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重要成果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PDF下载

  • 购买积分: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
  • 出 版 社:中国地质学术
  • 出版年份:1986
  • ISBN:
  • 页数:145 页
图书介绍:

一、地层 1

西秦岭碌曲、迭部一带志留—泥盆系界线研究现状 曹宣铎等 1

目录 1

中国南方泥盆、石炭纪岩相古地理及含油气性研究 黄继祥等 2

华南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及动物群 杨遵仪等 2

中国同位素地质年表 中国同位素年表工作组 3

塔里木盆地西部晚白垩世—第三纪地层及有孔虫 郝治纯等 5

我国重要地质界线与宇宙灾变事件关系的研究 徐道一等 5

二、构造地质 6

活动着的中国大陆 马杏垣等 6

中国印支造山期前大陆边缘的构造发展 王鸿祯等 7

华北地台的双层扩张作用 欧阳沙怀 8

对华北地区的岩石圈结构和深浅构造关系的综合研究 刘昌铨等 8

华北北部地壳上地幔物质组成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北京大学地质系 9

华北地块南部早前寒武纪地壳形成与演化 张国伟等 10

东秦岭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中一晚元古代两类活动大陆边缘构造及其晚加里东—海西印支期碰撞拼贴运动 施央申等 11

鄂尔多斯西缘褶皱—逆冲构造带特征形成机制和上古生界含油气远景 陈发景等 11

川滇南北构造带地壳及上地幔结构和构造特征初探 崔作舟等 12

中国东北部区域物探对地质构造及成矿预测研究 穆石敏等 13

川滇地区震旦纪的裂谷作用 杨暹和 14

攀西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 丛柏林等 15

攀西古裂谷地壳和上地幔热结构 汪集旸等 16

青藏高原构造带的划分、地体增生历史和高原形成原因与演化历史 常承法等 16

康滇构造与裂谷作用 潘杏南等 17

青藏高原的大陆板板块性质及结合方式 刘增乾 18

试论地质构造四重性及实践意义 修俊锋等 19

从板块构造和地体构造论中国东南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 郭令智等 19

上下扬子地区的推覆构造 卢华复等 20

南岭区域构造特征及控岩控矿构造 熊成云执笔 21

长江中下游地区推覆构造及控矿初探 南京地矿所矿田构造组 22

变质岩区及构造复杂区的构造解析法及其在区域地质测量和找矿中的应用 刘如琦等 22

通过实验地质学的研究对镶嵌构造的认识 鲁梦余等 23

重力滑动构造的类型划分与形成机制 王桂梁 23

芦店滑动构造 李万程等 24

三、能源地质 25

淮南煤田南翼推复构造初步研究及新含煤区的发现 煤炭部第一地质勘探公司 25

福建晚古生代煤田的推复断裂与滑脱构造 王文杰等 25

遥感技术在煤田地质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管海晏 26

山西平朔矿区含煤地层沉积环境 煤炭部煤炭科学院地质勘探分院等 27

太原西山煤田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及成煤条件 煤炭科学院地质勘探分院等 28

大兴安岭西坡遥感技术在煤田地质中应用研究 沈殿士执笔 28

华南晚古生代煤变质作用及煤质预测 杨起等 29

我国煤成烃成因与评价研究 傅家谟等 29

我国煤成气藏分布特征及富集因素 戚厚发第 30

中国含油气区构造与油气分布规律 田在艺等 31

中国陆相原油和生油岩中的生物标志物 曾宪章等 32

裂谷盆地构造沉积演化与油气 王苏民等 32

松辽盆地地质结构与含油气模式 程学儒等 33

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的形成和分布 胡见义等 34

中原地区中新生代盆地形成演化与油气 胡火炎等 35

冀中裂谷盆地演化与潜山油气藏形成 梁生正等 35

济阳块断盆地成油原理及综合勘探技术 王捷等 36

鲁西豫北地区早第三纪古生态研究对石油勘探的意义 何承全 37

大地电磁测深在下扬子地区石油普查中的应用 程庆云等 37

珠江口盆地早期油气资源评价 赵柳生等 38

石油地震地质学之检讨 袁秉衡 39

复杂断块油田的滚动勘探与滚动开发 张文昭 39

新疆北部大地构造及淮噶尔盆地油气远景 陈国达等 40

碳酸岩生油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评价的初步研究 傅家谟等 41

高盐环境和生油 李任伟 42

东濮凹陷及邻区卫星影象的地质构造解释与油气预测 林舸 42

铀矿资源遥感在地质预测及规划决策中的应用 核工业部北京铀矿研究子所等 43

若干铀矿找矿新方法的研究 核工业部铀矿地质研究所等 44

放射性测量基准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核工业部地质局 44

华北地台铀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分析 核工业部地质局 45

相山塌陷式火山盆地(破火山口)和相山铀矿田的地质发展、成矿规律和远景预测 46

核工业部北京铀矿研究所等 46

中国南方石煤资源综合考察 李远虑等 47

四、矿物、岩石 47

发展矿物工程学,开拓材料新领域 郭竞雄等 47

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粘土矿物与成岩作用研究 孙永传等 48

松辽盆地粘土矿物成岩演变及地质意义 王行信 49

西南地区二叠系碳酸盐岩的微相研究 江纳言 49

西藏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及演化 余光明等 50

前冰川碎屑年层特征与浊流事件的周期性 赵霞飞 51

中国东部中生代两大类含矿斑岩的特征 吴利仁 52

南岭花岗岩地质及成因和成矿作用 南岭花岗岩专题组 53

青藏高原镁铁—超镁铁岩的类型、成因及构造意义 张旗等 54

矿物标型性研究在浙江火山岩区金矿找矿上的应用及其实际意义 徐国风等 55

浙闽赣粤中生代晚期火山地质 翁世劼等 56

浙闽赣中生代火山岩区几个基础地质问题的初步认识 王中杰 57

微型机数据自动处理系统与西准噶尔地区蛇绿岩数学地质研究 叶良和 58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阿尔卑斯型超基性岩的生成及其演化模式 彭礼贵 59

