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路镇志 修订本》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山东省商河县郑路镇镇志编委会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页数:321 页
图书介绍:

序 1

凡例 1

地图 1

照片 1

第一编 地理 1

目录 1

第二节 建置沿革 3

第三节 行政区划 3

第一节 地理位置 3

第一章 建置沿革 3

第四节 镇驻地 5

第五节 建筑 5

第六节 村落 9

第七节 村镇与集市 9

第二章 人口 10

第一节 人口状况 10

第二节 人口构成 10

第三节 氏族 12

第三节 河沟 18

第二节 地形 18

第一节 地质 18

第三章 自然地理 18

第四节 土壤 19

第四章 气候、气象 25

第一节 气候 25

第二节 气象 25

第五章 自然资源 29

第一节 土地资源 29

第二节 水利资源 29

第三节 生物资源 29

第四节 其他资源 30

第六章 自然灾害 31

第一节 水灾 31

第二节 旱灾 33

第三节 虫灾 34

第四节 其他灾害 36

第二编 农业 37

第一章 土地所有制 40

第一节 个体所有制 40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 40

第三节 生产关系 40

第二节 经营管理 42

第二章 农业管理 4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2

第三章 农业生产结构 44

第一节 农、林,牧、副、渔比重 44

第二节 农业收益分配 44

第四章 生产条件 47

第一节 自然面貌 47

第二节 整地改土 47

第二节 传统农具的使用和更新 48

第一节 农机站机构沿革 48

第五章 农机发展概况 48

第三节 农机维修及农机具 49

第六章 水利 53

第一节 解放前农田水利概况 53

第二节 解放后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 53

第七章 电力事业的发展情况 57

第一节 机构沿革 57

第二节 电力建设 57

第一节 农家肥 59

第二节 化肥 59

第八章 肥料 59

第九章 作物种植 61

第一节 作物种类 61

第二节 作物栽培 61

第三节 作物品种 65

第四节 植保 66

第五节 耕作制度 67

第六节 高产典型 67

第三编 林业、园艺、畜牧业、渔业 69

第二节 林木种类 71

第三节 植树造林 71

第一节 林业概况 71

第一章 林业 71

第四节 林业管理 72

第五节 林木病虫害及防治 72

第六节 林木政策 72

第七节 高产典型 73

第八节 乡土优良树种和古奇树 73

第二章 园艺 75

第一节 果业概况 75

第三节 病虫害及防治 76

第二节 园林树种 76

第一节 管理机构及兽医 78

第二节 畜牧兽医站的职责及畜禽存养量 78

第三节 畜牧种类和良种 78

第三章 畜牧业 78

第四节 畜禽饲养 79

第五节 疫病防治 81

第二节 鱼类 82

第三节 养殖、捕捞及捕捞工具 82

第一节 渔业概况 82

第四章 渔业 82

第四节 高产典型 83

第四编 工业 86

第一章 私营工业 88

第二章 集体工业 89

第一节 镇办工业 89

第二节 村办工业 92

第三节 经营管理 93

第四节 人才引进和技术革新 94

第五编 交通、邮电 95

第二节 道路 97

第一章 交通 9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97

第三节 桥梁 98

第四节 交通工具 98

第五节 客货运输 99

第二章 邮电 100

第一节 机构沿革 100

第二节 邮政 100

第三节 电信 100

第六编 商业 101

第一章 解放前商业概况 103

第二章 解放后私营商业概况 107

第三章 供销合作社 108

第一节 机构沿革 108

第二节 代购代销点 108

第三节 郑路供销社发展概况 108

第四节 棉花收购 109

第四章 食品站 111

第一节 机构沿革 112

第二节 粮油政策 112

第五章 粮食 112

第三节 购销情况 115

第四节 粮食储藏 116

第五节 粮食市场交易 116

第六节 粮食加工 116

第六章 工商管理 117

第一节 概述 117

第二节 机构沿革 117

第三节 对私营工商业者的改造 117

第四节 集市贸易 118

第五节 市场管理 119

第六节 对企业登记管理 119

第七节 对个体营业管理 119

第八节 计量及计量工具管理 120

第九节 物价 120

第十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122

第七编 财税金融 123

第一章 财税概述 125

第三节 财收入与支出 126

第二节 财政管理 126

第二章 财政 126

第一节 机构沿革 126

第三章 税务 129

第一节 清、民国时期的税务 129

第二节 建国以后的税务 130

第四章 金融 133

第一节 金融机构 133

第二节 币制改革 133

第三节 储蓄 134

第四节 信贷 136

第六节 银行、信用社主任更迭 138

第五节 现金管理 138

第五章 社会保险 140

第八编 政治 141

第一章 政党 143

第一节 解放前国民党活动简况 143

第二节 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与早期活动 143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机构沿革及领导人更迭 146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党支部发展情况 149

