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水资源评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邯郸市水利局编
  • 出 版 社:北京:学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7731286
  • 页数:35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邯郸市水利局多专家对邯郸地区水资源的多年的历史资料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价。

第一章 区域概况 1

第一节 自然地理 1

地理位置 1

地形地貌 1

土壤植被 2

第二节 气象水文 3

第三节 河流水系 3

水系概况 3

主要河流 3

第四节 水文测验 5

第五节 水利设施 6

第六节 社会经济 6

第二章 降水 12

第一节 水资源评价分区 12

第二节 降水量资料 14

站点选择 14

资料收集 14

资料系列 14

资料的插补延长 15

第三节 水汽来源与天气系统 16

第四节 系列代表性分析 17

丰枯统计分析 17

参数比较分析 19

模比差积曲线分析 19

区域间丰枯变化一致性分析 21

第五节 统计参数的分析确定 22

第六节 分区年降水量的计算与分析 22

分区年降水量的计算 22

分区降水量的年代变化 25

本次降水量计算成果与以往成果比较 27

第七节 降水量的时空变化 28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 28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及多年变化 28

第三章 径流 30

第一节 基本资料 30

第二节 年径流的还原计算及一致性修正 31

人类活动对年径流的影响 31

单站年径流的还原计算 32

单站或区间年径流系列一致性修正计算 32

第三节 统计参数的分析确定 35

第四节 年径流等值线图的绘制 35

第五节 年径流深的地区分布 36

第六节 径流的年内分配和多年变化 37

第七节 年径流系数分析 38

第四章 蒸发 39

第一节 水面蒸发 39

基本资料 39

水面蒸发量的折算 39

水面蒸发的地区分布 40

水面蒸发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 40

第二节 干旱指数分析 42

第三节 陆地蒸发 43

陆地蒸发量的计算 43

陆地蒸发量等值线图的绘制 44

陆地蒸发的地区分布 46

第四节 水平衡三要素的地区分布规律综述 46

第五章 地表水资源数量评价 47

第一节 分区地表水资源量的变化分析 47

第二节 山区地表水资源量的计算方法 47

漳河山区地表水资源量计算方法 47

滏阳河山区地表水资源量计算方法 48

第三节 平原区地表水资源量计算方法 50

1980~2000年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计算方法 50

1956~1979年地表水资源量系列一致性修正计算 51

第四节 邯郸市区地表水资源量计算方法 51

邯郸城区地表水资源量计算方法 52

邯郸郊区地表水资源量计算方法 52

第五节 现状地表水资源量计算成果及分析 53

现状地表水资源量计算成果 53

现状地表水资源量的年代变化分析 55

第六节 合理性分析 57

第七节 现状地表水资源数量成果比较 57

第八节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 59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 59

