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文研究信息集 初中第1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40803126
  • 页数:525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第一课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1

一、柳亚子简介 1

二、时代背景 2

三、和词与柳词内容上的异同 3

四、对比强烈,形象鲜明 3

五、“词”与“浣溪沙” 4

六、对词语的不同理解 5

七、板书设计 9

八、参考篇目索引 9

一、作者简介 11

第二课天上的街市 11

二、创作的时代背景 12

三、诗句有什么改动 13

四、思想感情剖析 14

五、“联想”和“想象”的运用 15

六、比喻与回环用喻的修辞手法 15

七、强烈的音乐性 16

八、板书设计 17

九、参考篇目索引 17

第三课一件珍贵的衬衫 21

一、课文的口述者和整理者 21

二、刘宗明谈整理课文的前前后后 22

三、归纳主题思想的不同角度 23

四、重点段的不同分层 24

五、写作特点 25

六、词语补充注释 29

七、“思考和练习”选答 30

八、板书设计四种 31

九、参考篇目索引 33

第四课老山界 35

一、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 35

二、不同的分段 36

三、结构严谨,意味深长 37

四、善于激起波澜 38

五、多式多样的笔法 40

七、析“变忧为喜” 43

六、怎样理解“抢了一碗就吃” 43

八、“汉人”指什么 44

九、板书设计 45

十、参考篇目索引 45

第五课草地晚餐 48

一、作者简介 48

二、过草地的史地概况 48

三、如何看待本课的主题思想 51

四、不同的分段 52

五、写作特点 53

六、课文与原文比较 55

七、“思考和练习”选答 56

第六课红军鞋 57

九、参考篇目索引 57

八、板书设计 57

一、历史背景 59

二、标题和结尾 60

三、分段的分歧 61

四、文中回忆一首山歌有什么意义 62

五、破“格插叙 63

六、选材与剪裁 64

七、记实与抒情 65

八、修改比较 66

九、板书设计 68

十、参考篇目索引 68

一、作者介绍 70

第七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70

二、背景知识 71

三、主题思想的不同看法 73

四、构思以乐为中心 78

五、艺术的特色 79

六、关于“百草园” 81

七、“三味书屋”和“三味”一词的含义 81

八、“三味书屋”的主人寿镜吾 83

九、怎样看待“先生” 84

十、对7—8自然段的两种看法 85

十一、“Ade”的妙用 86

十二、“长妈妈” 87

十三、美女蛇故事的寓意 88

十四、“铁如意”句补注 90

十五、“松鹿图”的多种解释 91

十六、四句古语的解释 92

十七、手稿上描写“百草园”的文字有改动 93

十八、板书设计 95

十九、参考篇目索引 95

第八课一面 106

一、作者和作者谈本课写作 106

二、题目和材料的选择安排 107

三、不同的段落划分 108

四、第二部分的作用 110

五、文章开头的伏笔 111

六、对鲁迅的外貌描写 112

八、衬托与对比 114

七、鲁迅当时的健康情况 114

九、“赫然”的含义 117

十、对“非日本”的理解 117

十一、修改比较 118

十二、破折号的用法 120

十三、板书设计 121

十四、参考篇目索引 122

第九课同志的信任 125

一、作者介绍 125

二、谁信任谁的问题 126

三、全文的重点何在 127

五、是倒叙还是插叙 128

四、分段的分歧 128

六、语句补注 130

七、方志敏与鲁迅是否有交往 132

八、方志敏在狱中的一封信 133

九、方志敏给鲁迅和党中央密信内容 134

十、鲁迅对方志敏的信的作复意见 135

十二、板书设计 137

十三、参考篇目索引 137

十一、《可爱的中国》等是准交谁保管的问题 138

第一○课香山红叶 140

一、杨朔和他的散文 140

二、为什么用“香山红叶”作标题 141

三、老向导和他讲的两个故事 143

四、结构和分段 145

五、巧妙的开头和结尾 148

六、浓郁的诗情画意 149

七、虚实掩映的写法 151

八、精炼的语言 152

九、文章的修改 153

十、板书设计 155

十一、参考篇目索引 155

第一一课济南的冬天 160

一、作者介绍 160

二、本文写于何时何地 161

三、不同的分段 163

四、本文是作者一种文学主张的实例 165

五、为何不写“泉” 166

六、写作种种 167

七、板书设计两种 173

八、参考篇目索引 174

第一二课春 179

