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改:老城更新攻坚战 1
一项战略性、基础性、长期性任务 3
资金、房源、政策、队伍和制度 5
世博盛会与旧改齐头并进 7
旧改中的三个“着力”与三个“确保” 10
认识旧改的大形势、大背景 12
再谈资金、房源、政策和队伍 15
稳字当先推进最大的民生工程 20
化解风险与新旧矛盾 23
“撤二建一”后的旧改新阶段 26
“三个一批”旧改工作目标 29
三谈政策、房源、资金和队伍 32
维稳是底线 35
房源、资金、新旧政策衔接三重压力下的硬仗 37
处理好“七大关系” 39
瓶颈在哪里,旧改工作突破口就在哪里 45
战略视野:百年外滩,百年大计 49
浦江两岸竞朝晖 51
外滩的金融生态与金融文化 53
外滩源:重现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56
南外滩:新的空间和载体 58
“请世界顶尖的金融家到外滩来喝咖啡” 60
让商务楼“活”下来,夜生活“活”下去 63
海关大楼的钟声 65
附录 外滩金融发展的历史 66
规划引领:外滩金融集聚带崛起 71
规划先行 73
“一城一带”之“带” 75
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东风 77
实体化运作的两个层面 79
制定三个重要文件 81
抓好“五个环节” 83
外滩的地上天际线与地下空间 88
载体建设:从老外滩到南外滩 91
老外滩:重现历史风貌 93
重点地块与重点项目 95
南外滩:综合开发 98
南外滩综合开发机制探索 101
8-1项目:外滩更新中的特殊角色与定位 103
8-1项目中的城市设计理念 106
南外滩滨水区:再造黄金岸线核心功能 109
地上、地下、地面相结合的立体开发 111
以科学、权威、高水平的规划为指导 113
8.3公里岸线:打造最美景观线 115
地下通道:地下空间的合理、高效、充分利用 117
商务开发:“三带”机制设计 119
新外滩的“新金融”发展 121
“金融外滩”:重塑外滩金融功能 123
新金融:新的增长空间和增长点 125
聚焦五大类金融机构 127
四个“新”:高度集聚新型金融机构 131
互联网金融和民营金融企业加快集聚 135
金融服务业的高地 137
站在2008年那场金融海啸的风口浪尖 141
形势有多严峻 143
要怎样应对考验 145
保存量和扩增量 147
集聚现代服务业与提升传统服务业 150
危机到商机:从商业典型看城区经济 153
通过集中营销拉动消费、启动市场 155
通过商业结构调整提升消费 158
商业服务,世博展示 168
商业品牌“走出去” 169
扩张能力,走资本市场 171
城区发展的下一个五年:“十二五”前夕的思考 175
“十二五”时期我们属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177
战略定位是什么? 179
发展环境是怎样的? 180
如何科学设定发展主线、指标体系和发展重点? 182
六大支柱产业与国资国企发展 185
两个“双轮驱动” 187
支柱产业一:金融服务业 189
支柱产业二:专业服务业 191
支柱产业三:航运服务业 192
支柱产业四:文化创意产业 192
支柱产业五:旅游休闲业 194
支柱产业六:商贸服务业 195
南京东路商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 196
主体功能区建设中的国资战略性进退 200
以资本经营壮大国资国企 203
国资改革中激励与约束并举 206
招商引资:现代服务经济的集聚发展 209
招商引资工作上“要和形势唱反调” 211
发挥金融集聚带的比较优势 213
依靠招商引资集聚经济资源 218
招商引资的大势、竞争与瓶颈 220
以金融为核心聚焦招商引资重点 224
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 227
增强产业扶持针对性和有效性 231
服务和感情比政策更重要 233
当前和长远:招商与产业发展 235
经济新常态与城区发展新布局 239
对接自贸试验区 241
深化结构调整中的“双轮驱动”战略 243
对经济运行的几个认识和判断 245
新常态下把握好几对关系 248
创新驱动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 253
老城区,大民生 257
民生工作始终是老城更新的一项重要工作 259
老城区保障性住房面临的两个问题 260
住房保障是一个体系 263
公租房的房源、资金筹措与配租机制研究 266
实事项目:改善民生的重要平台 270
确保老城群众生活得到实实在在的新改善 274
民生事,无巨细 278
论基础教育:城区层面的功能定位 283
关于教育的服务对象 285
关于教育现代化 287
关于教育资源整合 292
关于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和优化配置 293
关于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 294
论改革与创新 297
发展思路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 299
“三个不”:改革创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301
“三个坚持”:改革创新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303
“三个强化”:改革创新中的干部队伍建设 308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中的思维、工作方式创新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