重复利用水量计算 61

现状水平年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63

第六章 入出境水量 65

第一节 入境水量 65

基本情况 65

计算方法 65

入境水量成果分析 66

第二节 出境水量 70

基本情况 70

计算方法 71

出境水量成果分析 73

第三节 入出境水量对比分析 77

第四节 本次入境水量与以往成果比较 78

第七章 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 79

第一节 区域地质概况 79

第二节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80

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 80

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含水岩组 80

变质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 80

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 81

岩浆岩类裂隙含水岩组 81

第三节 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81

第四节 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 82

平原区浅层地下水的埋深分布及年内变化 82

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埋深的年际变化 82

平原区地下水降落漏斗情况 83

第五节 地下水资源评价类型区的划分 84

一级类型评价区 84

二级类型评价区 84

东部平原区地下水不同矿化度的分布 84

第六节 地下水资源量计算分区 86

第七节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计算 86

评价参数的选用 87

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90

平原区地下水各项补给量的计算 90

平原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汇总计算 103

平原区地下水各项排泄量的计算 109

1980~2000年期间地下水补排平衡分析计算 111

第八节 山丘区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计算 112

各项排泄量的计算 113

山丘区总排泄量1956~2000年系列的计算 114

山丘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 115

第九节 邯郸市地下水资源量汇总成果 116

地下水资源量汇总计算方法 116

邯郸市地下水资源量汇总成果 117

第十节 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 118

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 119

山丘区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 124

邯郸区域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汇总成果 125

第十一节 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分析 132

地下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132

地下水资源的年际变化 132

与省二次评价成果及以往成果比较分析 135

东部平原区不同矿化度面积变化情况 136

第八章 水资源总量 138

第一节 水资源总量计算方法 138

第二节 水资源总量汇总成果 138

第三节 产水模数和产水系数分析 142

第四节 水量平衡分析 146

第九章 泥沙 148

第一节 基本资料 148

资料情况 148

资料还原的必要性与计算方法 148

第二节 主要河流含沙量及输沙量的分布特征 150

第三节 主要站不同典型年的河道输沙量年内分配 150

第四节 山区自产沙量及入境沙量的计算 154

山区自产沙量的计算 154

山区入境沙量的计算 154

第五节 土壤输沙模数的地区分布 155

第十章 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 156

第一节 评价内容、范围及依据 156

评价内容 156

评价范围与评价依据 156

使用资料年限 157

第二节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157

点污染源调查 157

污染源监测评价 158

污染源变化情况分析 168

面污染源调查监测 168

第三节 河流水资源质量现状评价 171

评价标准及评价依据 171

评价结果 172

第四节 水库、洼淀监测评价 176

监测参数 177

评价标准及依据 177

评价方法及评价结果 177

水污染成因分析 180

第五节 重点地表饮用水源区水质评价 182

评价范围 182

评价标准及依据 182

评价参数及评价方法 182

水质评价结果 182

水污染成因分析 183

第六节 地表水(河流)水质趋势分析 184

资料年限及采用方法 184

季节性肯德尔检验 184

河流水质趋势变化分析 184

河流污染趋势成因分析 185

第七节 地表水水质水量结合评价 186

邯郸市主要河流用水量统计 186

用水水质分析 187

第八节 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分析 188

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分析方法 188

水体纳污能力计算模型 189

水质目标及计算参数的确定 190

最大允许纳污量计算 192

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计算 194

第九节 生态环境需水量 196

近期(2010年) 196

远期(2020年) 196

第十一章 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价 198

第一节 评价内容、范围及依据 198

评价内容 198

评价范围与评价分区 198

评价依据及资料使用 198

第二节 评价区及测井的选择 198

第三节 水质监测 199

监测项目 199

监测频率 199

水质监测和质量保证方法 199

第四节 地下水质量评价 199

水化学类型分类 200

水质开发利用功能评价 203

第五节 评价结果分析 212

天然水质评价结果 212

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结果 216

生活饮用水功能评价 219

农业灌溉功能评价 220

重点水源地水质评价 221

分县评价结果 222

各县(市、区)水厂水质状况 225

第六节 地下水主要污染物的检出与超标情况 226

主要污染物检出和超标情况 226

污染物含量与分布情况 227

污染物超标情况原因分析 229

第七节 各类质量的地下水量计算与分布 230

各类水量计算方法 231

各区域各类质量地下水资源量 231

各类质量地下水分布情况 232

第八节 重点区域地下水水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32

浅层漏斗区地下水水质状况、存在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232

不良水质地区调查研究 235

第九节 地下水污染趋势预测 236

季节性肯德尔趋势分析 236

数理统计法 241

地下水水质预测 243

第十节 地下水开发利用引起的水资源质量问题 244

第十二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 245

第一节 社会经济资料调查分析 245

调查范围及资料来源 245

人口与土地资源状况 245

社会经济资料 245

第二节 供水基础设施调查分析 246

第三节 供、用水量调查分析 250

供水量 250

用水量 251

第四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251

概述 251

邯郸市用水指标及需水量的分析计算 252

供需平衡分析计算原则 255

供需平衡区划分 256

第五节 行政分区供需平衡分析及供水量计算 256

涉县 256

峰峰矿区 267

磁县 270

临漳县 277

魏县 278

大名县 281

馆陶县 283

成安县 285

广平县 286

肥乡县 288

曲周县 289

邱县 291

武安市 292

邯郸县 295

邯郸市主城区 297

永年县 298

鸡泽县 300

小结 301

第六节 水资源分区供需平衡分析及可供水量计算 307

漳河山区 307

滏阳河山区 309

滏西平原 311

漳卫河平原 312

黑龙港平原 313

马颊河平原 315

小结 316

第七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318

第十三章 水资源综合评价 322

第一节 需水量预测 322

生活需水量预测 322

工业需水量预测 327

农业需水量预测 332

总需水量预测 332

第二节 2010水平年行政分区供需平衡分析 333

涉县 334

峰峰矿区 335

磁县 336

临漳县、广平县、肥乡县、邱县、邯郸县、鸡泽县 336

魏县、大名县、馆陶县、曲周县 337

成安县 337

武安市 337

邯郸市主城区 337

永年县 338

小结 340

第三节 2010水平年水资源分区供需平衡分析 340

漳河山区 340

滏阳河山区 340

滏西平原 340

漳卫河平原 341

黑龙港平原 341

马颊河平原 341

小结 341

第四节 2020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分析 343

需水量预测 343

供水量预测分析 344

供需平衡分析 345

小结 345

第五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与措施 347

工程措施 347

政策与管理措施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