术引申美11.3.8 多视角思维美11.3.9 洋溢着的哲理美 276
11.4 结语 295
附录: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295
第12章 英汉修辞观念的差异与翻译 297
12.0 概述 297
12.1 比喻 298
12.1.1 形似的比喻12.1.2 神似的比喻12.1.3 形神兼备的比喻12.2 英汉语在比喻方面异同 303
12.2.1 以自然界现象作喻体的比较12.2.2 以颜色作喻体12.3 英语的Simile与汉语的明喻的差异 308
12.4 英语Metaphor与汉语隐喻的差异及翻译 315
12.5 结语 327
附录: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327
第13章 习语与思维差异 329
13.0 概述 329
13.1 习语中的中西思维差异 331
13.2 思维转换与习语翻译 344
13.2.1 英汉习语对译13.2.2 直译(引入)外来习语13.2.3 意译法13.2.4 代换法13.2.5 增删法13.2.6 形式上的简化13.2.7 句式调整13.2.8 反译法13.3 结语 355
附录: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356
第14章 英汉幽默语言的翻译 357
14.0 概述 357
14.1 幽默的定义及相关理论 357
14.1.1 优越和卑下理论14.1.2 不调和、期望落空及双面性理论14.1.3 解除紧张和压抑理论14.1.4 其它有关解释或定义14.2 英汉幽默语言的异同与翻译 360
14.2.1 幽默感的强弱不同导致翻译障碍14.2.2 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读与误译14.2.3 语言功底的差异造成的障碍14.3 英汉语言幽默的表层结构的异同 364
14.4 幽默语言的深层结构浅析 375
14.5 背理性——语言规则与实际话语的矛盾冲突 380
14.6 宣泄性——情感郁积的巧妙释放 384
14.6.1 降格14.6.2 升格14.7 幽默语的片断译文评析 389
14.8 结语 395
附录: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396
第15章 翻译思维科学研究的展望 396
15.0 概述 396
15.1 注重翻译理论著作的出版和借鉴 396
15.2 中西译论融会贯通的步伐将会加快 397
15.3 翻译理论研究将会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398
15.4 应从哲学、文化方面挖掘潜力 399
15.5 翻译思维的研究尚需大力加强 400
15.6 结语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