硅灰石的选矿工艺及综合利用研究 肖泽贵 60

K、Na、Mg、Ca、C1、SO4—H2O六元体系中含钙矿物—卤水平衡实验研究及水钙芒硝的实验研究 谷树起等 60

五、矿床地质、地球化学 61

中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 涂光炽等 61

秦东稀有元素花岗伟晶岩的研究 栾世伟等 62

试论地质环境变异带的控矿意义 王相 63

河南卢氏—灵宝地区区域地球化学及地球化学找矿研究 张本仁等 64

青藏高原南部板块活动花岗岩中锶、氧同位素特征的初步研究 刘振声等 65

青藏高原东南缘三江流域主要金属矿产分布特征及控矿条件初析 陈福忠 66

弓长岭铁矿成因矿物学 陈光远等 67

白云鄂博矿及其外围地区铁、铌、稀土、多金属矿床成因物质成分 67

及找矿远景研究 候宗林等 67

白云鄂博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郭承基等 68

晋北、冀东前寒武纪沉积变质铁矿的地质和磁异常特征研究 杨敏之等 69

冀东前寒武纪铁矿地质 钱祥麟等 69

湖北“大冶式”铁矿矿浆成矿题问 石准立等 70

长江中下游铁铜矿床的成矿特征和成矿系列 翟裕生等 71

南岭及邻区钨矿成矿远景区划 周耀华等 72

论东川—易门式层控铜矿的成矿机理 冉崇英 72

老君山锡钨多金属成矿区成矿模式初步探讨 三一七勘探队 73

南岭地区典型钨矿床矿石物质成分及综合利用前景的研究 张振儒等 74

广东某地地表标志带钨矿成矿前景的对比研究 余大良等 75

南岭地区区域地球化学 於崇文等 76

华南脉钨矿床的原生地球化学分带性及其“帽晕”的找矿意义 陈尊达执笔 77

南岭钨锡钽铌花岗岩的成岩成矿系列和找矿问题 夏宏远等 77

滇西含锡花岗岩特征标志及判别 陈吉琛执笔 78

滇西原生锡矿床类型及矿石、成矿流体特征 施玉林执笔 79

滇西锡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法 西南地质勘探公司等 80

个旧—大厂及其外围锡矿物探方法的应用效果 王玉梅 81

滇东南锡矿区域成矿条件与找矿方法研究 西南有色地质研究所等 81

综合地学数据图象分析技术在锡—多金属找矿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李恭等 82

大厂矿田地质地球化学、成矿作用及矿床物质成分 章振根等 83

湘南地区隐伏地质构造与矿产预测的研究 湖南有色地质研究所 83

湖南桂阳坪宝地区内生多金属矿床成矿预测 邓诗锴等 84

西岭矿区火山活动与锡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成因联系 虞钟錤等 85

辽西南部钼矿带成矿预测和兰家沟钼矿的发现 裴喜璠执笔 85

湘南粤北铅锌矿床类型划分、成矿模式及找矿评价标志 吴健民执笔 86

华北地台北缘层控铅锌矿地质特征及赋存规律 刘景尧等 87

湘南粤北几个岩浆迭加改造式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机理与找矿标志 吴延之 88

某些有色金属及金矿床(田)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欧阳宗圻等 89

利用航空像片对川西北砂金资源量总体估计 周存中等 89

河南小秦岭金矿主要控矿条件及盲矿预测 王定国等 90

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的特征 刘述文等 91

湖南东部金矿构造—成矿特征及其形成机理 张湘炳等 91

干盐湖阶段的沉积特征兼论钾盐矿层的形成 袁见齐等 92

我国碳酸盐型滑石矿床成矿条件及矿床成因 李驭亚 93

我国石膏矿床成矿特征的研究 卢志诚 94

工业磷块岩物理富集成矿说 叶连俊等 95

中国非金属矿形成和分布的若干规律 陶维屏 96

川东北富钾卤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标志意义 宋正平等 96

川东北地区富钾卤水的综合利用研究 黄荣级等 97

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 98

地下水资源评价原理和方法 陈雨荪 98

地下水质模拟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王秉忱 99

应用波形数值法评价地下水资源(SYZ法) 孙树义 99

桂林岩溶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黄常晋 100

南水北调中线南阳盆地膨胀土渠道边坡稳定性研究 刘特洪等 101

襄渝铁路安康膨胀土研究 廖世文等 101

膨胀土的改性试验研究 计雅筠 102

