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特稿写在《中国儒学年鉴》(2002)付梓之际 韩喜凯 1
专论栏目主编 王钧林全球化发展趋势下儒学的价值及其前景 张岂之 3
谈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 朱伯崑 7
文选栏目主编 寿杨宾“和”——万物各得其所 钱逊 10
全球化背景下的儒学精神——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访谈录 刘志军 16
从孔孟仁学到民主仁学——儒学的回顾与展望 吴光 18
儒家制度化的形成和基本结构——对于儒家的一种新的解释方式 干春松 27
儒学的基本精神是超时空的 周桂钿 34
儒学研究状况栏目主编 苗润田综述禾苗一、儒家“德治”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37
二、儒家伦理与全球伦理问题研究 38
三、儒学与宗教问题研究 39
四、儒学与家庭伦理问题研究 40
先秦儒学研究修建军一、孔子研究 41
二、孟子研究 44
三、荀子研究 46
四、先秦儒家综合研究 48
五、孔门弟子研究 49
六、儒经研究 50
七、比较研究 51
汉唐儒学研究刘厚琴一、儒家经学发展研究 52
二、儒家思想学术研究 53
三、儒家经典研究 55
四、儒、法、道、佛学关系研究 57
五、儒家人物研究 58
宋元明清儒学研究张祥明一、宋元明清儒学的整体性研究 60
二、理学与佛学、道教关系的研究 62
三、儒学方法论的研究 62
四、理学家人生哲学的研究 63
五、儒学本体论的研究 64
六、理学理气关系思想的研究 65
七、儒家道统论的研究 66
九、儒家美学思想的研究 67
八、儒学的历史作用和现代意义的研究 67
十、其他专题研究 68
近现代儒学研究张颂之一、儒学从传统向现代转化研究 68
二、孔教问题研究 70
三、儒学与文化保守主义研究 71
四、五四新文化与儒学发展研究 72
五、人物研究 72
六、其他专题研究 77
新儒学研究陈东霞一、当代新儒家定位研究 78
二、新儒学与现代民主等问题研究 79
三、第一代新儒家研究 80
四、第二代新儒家研究 83
五、第三代新儒家之观点 85
郭店楚简与儒学研究杨朝明 孔德立一、郭店楚简的学术价值 87
二、郭店楚简简文的编连、考释 87
三、郭店楚简与儒家文献研究 88
四、郭店楚简思想研究 89
五、郭店楚简与儒、道比较研究 92
儒学学术动态栏目主编 陈启智一、儒教问题学术研讨会 加润国 93
二、学习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 97
三、“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 齐东 99
五、“以德治国”理论研讨会 周海生 102
四、海峡两岸第二届中国文献学学术研讨会 102
六、清华大学简帛讲读班第十七次研讨会 105
七、第十二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 杨庆中 106
八、国际二程学术研讨会 110
九、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 112
十、2001国际儒学研讨会 解光宇 115
十一、“传统文化与以德治国”国际学术研讨会 彭彦华 117
十二、熊十力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叶百泉 120
十三、泰州学派国际学术研讨会 122
十四、全国首次齐鲁文化研讨会 张成水 仝晰纲 126
十五、第三届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 刘彬 128
十六、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儒商研讨会 李友学 129
十七、儒学与家庭伦理研讨会 任文利 134
儒学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栏目主编 王钧林孔子研究院 139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140
中国儒学与法文化研究会 140
四川省孔子研究会 141
吉林省周易学会 141
潍坊儒学研究会 142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142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 143
首都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 144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145
中国周易学会 145
儒学论著选介栏目主编 丁原明儒学论文选介儒家“礼”的观念与现代世界 陈来 146
礼学与等级人学 刘泽华 刘丰 147
先秦儒家的义理开合与逻辑建构 颜炳罡 刘光本 147
个性体验与心灵境界——进入中国先圣思想的方法问题 任强 147
儒家修养论与基督教修行论的比较研究 叶蓬 148
经学振荡式发展的原因及启示 郑杰文 148
儒学儒教一体论 蔡德贵 148
