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专论 3
专论一:产权和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3
关于制度经济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的方法论和理论体系比较 15
从“潜产权”到“产权”:一种新的产权起源假说 50
关于制度变迁的三个新假说及其验证 60
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对1949—1978年中国内地农业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 88
非正规制度、消费模式与代际交叠模型——东方文化信念中居民消费特征的理论分析 109
国有中小企业产权改革及政府在改革进程中的角色——以山东诸城国有中小企业改革作为案例 134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和教训 173
专论二:法经济学研究 184
收入分配成本变动原理与国家农产品贸易制度的演变——对英国谷物法变革(1815—1846年)的重新解释及其启示 185
悬赏广告的法经济学分析 215
史蒂文·莱维特法经济学思想述评 232
专论三:关于“合作”的经济学 246
从“竞争”的经济学转向“合作”的经济学——对“经济学革命”的回顾和“合作经济学”的构想 247
论两主体情形下合作剩余的分配——以悬赏广告为例 277
第二部分 杂论 295
杂论一: 295
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作科学来发展——关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几个问题 295
杂论二: 303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理念——“经营大学” 303
关于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的思考 313
理性与感情 手段与目标——关于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再思考 324
对民间资本投资大学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328
杂论三: 331
谁享用了富人的财富 331
第三部分 访谈 339
访谈一:个人理想与社会进步方向要一致——《学术月刊》2003年6月学术专访 339
访谈二:以工代赈与缓解失业压力——《光明日报》1998年4月24日专访 365
访谈三:从“竞争”的经济学转向“合作”的经济学——《光明日报》1999年4月23日专访 369
访谈四:我国上市公司为什么热衷于股权融资——《经济日报》2002年4月18日专访 373
访谈五: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产权改革——《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12月9日专访 377
访谈六:金融平稳运行下需关注信贷风险——《金融时报》2008年1月18日专访 383
附录 389
黄少安自传 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