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5
凡例 5
概述 5
第一篇 区域地质调查 5
第一章 地层 5
第一节 太古界 7
第二节 元古界 11
第三节 古生界 20
第四节 中生界 33
第五节 新生界 39
第二章 构造 68
第一节 调查与研究 68
第二节 构造形态 71
第三节 地质构造单元 76
第四节 构造体系 78
第五节 活动构造与新构造运动 83
第一节 调查与研究 86
第三章 岩浆岩 86
第二节 分布与期次 89
第三节 基性、超基性岩类 91
第四节 中、基性岩类 92
第五节 酸性岩类 98
第六节 碱性、偏碱性岩类 106
第七节 火山岩类 108
附:新发现的矿物 111
第四章 山东地质发展史 115
第二篇 专业地质勘察 124
第一章 水文地质 124
第一节 勘察 124
第二节 水文地质条件 125
第三节 地下水资源 152
第四节 地下水开发利用 152
第二章 工程地质 156
第一节 勘察 156
第二节 区域工程地质特征 157
第三节 分区 160
第一节 调查 165
第二节 水源污染与地方病 165
第三章 环境地质 165
第三节 地质灾害 167
第四章 地球物理场与地球化学特征 170
第一节 调查 170
第二节 地球物理场 172
第三节 地球化学特征 176
第一节 黑色金属矿产 189
一、铁 189
第三篇 矿产普查与勘探 189
第一章 金属矿产 189
二、其它 198
第二节 贵金属矿产 198
一、金 198
二、银 206
三、铂、钯 206
一、铜、铅、锌、钨、钼、镍 209
第三节 有色金属矿产 209
二、铝 211
三、钴 216
第四节 稀有金属、稀散、放射性元素矿产 216
一、稀土矿 216
二、锆 218
三、铌、钽、铍 219
四、镓、镉、铟、硒、碲、钍 220
第二章 非金属矿产 222
第一节 建筑材料矿产 222
一、金刚石 222
二、石膏 226
三、石墨 227
四、滑石 228
五、花岗石与大理石 230
六、石灰岩 233
七、粘土类 234
八、沸石与珍珠岩 242
九、天然砂 243
十、硅藻土 244
十一、脉石英 245
十二、长石 245
十三、石棉 246
十四、云母 247
一、菱镁矿 248
二、萤石 248
第二节 冶金辅助原料矿产 248
三、白云岩 250
第三节 化工原料矿产 250
一、硫(自然硫、硫铁矿) 250
二、盐(岩盐、钾盐、地下卤水) 252
三、明矾石 254
四、重晶石 254
五、蛇纹岩 255
一、宝石及工艺美术原料矿产 257
六、磷 257
第四节 其它矿产 257
二、药用矿产 263
三、水晶 265
四、冰洲石 267
第三章 能源矿产 268
第一节 石油(含天然气) 268
第二节 煤 270
第三节 油页岩与泥炭 273
第四节 地下热水 274
第四篇 地质矿产事业管理 280
第一章 地质矿产勘查管理 280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80
一、山东省地质矿产局 280
二、其它部门 282
第二节 地质矿产工作管理 28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88
第二节 矿产储量管理 288
第二章 矿产储量管理 288
第三章 地质档案与矿产资源综合管理 290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90
第二节 地质档案管理 290
第三节 矿产资源综合管理 292
第四章 矿产资源开发管理 29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94
第二节 勘查与开发管理 295
第一节 全面计划管理 300
第五章 地质经济管理 300
第二节 全面经济核算 304
第六章 劳动、人事及工资管理 307
第一节 劳动组织和劳动力管理 307
第二节 劳动工资计划与统计 310
第三节 人事管理 311
第四节 工资、津贴和奖金 312
二、管理机制 318
一、机构沿革 318
第七章 物资设备供应管理 318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18
第二节 物资管理 319
一、计划管理 320
二、统计管理 320
三、仓库管理 321
四、现场管理 321
第三节 技术装备和设备管理 322
一、技术装备 322
五、经营管理 322
二、设备管理 323
第四节 物资队伍 324
一、队伍组成 325
二、专业教育与技术培训 325
第八章 学会 326
第一节 山东省地质学会 326
第二节 山东省地质经济学会 328
第三节 山东省地质职工教育学会 328
编后记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