我国苏皖二省凹凸棒石粘土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许冀泉等 102

冰椎冰丘对铁路工程的危害及其防治 郑启浦 103

复杂地基的勘探技术 范中原执笔 104

复杂地基的工程地质研究 范中原执笔 105

水电地下工程围岩分类 水电部昆明勘察设计院勘测总队科研组 106

沿河谷地区应力的地质成因及其展布规律 修俊峰 107

城市工程地质系列图的综合原理及信息的空间传输 方鸿琪等 108

工程地质研究中声波探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陈成宗等 108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赵树栋 109

渤海油田三个场址地震危险性分析 胡聿贤等 109

闽浙地区花岗岩体风化研究 水电部华东勘测设计院 109

城市建设及生命线工程中断裂活动性的评价 孙毅 110

断裂与地裂的生成机理和震效应 王钟琦 110

岩溶洞穴顶板安全厚度的评价 陈国光等 111

洞室围岩变形破坏基本类型与主要型式划分以及洞室围岩块体稳定性的简捷预测法 水电部昆明勘察设计院勘测总队科研组 112

大瑶山隧道DK 1999试验洞地段岩体变形特征及其喷锚支护建议 邓谊明等 113

综合勘探在铁路勘察中的应用 何振宇 113

七、海洋地质 114

冲绳海槽的海底结构与它的裂矿成因 喻普之 114

琉球海沟的反射地震剖面及其构造特征 喻普之 115

中国大陆架区域地质构造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谯汉生 115

中太平洋北部锰结核地质调查 韩树桥等 116

中太平洋锰结核的形成、富集和形态地球化学 王成厚等 117

南太平洋的地质构造特征与演化 吕文正等 117

东海4万年来海平面升降过程 冯应俊 118

东闽南沿海全新世地质年代学研究 陈承惠等 118

福建全新世海滩岩与海面变化 谢在团等 118

平均海面的变化与沿海地壳的升降 王志豪 119

从粘土矿物特征分析探讨江苏海岸带物质动态 赵全基 120

长江口外邻近陆架的现代沉积速率与沉积作用 苏贤泽等 120

太平洋南图瓦礁群区重力场的初步分析 许时耕 122

东海重磁场特征及深部构造初析 李全兴等 122

南海中央脊的构造特征及南海海盆的两次扩张 吴金龙 123

南海中北部地球物理场基本特征及南海海盆的形成与演化 柯长志等 123

厦门港海底沉积的调查研究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地质海洋学研究室 124

南极半岛附近海域的磁场特征与板块活动 吴水根等 124

东海陆架的现代沉积作用 吴良仁等 125

黄海晚第四纪沉积 吴世迎等 125

八、其他(农业地质、技术方法等) 126

论农业地质背景在棉花生产中的作用 李正积 126

初探我国柑桔与农业地质背景的关系 李正积 127

中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区油气普查勘探方法技术研究新进展 欧庆贤 127

苏南碳酸盐岩地区干扰波特征及倾斜叠加方法的应用效果 卢雅云等 129

碳酸盐岩复杂构造地区物探方法试验和效果 地质矿产部石油物探研究所 130

下扬子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普查勘探中重力资料的处理方法及解释 陈忠华 131

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普查方法研究——地震多波联合勘探 地质矿产部石油物探研究所 132

精密人卫激光测距及其地学应用 夏治中等 133

全国地震数据传输分析处理系统的研制和建设 孙其政等 133

地质工作中的测验技术现代化 地矿部岩矿测试技术研究所 134

电法勘探找矿理论的研究 傅良魁 135

地下流体压力新知——分布特征、研究方法及地质应用 陈荷立等 135

放射性测量基准模型的研制与建立 丘汉昌 136

静磁模拟方法技术及应用 李色篆等 137

九、补遗 138

黄淮海平原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 朱延华执笔 138

黄准海平原第四纪地质及岩相古地理地貌研究的最新进展 邵时雄等 139

滹沱河冲积平原水资源系统分析及数学模型的研究 施德鸿等 139

铬、砷在孔隙含水层中的运移特征 尹宝瑞等 140

喜马拉雅山及临区地壳—上地幔构造演化 肖序常等 141

中国内生金属成矿图(1∶400万)及成矿规律简介 地矿部地质研究所 141

中国地壳的古地理发展及构造演变 马丽芳 142

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长城站地区火山岩系的地质特征 李兆鼐等 144