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本书之目的 1
第二章 历史的唯物论与哲学的唯物论 7
第三章 唯物史观之内容 11
一 劳动技术 劳动器具 生产力 11
二 劳动关系 财产关系 生产关系 16
三 生产力与财产关系之矛盾 18
四 澈底铲除资本家 22
第四章 实例之说明 25
一 极单纯之实例 25
二 从新技术所生之诸种变化 26
三 新技术与新阶级关系 33
四 物质的生活之物质的原因 34
五 劳动为人类精神之根本 37
第五章 科学 智识 学问 39
一 劳动者智识之由来 39
二 科学者技术者法律家僧侣之必要 41
三 生产过程为欲求之结果 43
四 第一反对说(欲求是精神) 45
五 第二反对说(纯粹智识欲) 50
六 进化动力之地理的要素 52
第六章 发明 53
一 精神与发明 53
二 中世之发明 56
三 过渡期之发明 57
四 现代之发明 58
五 原始之发明 60
六 从必然之世界到自由国 62
七 发达到欲求以上之科学 65
第七章 法律 67
一 所有观念变化之实例 67
二 社会主义运动之实例 69
三 原始基督教与社会主义 72
四 对于犯罪思想之变化 73
五 阶级斗争与权利思想 76
六 同情于贫者之富者 79
第八章 政治 83
一 社会问题发生之原因 83
二 德国劳动阶级之发达 88
三 有产阶级中之差异 93
四 大资本家之立场 94
五 旧贵族阶级之立场 96
六 中等阶级之立场 97
七 中下阶级之立场 99
八 中上,中下,与劳动阶级 100
九 俄罗斯革命之实例 102
十 德意志革命之实例 108
一一 两国革命之差异 113
一二 将来的革命之力的决定 117
一三 阶级与个人之关系 119
第九章 习惯与道德 121
一 精神界之高级方面 122
二 习惯变化之实例 123
三 善恶观念之变化 125
四 妇人解放运动之原因 126
五 女权论者与社会主义妇人 128
六 大理想与俗界之根底 130
七 爱国心问题 131
八 爱国心之变化 132
九 爱国心与劳动者之国际的团结 133
十 资产阶级之爱国心 135
一一 劳动者之平和主义 136
一二 支配阶级的思想 138
一三 善恶之根本 139
一四 社会的本能即道德心 143
一五 私有竞争与阶级 149
一六 工场主之道德心 154
一七 政治家之道德心 158
一八 劳动者之道德 160
一九 最高道德之变化 163
二十 革命时期之无产者和有产者 165
二一 共产社会之道德 167
二二 进化动力的竞争 169
二三 善恶观念之变迁 171
二四 自由平等内容之变化 174
二五 精神力与根本原因 176
一 祖先崇拜 自然力崇拜 精神崇拜 181
第十章 宗教与哲学 181
二 善恶之观念与社会的本能 186
三 罗马之统一与一神论 189
四 适应封建制度之耶稣教 190
五 宗教改革之真义 193
六 神的抽象和不可解 194
七 宗教之灵化空化 198
八 劳动阶级无宗教 201
九 狄更之哲学 203
十 马克思与狄更 208
一一 宗教为个人之私事 210
一二 旧宗教存在之理由 215
一三 技术与科学无限之发达 219
一四 马克思之宗教观 221
一五 唯物史观之概要 223
一六 进化的发达 226
第十一章 艺术 229
第十二章 结论 231
一 以上所说之结果 231
二 一切流转 235
三 从牛顿到爱因斯坦 237
四 唯物史观之将来 241
五 真理之力 243
六 个人之力 249
书后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