《易经》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及影响——2000年世界易经大会回顾与展望 李书有 伍玲玲 149
简论儒道思想的精神互动性 王岳川 149
《帛书〈易传〉中的象数易学思想》 刘大钧 150
《周易》和中国古代阴阳矛盾学说 施炎平 150
“重”“错”之义与六十四卦的生成 向世陵 150
从人学的视角看孔子“仁”之学说 王杰 151
试论孔子的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 夏毅辉 151
孔子仁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陈开先 151
略论郭店楚简的思想史意义及其限度 晋荣东 152
郭店儒简的宗教诠释 欧阳祯人 152
“道始于情”的哲学诠释——五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 汤一介 152
《六德》哲学意蕴初探 李维武 153
儒学形而上系统的最初建构——《五行》所展示的儒学形而上体系 黄熹 153
论中庸理性: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沟通理性之外 张德胜 154
孟子创立性善学的理论与社会契机 王芳恒 154
从理想到现实——论孔孟荀韩“仁”“义”“礼”“法”思想之承接 张京华 154
秦汉间的儒法合流及其影响 刘宝村 155
董仲舒《公羊》学方法论 黄开国 155
董仲舒《春秋》解释方法论 周光庆 156
论孟子对西汉今文经学的特殊贡献 陈相生 156
虞翻易学旁通说的哲理内涵 王新春 156
南北朝儒家经学义疏三论 申屠炉明 157
《论语》郑玄与朱熹解释之比较 匡鹏飞 157
驳“王弼以老解《易》论” 田永胜 157
儒佛道三教关系探微——以两晋南北朝为例 李承贵 158
试析隋及唐初的儒学统一 陈磊 158
道学文化心态论纲 束景南 159
论儒家道统及宋代理学的道统之争 彭永捷 159
从“荣经陋史”到“六经皆史”——宋明经史关系说的演化及意义之探讨 向燕南 159
张载虚气观解读 丁为祥 160
张载气论哲学论纲 曾振宇 160
超越与创新——20世纪朱子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张立文 161
程朱对孔孟仁学的改造与发展 李霞 161
张载的“一”“两”说与“仇”“和”论 田文军 161
理性与道德理想主义——论朱子学的精神 李振纲 162
理念与境遇——论朱熹的伦理思想 杨国荣 162
《大学》、《中庸》与朱熹自然哲学 徐刚 163
朱熹与王夫之的性情论之比较 郭齐勇 163
洛学向心学的转化——论王苹、张九成思想走向 何俊 163
陈白沙与明初儒学 景海峰 164
两种理欲观的对峙——王夫之批判李贽的根源剖析 谭兵 164
论焦循“假卜筮而行教”的易学观 陈居渊 164
论现代新儒学的内在向度——寻求宗教精神、哲学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 李翔海 165
从批孔到释孔的转折 宋志明 165
现代新儒家的理想、困境与迷失 蒋国保 166
当代新儒家的价值定位 王家范 166
新儒家为什么出入“佛老”——兼论儒学在现代开展的途径 成守勇 陈赟 166
论梁漱溟释孔阐儒的内容及方法 陆信礼 周德丰 167
冯友兰先生关于传统与现代化的思考 余敦康 167
如何评价新理学 刘东超 168
“超越”与“内在超越”——牟宗三与康德之间 郑家栋 168
建国以来孔子哲学思想研究综述 唐明贵 169
20世纪中国哲学的回顾与展望 蒙培元 169
儒学在21世纪人类社会和平发展中的价值 赵吉惠 赵海 170
21世纪儒教转生的机遇 张立友 171
儒学著作选介儒学引论 崔大华 171
易学与儒学 任俊华 172
儒家中和哲学通论 董根洪 173
宋儒微言——多元政治哲学的批判与重建 卢国龙 174
两宋道学命运的历史考察 关长龙 175
理学的产生及其历史命运 范立舟 175
北宋新学与理学 萧永明 176
朱熹哲学与道家、道教 孔令宏 177
宋明理学与道家哲学 陈少峰 178
从经学到文学——明代《诗经》学史论 刘毓庆 179
陆九渊王阳明与中国文化 汪传发 180
黄宗羲与中国文化 朱义禄 181
断裂中的传统——信念与理性之间 郑家栋 181
心通九境——唐君毅哲学的精神空间 单波 182
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新理学与新心学 陈来 183
中国人文主义新论——评当代新儒家的传统文化诠释 龙佳解 184
杜维明学术专题访谈录——宗周哲学之精神与儒家文化之未来 杜维明 东方朔 185
经学今诠续编——《中国哲学》第二十三辑 姜广辉 186
迈入21世纪的朱子学——纪念朱熹诞辰870周年、逝世800周年论文集 朱杰人 187
儒家道德的重建(论文集) 丁冠之 王钧林 刘示范 188
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一辑) 国际儒学联合会 189
儒学论著索引论文目录 郭鲁兵 190
著作目录 齐姜红 204
儒家胜迹图考汉至清代孔子像考(共19枚) 骆承烈 207
附录栏目主编 蔡德贵附录一 儒学研究在港澳台香港 蔡德贵 212
台湾 东方文 220
附录二 儒学研究在国外新加坡 东方文 222
日本 东方文 223
韩国 燕颖 张京华 225
美国 燕颖 西德基 230
俄罗斯 王希隆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