一、宁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 179

二、六幅图画和六个节气 180

三、分段的分歧 183

四、第7自然段是否点睛之笔 184

五、怎样理解最末的三个比喻 185

六、诗情画意赋春光 185

七、体察入微,状写逼真 186

八、如入画中听横箫 187

九、补充注释 189

十、板书设计两种 189

十一、参考篇目索引 191

第一三课海滨仲夏夜 196

一、作者介绍 196

二、为啥要写这篇文章 197

三、不同的分段 198

四、对本文写作技术的探讨 198

五、板书设计 201

六、参考篇目索引 202

第一四课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 207

一、作者简介 207

二、1903年俄国革命斗争形势与写作背景 208

三、不同的分段 209

四、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 211

五、板书设计 214

六、参考篇目索引 214

第一五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217

一、作者介绍 217

二、背景材料 218

三、主题归纳上的差异 218

四、不同的分段 220

五、作者谈本文写作的四点体会 221

六、本文写作的有关材料 223

七、有关纪念碑几个概念的商榷 225

八、板书设计 226

九、参考篇目索引 227

第一六课人民的勤务员 230

一、作者简介 230

二、题目的含义 231

三、作者谈课文 232

四、结构、层次 235

五、本文是怎样组织、选择例子的 237

六、直接描述和间接抒情 237

七、修改比较 238

八、板书设计 240

九、参考篇目索引 240

一、作者介绍 242

第一七课驿路梨花 242

二、形象的标题 243

三、不同的分段 245

四、设置悬念·侧面描写·表现新意 247

五、是散文,还是小说 254

六、记叙写法上的争议 256

七、有关陆游“驿路梨花处处开”诗 259

八、课文和原文的比较 260

九、板书设计二种 262

十、参考篇目索引 263

第一八课截肢和输血 267

一、作者简介和题解 267

二、白求恩简介 268

三、作者谈课文 269

四、分层异说 272

五、写作特点 273

六、板书设计 274

七、参考篇目索引 275

第一九课挺进报 276

一、作者简介 276

二、时代背景 276

三、不同的分段分层 277

四、写作特点 278

五、有关资料 280

七、板书设计 281

六、“思考和练习”选答 281

八、参考篇目索引 282

第二○课纪念白求恩 284

一、解题 284

二、分段和分层 284

三、与《截肢和输血》的比较 286

四、写作特点 286

五、板书设计 287

六、参考篇目索引 287

第二一课谈骨气 289

一、作者介绍 289

二、时代背景 291

三、不同的分段分层 293

四、写作上的特色 295

五、应着重理解的三个问题 298

六、有关骨气教育的资料 302

七、板书设计三种 304

八、参考篇目索引 306

第二二课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310

一、施耐庵和《水浒》 310

二、对中心思想的理解 311

三、鲁达是怎样一个人 312

四、不同的分段 313

五、鲁达性格的塑造 314

六、三激、三拳与三比 316

七、疑难词语 318

八、“小种经略相公”注释不当 320

九、板书设计 321

十、参考篇目索引 322

第二三课皇帝的新装 325

一、作者及作品介绍 325

二、时代背景 328

三、不同的分段 329

四、夸张和想象的手法 331

五、简明和直截的语言 333

七、对骗子问题的看法 334

六、紧凑集中的情节 334

八、课文词句与原译文词句的比较 335

九、关于《皇帝的新装》的原型及续篇 338

十、板书设计 340

十一、参考篇目索引 341

第二四课渔夫的故事 344

一、《天方夜谭》简介 344

二、本课与《渔翁的故事》 346

三、不同的分段 347

四、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 348

五、鲜明的人物形象 349

六、比喻贴切,语言流畅 350

七、关于民间故事 351

九、参考篇目索引 352

八、板书设计 352

第二五课寓言三则智子疑邻 354

一、韩非与《韩非子》 354

二、“寓言”是什么 355

三、有关“节选” 356

四“寓意”辨析 357

五、结构层次 358

六、“智”、“雨”、“疑”该怎样理解 359

七、板书设计 360

八、参考篇目索引 360

一、刘安和《淮南子》 362

塞翁失马 362

二、祸福的辩证关系与寓意的局限 363

