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第一辑 笔谭 3
绵绵的思念 3
记得 6
怀念父亲 8
岳父的往事 12
梦回大唐 16
满陇桂雨 25
诗路之行 27
月湖西区 31
丝路之行 35
北大学者马寅初 39
北大的“游学生” 47
大佳何脱贫致富后 50
怀念旧居 54
河南古城 58
杜宣甬上行 65
陈汉章与缀学亭 68
感谢电影 70
母亲病了 72
雁塔题名 73
高山景行 76
第二辑 杂记 87
北非散记 87
机上黑美人 100
长白山天池 102
西欧散记 104
庐山 113
黄鹤楼 115
革命圣地井冈山 117
登天都峰 119
话说澳门 121
界石 123
金陵第一名胜 125
女儿的朋友 127
自费旅游的徐霞客 129
谁听说荣国府内讲英语 131
吃鸳鸯火锅去 134
伴园苏帮菜 136
苏州博物馆 140
嫁女 143
送行 145
第三辑 书话 149
文学作品才是不朽的财富——重读《张贤亮选集》 149
胸怀世界,居安思危——读戴旭的《C形包围》 152
道德的光芒比阳光还要灿烂——读亚当·斯密和他的《道德情操论》 154
吴文英和他的词 157
政治观的保守并不能掩盖他学术成就的辉煌——读《王国维传》 160
读《唐诗美学论稿》 164
为国医大家立传——评章倩如的《国医大家钟一棠》 168
漫谈朱惠民的白马湖文派研究 172
简约而不简单——读《千年文脉·浙东学术文化》 175
宣言的历史贡献及其时代局限 178
重读柔石和《为奴隶的母亲》 183
茨威格和《人类群星闪耀时》 187
《生活的艺术》漫谈 191
读书偶记 194
第四辑 影评 199
剪得好 199
宝刀不老话谢晋 201
历史不能戏说——看《宋家三姐妹》有感 202
《辛德勒的名单》随想 204
电视病八种 206
“恐龙”来了——“好莱坞”入侵法兰西 208
丢掉的不仅仅是大奖 210
武打片重又走红 211
好莱坞电影“蚕食”电影市场 213
镭射电影的新走势 215
“灯笼”终于挂出来 217
“谢晋电影”的嬗变 219
谈谈结尾 222
可喜的第一步——市首届电视剧“敦煌杯”评奖述评 223
内心的色彩化——谈《决战之后》的导演风格 225
味在咸酸之外 227
春节联欢晚会众人谈 228
演不完的社会悲剧——从《法外情》看港台伦理片 229
不朽的史诗——兼谈《周恩来》的叙事结构和流程 231
疯狂的爱神——谈史蜀君的《燃烧的婚纱》 233
见物不见人——评《你好,太平洋》 235
我看《渴望》中的刘慧芳 237
人性的呼唤——评白沉的“女性三部曲” 238
扭曲了的母子情 240
是是非非之间——从《兵临绝境》看人物性格的矛盾运动 242
“王朔电影”应当休矣 244
让生命更具力度——评琼瑶片《庭院深深》的结尾 247
一个“圆形人物”——李慧泉形象赏析 248
徐义德和他的太太们 249
《开国大典》观赏 251
后记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