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
第二节 研究综述 6
一、中国美学思想史、玄学、文论论著中的魏晋南北朝音乐美学思想研究 7
二、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中的魏晋南北朝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 9
三、专人、专著研究 11
四、范畴研究 12
第三节 研究方法 13
一、范畴研究 14
二、以中为本,西学参证 16
三、文本阐释的尺度:古今统一 17
第一章 源起篇 19
第一节 时政与音乐美学 19
一、才与性的交锋 20
二、生与死的挣扎 22
三、礼崩乐坏 24
第二节 玄学与音乐美学 26
一、言、意与象 29
二、形神关系 31
三、声无哀乐 32
第三节 佛学与音乐美学 35
一、神与天乐 36
二、佛与心 39
三、中观与中音 42
第四节 音乐实践与音乐美学 43
一、从「乐」到「和声」 43
二、雅乐的衰落与俗乐的兴盛 45
三、佛教音乐与西域民族音乐 48
第二章 和声篇 51
第一节 「和」范畴的内涵及其演变 51
一、听觉的和谐 52
二、多元化的统一 53
三、内容与形式的和谐 54
四、主体的和谐 55
第二节 自然之和 57
一、「八音有本体,五声有自然」 58
二、「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 61
三、「渐近自然」 63
第三节 音声之和 65
一、「和比」 65
二、「声文两得」 68
三、「中和」 70
第四节 主体之和 71
一、「乐者,使人精神平和」 72
二、「声音以平和为体」 76
第三章 乐象篇 81
第一节 乐象问题的由来及其内涵 81
一、象、道与声 82
二、乐象的指称问题 84
三、乐象的含义 86
四、乐象问题的研究价值 88
第二节 特征论 89
一、主客交融、以心驭声 89
二、心慷慨忘归,情舒放远览 92
三、游心大象,妙在象外 94
第三节 意境论 96
一、「大成之乐」与「天乐」 97
二、「微妙无形,寂寞无听」 100
三、「弦外之意,虚响之音」 101
第四节 「和声无象」论 102
一、对音声中盛衰吉凶之象的批判 103
二、对音声中功德之象的批判 105
三、对音声中主体心象的批判 108
第五节 心象论 111
一、心象的不确定性 112
二、心象的自由性 115
三、心象的三种境界 116
第六节 音心对映论 120
一、声有哀乐论中的音心对映 120
二、声无哀乐论中的音心对映 122
第四章 雅俗篇 127
第一节 雅俗之争 127
一、雅乐与俗乐 128
二、雅俗的分野 129
第二节 雅乐观 133
一、清雅 133
二、素雅 135
三、淡雅 137
第三节 俗乐观 139
一、统治阶层的倡导 139
二、魏晋风度与才艺表演 141
三、俗乐对礼的超越 144
四、悲乐对乐感文化的扬弃 146
第四节 雅俗论 149
一、悲乐论 149
二、成因论 154
三、互补论 160
第五章 乐教篇 165
第一节 价值论 166
一、从「和其志」到「穷其趣」 166
二、从「节情」到「宣情」 174
三、从「比德」到「畅神」 179
第二节 人性论 184
一、「顺性」之乐 184
二、「夫乐者,天地之体,万物之性也」 186
三、「和声之感人心,亦犹酝酒之发人性」 187
第三节 社会论 191
一、音乐「移风易俗」命题的提出 191
二、音乐「移风易俗」功能的表现 193
三、音乐「移风易俗」功能的实施 198
结语 203
附录:中国音乐美学史研究著作 207
参考文献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