三、本文的层次 365

四、“其父”与“其子” 366

五、构思特点与艺术特色 368

六、对几个词语的理解 369

七、板书设计 371

八、参考篇目索引 371

黔之驴 373

一、柳宗元与《三戒》 373

二、“黔之驴”的“黔”究竟在哪里 375

三、本文的寓意是什么 375

四、写作技巧 378

五、疑难词语 379

六、本文标点质疑 383

七、板书设计 383

八、参考篇目索引 384

第二六课为学 387

一、彭端淑和《白鹤堂文稿》 387

二、本文怎样说理的 388

三、开头结尾与设问反问 388

四、“子何恃而往”设的标点为什么两处不同 390

五、疑难词语 391

六、板书设计 393

七、参考篇目索引 393

一、作者简介 396

第二七课伤仲永 396

二、对“文旨”的不同看法 397

三、是不是罪在其父 399

四、是否宣扬了天才论 399

五、欲抑先扬与先叙后议 400

六、原文第三段该不该删 401

十三、关于本文文体 401

七、谁令作诗 403

八、“自为其名”怎讲 404

九、对课文注释①的商榷 405

十、层次二说 405

十一、疑难词语 406

十二、方仲永有无其人 407

十五、参考篇目索引 408

十四、板书设计 408

第二八课故事三则两小儿辩日 412

一、《列子》 412

二、本文寓意是什么 413

三、两小儿的辩论谁对 414

四、怎样认识两小儿的“笑”和孔子的形象 416

五、不同的分段 418

六、写作特点 419

七、板书设计 419

八、参考篇目索引 420

乐羊子妻 421

一、范晔和《后汉书》 421

二、怎样理解本篇的意义 422

三、写作特点 424

四、段落分析 426

五、词语补释 426

六、板书设计 427

七、参考篇目索引 427

卖油翁 429

一、欧阳修和《归田录》 429

二、陈尧咨其人 430

三、这则故事说明什么 431

四、写作特点 433

五、“射”、“以我酌油知之”、“沥之”解 435

七、板书设计 436

六、“思考和练习”选答 436

八、参考篇目索引 437

第二九课狼 439

一、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439

二、它说明什么 441

三、屠夫对狼是否有过“幻想”、“妥协” 441

四、该划分几层呢 444

五、写作特点 446

六、对一些语词的理解 447

七、对两处标点的商榷 449

八、“思考和练习”选答 450

十、参考篇目索引 451

九、板书设计 451

第三○课诗八首敕勒歌 454

一、有关《敕勒歌》流传的说法 454

二、《敕勒歌》产生的时代 454

三、谁是作者 456

四、敕勒族和敕勒川 456

五、写作特点 457

六、有关评价 459

七、板书设计两种 460

八、参考篇目索引 461

鸟鸣涧 464

一、王维及《鸟鸣涧》 464

二、“人闲桂花落” 465

三、以动衬静的特点 468

四、板书设计 469

五、参考篇目索引 469

静夜思 471

一、李白和《静夜思》 471

二、对“床”的不同理解 472

三、“疑是地上霜”的“疑”该怎样理解 473

四、写作技巧 475

五、不同的评价 476

六、板书设计 477

七、参考篇目索引 477

蚕妇 479

一、作者简介 479

二、在普遍性中找典型 480

三、构思新颖、精巧 481

四、鲜明的对比 482

五、明白如话,又含蓄蕴藉 482

六、有关“蚕妇”诗 483

七、板书设计两种 485

八、参考篇目索引 485

回乡偶书 487

一、作者简介 487

二、作者回乡写什么 488

三、巧妙的一问 489

四、从矛盾中写感慨 491

五、对比欣赏 492

六、写作特点 493

七、板书设计 495

八、参考篇目索引 495

凉州词 498

一、王之涣和“旗亭画壁” 498

二、是“黄河”,还是“黄沙” 499

三、“怨杨柳”与“怨春风” 502

四、“远上”不是“远流直上” 504

五、板书设计 505

六、参考篇目索引 505

江畔独步寻花 508

一、杜甫和《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508

三、“恰恰”辨义 511

二、黄四娘与爱酒伴 511

四、“留连”释义 513

五、写作技巧 514

六、板书设计 515

七、参考篇目索引 515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17

一、作者简介 517

二、本诗题文是否一致 518

三、净慈寺与林子方 519

四、是“三时”,还是“四时” 520

五、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 520

六、板书设计 523

七、参考篇目索引 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