第二章 群团组织 153

第一节 青年组织与少年队 153

第二节 妇女组织 154

第三节 农民组织 155

第一节 旧时统治机构 156

第二节 人民政权 156

第三章 政权 156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 158

第四节 司法 159

第五节 民政 160

第六节 人民公安 162

第九编 军事 165

第一章 民国时期驻军 167

第二章 日伪驻军 168

第二节 抗日武装的建立与发展 169

第三节 地方武装的建立与发展 169

第八章 郑家小学史略 169

第一节 概述 169

第三章 抗日武装 169

第四节 抗日武装活动范围及活动情况 170

第四章 建国后的军事机构 171

第一节 机构沿革 171

第二节 当地驻军 171

第三节 民兵编制 172

第四节 训练及活动情况 172

第一节 概述 172

第二节 建制沿革 172

第五章 民兵 172

第六章 战备 173

附 郑路镇武装斗争史 174

第七章 在我镇的重大战例 177

第十编 教育 180

第一章 概述 183

第二章 教育行政 184

第一节 行政机构 184

第二节 学校管理 184

第三节 教育经费 185

第四节 教学设备及校舍 186

第三章 普通教育 188

第一节 私塾、学堂 188

第二节 幼儿教育 188

第三节 小学教育 189

第四节 中学教育 192

第二节 教师待遇 193

第一节 师资配备 193

第四章 教师 193

第三节 师资水平及教师进修 194

第五章 教学 196

第一节 教育方针 196

第二节 教学方法 196

第三节 考试 196

第六章 输送人才 197

第七章 业余教育 198

第九章 商河县第四中学 201

第十一编 医药卫生 206

第一章 建国前医药卫生概况 209

第二章 建国后卫生事业的发展 210

第一节 管理机构沿革 210

第二节 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 210

第三节 医疗设施 211

第四节 医术 211

第五节 合作医疗 212

第六节 医疗费管理制度 213

第二节 西药 214

第一节 中药 214

第三章 医药 214

第四章 预防 215

第一节 地方病防治 215

第二节 妇幼保健 215

第三节 国爱卫生运动 215

第五章 技术培训 216

第一节 离职进修 216

第二节 在职学习 216

第十二编 计划生育 217

第一章 计划生育概况 219

第二节 一胎报名情况 221

第三节 奖惩 221

第二章 人口节育情况 221

第一节 人口出生率 221

第十三编 文化 223

第一章 历代文化概述 225

第二章 行政管理机构 226

第三章 戏剧 227

第一节 戏剧种类 227

第二节 戏剧活动 227

第三节 戏剧会演 228

第四节 子弟班 229

第一节 县电影队固定在本镇 231

第二节 郑路影剧院 231

第三节 户办电影队 231

第四章 电影 231

第五章 广播、电视、通迅报道 232

第一节 广播放大站 232

第二节 电视 232

第三节 通讯报道 232

第二节 基层图书室 233

第三节 图书借阅 233

第六章 图书报刊 233

第一节 图书供应 233

第七章 群众艺术 234

第一节 音乐 234

第二节 秧歌 234

第三节 曲艺 235

第四节 书法、美术、照相 236

第二节 张天鹅 237

第三节 药王的传说 237

第八章 轶闻传说 237

第一节 孙膑轶事遗迹 237

第九章 古迹、文物 238

第一节 古迹 238

第二节 文物 239

第十四编 体育 240

第一章 建国前的体育概况 243

第二章 建国后体育事业的发展 244

第一节 群众体育 244

第二节 学校体育 244

第三节 体育比赛 244

第十五编 社会 247

第四节 体育设施…………………………………………246 247

第一章 新道德新风尚 249

第一节 男女平等 249

第二节 尊老爱幼 249

第三节 拾金不昧 250

第四节 “五讲”、“四美”、“三热爱” 250

第二章 风俗习惯 252

第一节 饮食起居 252

第二节 服饰、器用 253

第三节 节日 253

第五节 丧礼 255

第四节 喜庆婚事 255

第六节 恶习流弊 256

第七节 传统小吃 257

第三章 宗教、道会门 258

第一节 宗教 258

第二节 道会门 258

第四章 俗语 259

第一节 谚语 259

第二节 歇后语 263

第三节 方言、方音 264

第十六编 人物 269

第一章 人物传 271

第二章 名人 277

第三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282

第十七编 附录 289

一、烙印篇一故乡杂记 291

藏字约 291

辫子等等 291

钱 292

扒庙砸神 292

三高 293

放足 293

集会 294

艺人 294

工匠 295

郑氏绘画世家 295

古槐 296

一张侵略军的布告 296

二、优秀诗文选 298

(一)《路氏集咏录》选 298

(二)郑正诗选 300

(三)青年诗文选 305

附:郑路镇在省、地、县发表文学作品统计表 307

三、回忆录 308

四、日伪罪行录 310

(一)日军罪行 310

(二)伪军罪行 311

五、大事记 313

六、镇志编纂始末 319

附:编纂委员会名录 321

编纂人员名录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