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二、研究现状回顾 5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5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理论概述 18
第一节 “话语”的内涵 18
一、多学科视角下的“话语” 18
二、本文界定的“话语” 23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本质解读 26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话语的关系 26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涵和特征 28
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结构 31
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机制 34
五、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类型 38
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功能 39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内涵和基本要素 40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内涵 40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基本要素 42
本章小结 45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理论依据 47
第一节 先秦百家朴素的语言观 47
一、语言的局限性 47
二、语言的道德性 4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语言观 51
一、语言的物质性和社会性 52
二、语言的全民性和动态发展性 53
三、语言的群众性 55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理论借鉴 57
一、制度创新理论 57
二、话语伦理理论 60
三、教育传播理论 62
四、意识形态叙事理论 64
五、政治修辞理论 66
本章小结 68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历史考察 70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历史轨迹——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话语为例 71
一、话语主体从零散化向体系化转变 71
二、话语对象从整齐化向复杂化转变 73
三、话语内容从权威式向交互式转变 75
四、话语载体从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 76
第二节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基本特征 78
一、理论创新:话语创新的思想先导 78
二、实事求是:话语创新的方向保证 79
三、建设和改革实践:话语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80
四、政治民主建设:话语创新的环境支撑 82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中国经验 83
一、关注人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始终保持话语立场的人民性 84
二、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始终保持话语内容的科学性 86
三、促进话语权的合理分配,始终保持话语方式的有效性 88
本章小结 90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现实反思 93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状调查 93
一、调研对象和样本分析 94
二、调查的主要内容 98
三、调查的主要结论 112
第二节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的困境 119
一、话语主体面临的困境 119
二、话语内容的说服力不足 125
三、话语方式和传播方式亟待创新 129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困境的原因分析 132
一、传统渊源:话语主体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局限性 132
二、理论根源: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作用认识的片面性 135
三、实践根源:话语对象接受心理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138
四、社会根源:时代环境的挑战性 140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145
一、可能性 145
二、必要性 147
本章小结 152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规律和原则 155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基本规律 155
一、顺应—超越规律 155
二、利益—价值认同规律 160
三、空间—时间协同规律 163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目标 167
一、提高话语的科学化水平 167
二、提高话语的大众化水平 169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基本原则 171
一、中国立场与世界眼光相结合的原则 172
二、观念变革与范式转换相统一的原则 174
三、继承传统与追求现代相融合的原则 176
四、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相互动的原则 180
五、保持稳定与适度弹性相协调的原则 182
本章小结 183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基本路径 186
第一节 提高话语主体的创新能力 186
一、更新话语理念 186
二、建立话语自信 190
三、提高思维能力 192
四、重塑话语形象 196
五、优化话语环境 203
第二节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创新 206
一、优化话语内容的结构,突出核心价值观话语的主导力 206
二、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增强话语的解释力 208
三、推进话语内容的务实化和个性化,增强话语的吸引力 209
第三节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的创新 212
一、以情感话语弥补理性话语的不足 212
二、以生活叙事弥补宏大叙事的不足 215
三、对话劝导的不足 218
第四节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方式的创新 219
一、创新榜样传播方式,提升话语的舆论引导力 220
二、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增强话语的渗透力 222
三、创新网络传播方式,赢得网络舆论话语权 223
本章小结 228
结语 231
参考文献 233
后记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